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图1、图2所示分别是东晋和唐朝具有代表性的绘画。下列关于两者的说法正确的是(     
A.都注重对意境的描绘B.都体现了时代特色
C.都重视人物形色表达D.绘画技法缺少传承
2 . 春秋时期,中原诸侯对南方的楚国从内心里看不起,认为是蛮夷之邦。到战国时期,特别是战国晚期,楚国就不再被视为蛮夷。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A.南方经济赶上北方B.诸侯纷争逐渐缓和
C.华夏认同观念增强D.夷夏矛盾基本解决
2024-01-31更新 | 146次组卷 | 69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骞选择了实业,而其终极目标都是救国,可以称之为殊途同归”。造成这一“殊途同归”现象的共同原因是(     
A.甲午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C.西方启蒙思想的传播和影响D.各自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
4 . 公元前127年,主父偃向汉武帝提出:“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这一提议旨在(     
A.减轻徭役和刑罚B.恩泽贵族C.削弱诸侯王势力D.增加税收
2023-12-20更新 | 81次组卷 | 35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浚县第一中学2022 2023学年高一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统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以下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       
A.都是地方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B.都以血缘为纽带,实现了权力集中
C.都顺应了历史潮流,维护了奴隶制度D.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2023-12-16更新 | 459次组卷 | 456卷引用:河南省鹤壁市淇滨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一个时期的某种思想或思想解放运动的出现会给一个时代打下时代烙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西周的制度发展程度过低,无法更多的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发展需求,他们力求改变现状,试图获得更多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呼唤建立新的社会。

一李静、萧红恩《百家争鸣与文艺复兴的历史进程》

材料二  北宋时期,新儒学思潮的振兴,促使“治学”与“从政”的沟通蔚为风气。以“天下”为胸怀的士大夫们,以“天道”“公议”为旗帜,参与治理国家政事。他们将个人修养与天下国家之兴亡联系起来,将自我道德名节的完善视为最终目标。

——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三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顾炎武在《亭林文集》卷四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先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百家争鸣产生的历史背景。并指出古代中国的百家争鸣承担的历史使命。
(2)材料二中“新儒学”是指哪一思想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思想体系具有哪些积极影响?
(3)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时代气息,分析这些“时代气息”出现的背景?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世纪 60年代,因为社会的大破坏,国家税收的减少,大量人口的丧失,故清政府无力主持社会的重建工作,地方社会随即发挥了非凡的动力,诸如慈善、治安、防卫、宗教等工作,社会便在此种动力的推动下得以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A.中央集权力量削弱B.地方自治形成完整体系
C.清廷统治土崩瓦解D.清廷积极推动地方自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表所示为1872至1895年间在中国境内创办的近代企业统计情况。据表可推知,这一时期(       

类型

统计总数/家

资本总数/元

工人人数/人

国人创办企业

90

25 126 895

60 000

外国在华企业

16

4 829 000

34 000

中外合办企业

1

629 370

A.民族企业全面占据优势B.列强经济侵略遭到一定抵制
C.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近代民族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265年,忽必烈册封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八思巴为“国师”,并让其兼任宣政院的主要官员。另外忽必烈也册封西藏噶举派、宁玛派、布顿派的一些高僧,并授予他们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忽必烈的这些做法(       
A.利于加强对西藏的控制B.践行了民族平等的思想
C.促进了西藏内部的统一D.开启了西藏封建化进程
10 . 唐玄宗命翰林院学士参预政务,掌禁内诰命,备天子咨询,协助皇帝起草制敕,并逐渐让翰林院学士成为内相。据此可知,翰林院学士参与政务(       
A.造成了宰相人数的剧增B.否定了中书门下的存在
C.起到了削弱相权的作用D.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