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046 道试题
1 . 中国与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贸易往来密切。自2000年以来,中国对中亚进、出口总额分别由10.5亿美元和7.7亿美元增长到2013年的270.3亿美元和232.3亿美元。这一贸易状况(     
A.说明亚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重心
B.有利于中国与中亚国家经济的活跃
C.反映出我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与完善
D.体现了我国同中亚国家“真、实、亲、诚”的外交理念
2 . 辛亥革命发生以后,中国货币流通十分混乱。当时通行的银元就有10多种,其中外国银元有鹰洋、本洋等,本国银元有广东、湖北、江南等各省铸造的龙洋。北洋政府曾多次出台政策整顿币制,但收效甚微。造成以上局面的根源是(     
A.国内军阀混战政治混乱B.近代社会性质未能改变
C.国际列强侵略干涉内政D.北洋政府治理水平低下
2023-10-09更新 | 277次组卷 | 3卷引用:第19课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分层作业)-【上好课】高一历史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纲要上)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的里程碑,毛泽东指出:"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应该把党成立以前的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的材料研究一下。不然,就不能明了历史的发展”。以下说法最能够揭示辛亥革命和中共成立关联的是(     
A.推翻两千多年封建君主专制政体
B.产业工人人数急剧增加,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
C.促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
D.传播民主共和,推动中华民族思想解放
2023-10-09更新 | 292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新乐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1906年,清政府以“大权统于朝廷,庶政公诸舆论,以立国家万年有道之基”为指导思想,并根据“五不议”(即军机处事不议、内务府事不议、八旗事不议、翰林院事不议、太监事不议)原则,进行官制改革。据此可知,这次官制改革(     
A.体现了选官制度的调整B.导致了清朝的统治日趋衰弱
C.实现了政治上的民主化D.凸显了维护集权政治的本质
5 . 2017年10月,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显示,中国外交政策不再强调“韬光养晦”,而是“将不再远离世界舞台中央”“更加积极主动地有所作为”。这说明(     
A.国力提升增强了外交自信B.中国已放弃“不结盟”外交
C.中国开始主导世界新秩序D.睦邻友好是中国外交宗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19年5月以后,《新青年》杂志从“注重个人视像的建构转向底层阶级视像的营造”,杂志话语体系也从注重思想文化的渐进式改造转向重构社会秩序的激烈式革命。这一转变(     
A.彻底动摇了封建统治基础B.促进了五四爱国运动爆发
C.影响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D.改变了中国救亡图存方向
2023-10-09更新 | 236次组卷 | 7卷引用: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二)历史试题
7 . 20世纪30年代中期,蒋介石在江西南昌发起“新生活运动”,要求民众和军队在生活上尽量“西化”,成为“文明人”,思想上尽忠于领袖;百姓们说“新生活只不过是富人的新生活,与我们无关。”据此蒋介石的“新生活运动”(     
A.抵制苏区土地革命运动的影响B.缺乏现实的物质文化基础
C.形式主义政策罔顾民生的改善D.推动了近代社会生活更新
2023-10-08更新 | 27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雅安神州天立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个教员或一个学生,书架上如果没有几本马克思的书,总要被人瞧不起的”。《申报》作为一份商业化运作的典型报纸,也出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和理论。这折射出(     
A.人民民主观念雏形初现B.国共党内合作成果显现
C.观念更新顺应现实需要D.国民政府专制统治放松
2023-10-08更新 | 17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周口市项城市五校)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毛泽东在1961年末讲到:“这十二年,恐怕还是做对了的是主要的,占第一位,已经有了两方面的经验,这就更强了,而不是更弱了”。历史证明:当时“做对了”的包括(        
①中共八大提出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
②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③1958年开始实行“总路线、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3-10-07更新 | 399次组卷 | 8卷引用:北京市延庆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讲道理”是太平天国对士卒民众宣传教育的重要途径。19世纪50年代中期,太平天国在各占领地区的“讲道理”侧重于政治说教和宗教宣传;19世纪60年代初,以经济劝导为主,要旨劝谕民众进贡、交赋、纳税。这一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政权指导思想的改变B.时局战局的恶化
C.基层政权建设的巩固D.商品经济的发展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