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7 道试题
1 . 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西北边疆危机——左宗棠收复新疆
(1)原因
①1864年,新疆地区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对清中央政府,形成________局面。
②英国支持的浩罕国军事首领阿古柏趁机入侵,占领________部分地区。
③俄国出兵占领________地区。
(2)经过
①1875年,清政府任命________为钦差大臣督办新疆军务,发兵新疆平乱。
②1878年2月收复________两路。
③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________,使西北边疆度过了危机。
西南、东南边疆危机——中法战争
(1)原因
①越南是清朝的藩属国。
②1883年8月,________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
(2)经过
________年底,中法战争打响。
②1884年8月,法军偷袭________,炮毁________
③1885年3月,清军在________率领下取得________,法军败退。
④1885年6月,中法签订________,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⑤1885年________建省,清政府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甲午中日战争
(1)背景
①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台湾和藩属国________,然后进攻中国大陆。
②朝鲜发生________,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
________壮大了日本国力,日本乘机出兵朝鲜。
(2)过程
①丰岛海战:________年8月,日本舰队在牙山口外________偷袭清朝运兵船,战争爆发。
②平壤战役:1894年9月,清军在平壤大败。
③黄海海战:北洋舰队官兵英勇作战,重创日本舰队,战后李鸿章下令________,北洋海军失去了________
④威海卫战役:1895年2月,日军占领________半岛,摧毁了北洋舰队基地________,北洋舰队覆灭。
(3)结果: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内容
割地承认________独立,割让________________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________给日本
赔款赔款2亿两白银
开埠增开________________、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
设厂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________

(4)影响
①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向了________的深渊。
②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________的破产。
(5)反割台斗争
①概况:1895年5至10月,台湾义勇军与以________为首的________一起反抗日军占领,重挫了日本占领军。
②意义:台湾人民的武装抗日斗争,表明了________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2022-10-15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2 .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政治
(1)宁汉合流:1927年秋,武汉国民政府与南京国民政府合并,史称________,标志着中国国民党________的确立。
(2)东北易帜
①背景
a.继续北伐:1928年,国民政府继续________,讨伐________。日本帝国主义为阻挠北伐,制造了________
b.皇姑屯事件:日本见张作霖不能满足他们的侵略要求,在皇姑屯将他炸死。
②标志:1928年底,张学良通电全国,宣告________服从国民政府,改旗易帜。
③影响:国民政府在形式上________了全国。
经济:民族工业的较快发展
(1)原因:
①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________有所提高
________蓬勃开展,抵制洋货、________的行动,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
③全国基本统一
表现:________及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曲折:________凭借国家权力,聚敛财富,使民族工商业发展受阻。
2022-11-03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导学案) -【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3 . 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
(1)时代背景:鸦片战争后阶级矛盾的激化。
(2)理论准备:洪秀全在多次科举考试落第后极端失望,提出了________的主张。
(3)组织准备:冯云山到广西紫荆山号召民众加入________,团结了许多穷苦农民。
过程
(1)金田起义:________年1月11日,洪秀全、杨秀清等在广西桂平________发动起义,建号________
(2)定都天京:1853年,占领南京,改为________,定都于此。
(3)军事全盛:太平军________,军事上达到鼎盛。
(4)天京变乱:1856年,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________________被杀,________出走,太平天国在政治、军事上开始衰落。
(5)重建核心: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太平军先后取得浦口、________大捷,但在________中败于曾国藩统率的湘军。
(6)运动失败:________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________进攻下,天京被攻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革命纲领
阶级纲领内容实际情况
前期《天朝田亩制度》提出了“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的主张,否定了________,反映了农民追求________的理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两个文件都未能实施
后期《资政新篇》提出________政策,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

失败原因:由于________的历史局限性,缺乏________的指导,没有________的领导,不能冲破________和思想;________的联合剿杀。
影响:沉重打击了________的统治,引起________的变化,随着________官僚集团的崛起,中央权力下移。
2022-10-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4 . 探究一五四运动的背景

材料   在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寿终正寝、新的民国建立7年之后,爆发波及全国、影响弥久的五四运动,并非偶然。甲午战争中国战败后,民族工业接连掀起三波高潮……随着外国和本国企业的成长,中国工人阶级也逐渐形成了。五四运动前夕,中国产业工人已经达到260万人……其实,在晚清以来中西文化大碰撞中,许多爱国者一直比较羡慕英、法、美等西方国家的富强,痴迷以自由主义、民主、科学等观念出现的西方思想,把它们视为中国仿效的榜样……正在中国对现实不满意,对未来又迷茫,却又苦于探索的时刻,在中国的北方,传来十月革命的炮声,给处在十字路口的中国人带来新的希冀和选择。

