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3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南北朝时期历史主流是在北方还是在南方,学术界的看法不尽一致。下表是对“分裂下的南北朝:孰是历史主流”观点的不同表述。

阁步克《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北方少数民族的部族制度与华夏制度的剧烈碰撞,最终在北方地区激发出了新的变迁动力与演进契机,交替的‘胡化’和‘汉化’孕育出了强劲的官僚制化运动,它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唐长孺《魏晋南北朝隋唐史三论》“东晋南朝代表着三国西晋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正常道路,十六国北朝则‘走着一条特殊的道路’,是一段插入的‘并非必然的过程’,南北朝历史的显著差异,‘是在一种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它必将随着这些特殊历史条件的消失而消失。唐代的变化正是随着这些特殊历史条件的消失而产生的’,‘从更长的历史视野来看’,唐代的变化不过是对东晋南朝的继承或衔接,即南朝化。”
评述材料中关于历史主流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述,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024-05-27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严复极力反对女子缠足,认为妇女进行教育和参加体育活动除有益于家庭和睦外,最主要意义在于女子的智力和体力得到开发,这对于民族体质提高有巨大推动作用,他认为“盖母健而后儿肥,培其先天而种乃进也”。其思想(     
A.促进了近代革命运动的发展B.促进了重体轻文的思潮盛行
C.顺应了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D.推动了清末新政的深入开展
2024-05-27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汉朝百官朝会,一般联席而坐,光武帝特诏御史中丞与司隶校尉、尚书令会同并专席而坐,以示尊宠,故京师号曰“三独坐”。这(     
A.加剧了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B.提高了中央行政决策及执行效率
C.体现了柔道治国的政治理念D.凸显了强化中央集权的治国方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1941年10月,边区政府重新颁布了货物税条例、营业税条例,新设了多个税务局,税收收入增加了数倍;在税率上,配合进口贸易的需要,收边币,拒收法币,以扩大边币的流通市场,对边区工业品实行免税产销。这一举措(     
A.有利于缓解根据地的财政困难B.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
C.为边区货币统一打下坚实基础D.推动了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2024-05-15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5 . 1882年欧美各国遣使进驻北京已有多年,朝鲜向清朝提出“变通旧制”的两点请求:一是在两国间建立新的商务关系;二是派使节进驻北京。后经清廷议定,仅批准朝鲜第一个请求,而对派使节驻京予以拒绝,企图延续双方的宗藩关系。这表明清政府(     
A.天朝上国观念动摇B.国家主权意识增强
C.对外策略务实灵活D.外交转型艰难曲折
2024-05-15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自明朝宣德年间开始,各地为解决财税问题,先后推出了“鼠尾册法”“十段册法”“征一法”等赋役改革,这些赋役之法大多具有均平税粮、诸役合并、折银征收的趋势。1530年时任内阁首辅桂萼提出“编审徭役”的改革,是为“一条鞭法”。这表明一条鞭法的实施(     
A.适应了社会转型需要B.消除了赋役不均现象
C.得益于赋役改革推动D.扩大了赋税征收范围
2024-05-1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良渚古城遗址规模宏大,占地面积达290多万平方千米。古城建设总土方量达1005万立方米,需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建设方可完成。其西部和北部的大型水利系统遗址,由11条高低水坝组成,具有防洪、运输、调节水利等多方面功能。据此可推知良渚古城(     
A.社会经济高度发达B.社会协调机制较为完善
C.已进入奴隶制社会D.具备了国家的基本形态
2024-05-1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凯里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三模考试历史试题
8 . 1915年,日本出口中国自行车总价值达到55687关平两,占中国全年自行车总进口价值的59.70%,以绝对优势位列第一。而老牌自行车工业强国英国占35.73%,屈居第二。之后连续3年,日产自行车都占据中国市场第一进口国的位置。这说明当时(       
A.列强对中国市场争夺激烈B.英国丧失大国地位
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很迅速D.日本加紧对华侵略
2024-05-15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遵义市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山东企业家陈光威以民营企业一企之力,挺起了国产碳纤维这个民族产业的脊梁,点燃了一道“民族之光”。

材料   陈光威,山东威海人,早年当过大队长、村支书,镇工办副主任。1987年,46岁的他临危受命,成为一家濒临破产的镇办企业厂长。上任后,他决定转产鱼竿。10年后成为全球最大的鱼竿生产企业。碳素钓杆需要进口碳纤维材料。然而,由于碳纤维属于军工材料,进口受到严格限制。

西方对中国碳纤维供应实行“通知式涨价,赏赐性供给”,“泱泱大国,岂能仰人鼻息?”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光威得知科技部已经立项研发碳纤维的消息,他毫不犹豫表态要“为国家干点事”。碳纤维技术和装备是被国际企业封锁的,我国企业无经验可借鉴,只能自学成材。陈光威在随后的15年里,总共自筹投入了40多亿元。

2004年,光威集团研发出国产T300级碳纤维,中国第一次有了碳纤维;他们相继突破高强、高模、高性能碳纤维关键技术,并形成产业化。2017年国家领导人看望陈光威时说“你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一个真正的民族英雄!”4天之后,陈光威因病去世。目前,光威集团承担了多个863计划和国家重大科研工程项目,已经为我国军方提供了近千架战机所需的碳纤维材料。

——摘编自陈润、谢再红、邱恒明《民族之光:陈光威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企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谈谈对我们的启示。
2024-05-14更新 | 53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二)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1993年5月,江泽民同志在接见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代表时指出:“解放和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必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和各项配套改革。首先要处理好科技发展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处理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技术创新机制的关系。”这一论断(     
A.表明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并不断完善B.为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
C.体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得到践行D.反映科教兴国战略成为普遍共识
2024-05-14更新 | 111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贵州省贵阳市第一中学高三二模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