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9 道试题
1 . 1904年11月,光复会在上海成立,蔡元培任会长。光复会的政治纲领为“光复汉族,还我山河,以身许国,功成身退”;除文字宣传外,该组织成立之初颇为重视对清朝重臣的暗杀行动,鉴湖女侠秋瑾就是光复会的核心成员之一。由此可知,光复会(     
A.属于全国性政党B.革命纲领较完善
C.助推了革命浪潮D.具有反帝的倾向
2024-02-05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1933年11月至1934年5月,广东农村经济调查团对广东38个县152个村村户中的自耕农、佃农和雇农户数进行统计,具体如表所示。材料反映了广东农村(     
县数调查村数村户总数农户数
自耕农佃农雇农总计
38个152个24776户6840户12013户2144户20997户
38个县各类农户数占农户总数的比例32.6%57.2%10.2%
38个县农户总数占村户总数的比例84.7%.
A.土地革命效果明显B.小农经济仍占主导地位
C.雇佣关系较为普遍D.深受西方列强侵略影响
2024-02-03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下图所示为1943年美术家古元在陕北创作的木刻画《部队秋收》。画面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最能体现当时(     

A.土地所有制发生根本变革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C.党和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D.热爱劳动、从军光荣的风气
2024-01-31更新 | 62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下表所示为战国时期部分诸侯国改革的相关举措。这些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诸侯国举措
魏国“食有劳而禄有功”
楚国“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翁禄”
秦国“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韩国“循功劳,视次第”
A.选拔实用人才B.提升国家实力
C.促进阶层流动D.废除贵族政治
2024-01-31更新 | 74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清朝时期,中国扇商察觉到西方人的审美偏好,专门制造出了一种中西结合风格的扇子品种——外销扇,其制造基地设在广州十三行,制作工艺上追求极致的奢华繁复,深受欧洲人喜爱。这表明,清朝时期(     
A.官营手工业技艺领先民营B.政府积极支持对外贸易与交流
C.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发达D.中国经济与世界市场联系紧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3—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示意图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新中国成立60周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回顾系列报告之一》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思想变动与经济反应”这一主题,从图中任选时段(一个或多个),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4-01-28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下图所示是四川(含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和宁夏七个省区的历年投资占全国总投资比重变化情况。其中两次投资高潮的出现主要是为了(     
A.改善我国工业布局B.加速中国式现代化的完成
C.调整国民经济结构D.适应国家安全发展的需要
2024-01-28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根据政务院劳动部《关于在私营企业中建立劳资协商会议的指示》,1950年4月以来, 私营工商企业先后设立了劳资协商会议,力图建立“民主、平等、两利、契约”的新型劳资关系。这体现了新中成立初期(     
A.新民主主义政策得到贯彻B.社会主义改造势在必行
C.工人阶级已处于领导地位D.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发展
2024-01-28更新 | 3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近80年中,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 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同时也激起中国社会原 有的和新生的多种政治力量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繁荣富强奋起反抗,进行 救亡图存的英勇抗争。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接连而起,各种 救国方案轮番出台,都为改变国家命运进行了艰难探索。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了。

——摘编自樊得智《近代不同政治力量拯救民族危亡的艰难探索》

材料二   纵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伟大历程,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经历过许多磨难与挑战,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历史成就。应对大革命失败挑战,中国共产党开辟了农村 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应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挑战,中国共产党长征 途中召开遵义会议,引领长征走向胜利。应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挑战,中国共产党率先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钢铁长城,推动全民族抗日的兴起。应对全面内战爆发挑战,中国共产党发动人民解放战争,加速中国革命胜利伟大进程。

——摘编自郑敬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经历的磨难与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探索救国道路的特点,并分析“一次又一次地失败”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应对磨难与挑战的历史经验。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马铃薯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 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烟草、花生   等新的经济作物也大致同时引进,进一步丰富了农产品结构。经济作物棉、麻、桑等品   种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经营地主的出现是明后期农业领域的新现象,他们对农业进行农场式的管理,亲自参与生产过程。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民国成立后,在振兴实业的热潮声中,初步建立了现代经济法制体系,有利   于中国现代工业的成长,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对中国经济发展形成了较为有利的   外部环境,从而使中国的现代工业自民国成立后一波长达10年之久的快速发展时期, 中国的现代经济水准有了一定提升,经济面貌有了一定改观,并由此带动了政治、思想、社会等各方面的变化。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6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中后期经济发展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成立后,社会各方面变化的原因及对中国历史进程的作用。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