——改编自胡献忠《“五四”的百年沧桑与青年的历史担当》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
2022-11-03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第20课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5 . 安史之乱、黄巢起义和五代十国
安史之乱
(1)原因:
①唐玄宗统治后期,沉于享乐,怠于________,任人唯亲,朝政趋于________
②唐玄宗在边疆重镇增置军镇,加强边防。军镇长官________兵力扩大,国家出现________的局面。
(2)过程:755年,________和其部将________起兵叛乱,这场叛乱历时8年,后被唐平定,史称“安史之乱”,于763年被唐平定。
(3)影响
①唐军许多将领拥兵自重,________被削弱。
②边防空虚,________趁机占领河西陇右地区,唐朝________
③逐渐形成________的局面,严重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
黄巢起义
(1)背景:唐朝后期,和朋党之争,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
(2)概况:横扫大半个中国,一度攻占________
(3)影响:沉重打击了唐朝的统治。
五代十国
(1)唐朝灭亡:907年,________废唐称帝,国号梁,史称后梁。
(2)五代:指________先后出现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________五个政权。
(3)十国:指南方各地先后出现的吴越、唐等9个政权和山西的________
(4)周世宗改革:五代十国后期,________顺应形势,努力清除五代的弊政,实力逐渐增强,为________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础。
2022-09-15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6课从隋唐盛世到五代十国(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6 .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儒学的发展
(1)汉武帝时期:儒学________地位确立,在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下呈现繁盛之势。
(2)魏晋南北朝时期:作为主流统治思想的儒学,自身开始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
(3)隋朝:__________提出儒、佛、道“三教合归儒”,主张以___________为主,调和并吸收________的理论。
(4)唐中期__________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①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使儒学的正统地位________
②特点:从维护封建统治出发,用儒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来反对__________的观点,巩固儒学________的统治地位。
道教的发展
(1)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本土宗教道教在民间广为传播,并受到__________的影响,主张“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唐朝:统治者奉行________政策,奉老子为祖先,__________最受尊崇。
佛教的发展与挫折
(1)魏晋南北朝时期:外来宗教佛教在中国盛行,佛教也吸收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髓,渐趋__________
(2)唐朝:武则天时,佛教在社会上也有很大发展,形成不同宗派。其中_________的传播和修行比较简便,对后世影响最大。
(3)反佛灭佛
①原因:佛教盛行,广修寺庙,________,很多劳动力不事生产,严重影响到________
②表现
A.南朝无神论思想家__________是最杰出的代表。他针对佛教宣扬的形神分离、形亡而神不灭的观点,提出人的___________________是统一的,对佛教进行抨击。
B.北魏、____________________统治者几度灭佛。
③结果:佛教文化遭受损失,但佛教的发展并未从根本上受到遏制。
【特别提示】三教合一并未动摇儒学的正统地位,隋唐时期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局面,但并不表明儒学失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地位。
2022-09-14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导学案)-【轻松教,快乐学】2022-2023学年纲要上讲知识培素养同步精品
7 . 某同学进行“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的学习,完成如下笔记,其内容属于
首开不平等条约的先例;
中国主权遭到破坏;
知识分子开始觉醒

A.战争的背景B.战争的导火索C.中国战败原因D.战争的影响
2021-10-01更新 | 99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5课两次鸦片战争(课后案)(中外历史纲要.上)

8 . 史料一 1927—1937年间,国民党各派军事集团的混战,特别是蒋介石发动的对红军的几次“围剿”,既给中国人民带来无穷灾难, 又给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大规模侵华战争以可乘之机。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摘编自《内战百科》

史料二 1932年日本在我国东北组建731部队——细菌战秘密部队,为掩人耳目对外宣称“关东军防疫给水总部”。基地中关押着大量的俘虏,包括中国人、朝鲜人和苏联人,以中国人为主,甚至还有大量手无缚鸡之力的妇女和儿童。这些人被称作“马路大” (日语为“圆木”,意为试验品),被用于活人活体试验、冻伤试验、毒气试验、灭压试验、活体解剖等,其中3 000至10 000人死于活体实验。1940—1941年日军在浙江、湖南常德地区投下大量带菌毒物,使这些地区鼠疫流行,造成巨大伤亡。

——摘编自米艾尼《恶魔的证据——挖掘731部队历史罪证》


[探究]
(1)根据史料一,分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九一八事变的严重后果。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军细菌战研究的特点。
2023-09-1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高中历史纲要上新课同步-第22课学习讲义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9 . 材料一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二 自洋务新政以来,为了适应形式的需要,洋务派引进了大量的西方近代自然科学知识,培养了一大批精通洋务的各种新式人才。这实际上已对只培植官僚的传统教育目标造成冲击。           ——《晚清科举革废进程中政学关系的变化》
材料三 科举夙为外人诟病,学堂最为新政大端。一旦毅然决然舍其旧而新是谋,则风声所树,观听一倾,群且刮目相看,推诚相与;而中国士子之留学外洋者,亦知进身之路,归重学堂一途,益将励志潜修,不为邪说浮言所惑,显收有用之才俊,隐我不虞之诡谋,所关甚宏,收效甚巨。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袁世凯等《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
晚清科举制走向废除的背景?
2023-10-17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7课近代以来中国的官员选拔与管理(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23-24高二上·全国·课前预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初,赋敛之法曰租庸调,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户则有调。玄宗之末,版籍浸坏,多非其实……民富者丁多,率为官为僧以免课役,而贫者丁多无所伏匿,故上户优而下户劳。吏因缘蚕食,旬输月送,不胜困弊,率皆逃徙为浮户,其土著百无四五。至是,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资治通鉴》

材料:“两税法”树立了中国税制演进之路上的新的里程碑。两税法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不仅征税广度得到扩宽,且依据纳税人负税能力高低来征税,也极大地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在税收对象上“两税法”确立的“资产为宗”的计税原则,以后各代基本没有改变,整个趋势是财产税的比重越来越大,人头税的比重越来越小……在税收形态上,其间实物税虽然一直存在着,但较之货币税已经变为次要角色……在税收结构上,抑商观念在人们的心目中越来越淡。

——张敬群《中国税制演进规律初探》(载《税务研究》2015年03期)


(1)根据史料,归纳两税法实施的背景及其内容?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税法实施的影响。
2023-10-18更新 | 97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6课中国赋税制度的演变(教学设计)-【上好课】高二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必1)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