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81 道试题
1 . “治理有效”是党的十九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之一。我国疆域辽阔,历代中央政府都重视对地方的管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郡县的出现,是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划时代变化。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本质,是在国家体制中以地域关系取代血缘关系,由部族国家变成疆域国家。秦代实行郡县两级制,而秦郡数仅为四十余,中央直接管理各郡,尚无多大问题。

——摘编自刘文瑞《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地方体制与官僚制度》

材料二刘邦建立汉家帝业一方面必须“承秦”包括承秦之制,另一方面又必须尊重东方社会之习俗,特别是楚、齐、赵人之俗。

——陈苏镇《〈春秋〉与“汉道”:两汉政治文化研究》

材料三元朝疆域辽阔,为汉唐所不及,路府数量繁多,中央很难一一统属。故设立数目有限的行省。行省与中书省的关系是双重的:一方面,行省可以说是中书省的下属,要接受后者的节制和领导;另一方面,行省与中书省又具有某种“平等”关系。行省“掌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行省权力虽重,但其官员的任命、迁调、考课必须由朝廷执行;元朝还建立了针对行省的一些监督机制,通过御史台等机构对行省的工作进行严密监察;行省机构内部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在行省官员内部形成互相牵制、分权制衡的状态。

——摘编自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出现的时代。概括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政治意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刘邦在地方制度上如何兼顾秦和东方习俗的?带来什么后果?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推行行省制度的主要原因,概括行省与中央的关系,简述元朝防范地方专权的有效措施。
2023-12-09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调兵山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变法之初,太子犯法,商鞅主张“刑无等级”,刑太子傅。后世学者齐思和在《商鞅变法考》中考订“商君于政治方面最重要之改革为废除世袭贵族制特权遂使魏使贤任能破坏旧的阶级制度之成法,施之于秦”。据此可知,商鞅变法有利于(     
A.保障社会平等B.加强君主专制C.缓和社会矛盾D.官僚政治形成
2023-12-09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汉代耕犁增设犁壁,速度较快,但不适宜深耕。唐代曲辕犁出现适应了江南种植水稻的需要。据如图,与汉犁相比,曲辕犁的出现反映当时(     
A.南北经济差距拉大B.精耕细作技术发展
C.工业水平提高显著D.中国农业世界领先
2023-12-09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金牛山遗址位于辽宁省营口大石桥市永安镇西田屯村金牛山,金牛山遗址发现于1974年,该遗址不仅出土了“金牛山人”化石,还发现丰富哺乳动物化石、人类使用的打制石器、人类居住面和人类用火的遗迹,是距今20多万年前东北地区最早的古人类居住遗址。

金牛山人是一个2022岁的青年女性个体。人类表现出进步性和原始性混合的特征,属于古老型智人,铀系测年为距今约26万年。遗址还发现有灰堆、用火遗迹、大量哺乳动物化石、200件石制品等。金牛山遗址发现的古人类化石以及丰富的文化遗存,为探讨早期人类适应东亚大陆北部地区更新世环境,不断发展演化的历史进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新证据。

——辽宁省博物馆、北京大学考古系、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

材料二   元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实行兵民分治,北京(今内蒙古赤峰市宁城县大名城)等路都元帅府成为单纯的军事机构,忽必烈起用宣抚司、宣慰司、行省作为中央派驻东北的监督和控制机构。

元世祖朝前期东北地区北京等宣慰司(宣抚司)与北京行省迭兴迭废。另一方面,元廷在考虑东北地区统治机构的建置时既要兼顾东北蒙古诸王贵族的利益又要对他们进行必要的监督和控制,这也是元世祖在附会汉法、加强中央集权以及建立东北地方统治秩序时所要面临的主要矛盾。

1287年辽阳行省的正式建立既是在行省逐渐成为地方最高统治机构的大背景下完成的。……以平定东道诸王之乱为契机,元廷削弱了东道诸王的势力,加强了对东北的政治军事统治,辽阳行省开始成为元廷统治东北的主要力量。

——薛磊《元代辽阳行省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金牛山遗址属于中国哪一时代遗址并指出该阶段人类文明的特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地方管理的措施及影响。
2023-12-08更新 | 39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中区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中国在全球供应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在大选时怀里抱的美国国旗,身上穿的品牌服装,甚至大选时的物料,几乎全都“made in China”。“特朗普中国制造”的话题甚至一度冲上美国版热搜第一。这种现象出现主要是因为(     
A.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发展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功D.脱贫攻坚战获得了全面胜利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些年来,中国学术界出现了对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反思。例如,有学者说:“经过日本的超党派外交和情报战活动,中日达成了回避‘日华和约’和日美安保体制之‘政治解决’的‘联合声明’,并未革除日美同盟对华敌视和美国庇护下日本对华蔑视的冷战政治属性。”日本学者中岛岭雄则称,鉴于中苏对立,日本未能迫使中国让步,田中政府的邦交正常化是落入中国圈套的“拙速外交”。客观地讲,上述国际政治学式的结论并非是客观、准确的历史性定位。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解决邦交正常化问题是中日两国领导人的高度政治智慧和果断行动,虽然也有遗留问题影响至今,但这些问题更多的是后来主客观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所致。

——摘编自王新生《日本对华关系正常化决策过程再探讨》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日邦交正常化”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1917年,美国宣布与德国断交,并邀请各中立国一同行动。北京政府内阁总理段祺瑞力主参战,大总统黎元洪以事不关己为由,担心皖系势力膨胀,反对参战。随后,国会通过对德断交案,但反对宣战,并罢免段祺瑞职务。这反映出当时(     
①责任内阁制度遭到破坏②北洋政府内部局势混乱③中国外交政策相对保守④南北对峙局面初步形成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义和团“最恶洋货,如洋灯,洋瓷盆,见即怒不可遏,必毁而后快”,甚至波及轮船,铁路电线、机器、洋学堂、洋装书、洋服等。义和团极端仇视洋货的主要原因是(     
A.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加剧了民族危机B.列强瓜分中国极大地激化了社会矛盾
C.洋货的倾销造成了小生产者大量破产D.西方传教士与国内民众存在文化分歧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在直到受了英法联军及太平天国的痛苦,然后有同治初年由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领导的自强运动。这个运动就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应付大变局的救国救民的方案……甲午以后,康有为所领导的变法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救国救民第二个方案……严格说来,拳匪运动可说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三个救国救民的方案,与第一、第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等到自强、变法、反动都失败了,国人然后注意孙中山先生所提出的救国救民的方案……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五四运动前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及运动期间工人阶级的作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由理论走向实践创造了有利的阶级基础,再加上在此前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俄国十月革命的成功及其影响,中国民众因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而对西方列强的普遍失望与拒斥心理,服膺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知识分子的宣传鼓动,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走向实践创造了良好的契机。

——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第六卷(张海鹏主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第一、第三个方案所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
(2)为什么说“第三个救国救民方案与第一、二两个方案是背道而驰的”,说说“孙中山方案”的指导思想及其实践上的最大贡献。
(3)根据材料指出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走向实践的有利条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走向实践后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领导核心和指导思想的影响。
2023-12-08更新 | 83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调兵山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有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是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在这个一体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用武力带来新鲜的血液,而汉族以其传统文化及政治制度和农业文明发挥了重要的国家整合功能。这主要说明(     
A.隋唐盛世局面与民族交融紧密相关B.民族交融是国家重归统一重要原因
C.尚武精神自此融入了中华民族血脉D.少数民族文化推动中原文化的创新
2023-12-06更新 | 84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瓦房店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