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朝藩镇的设置,最初就是为了应付边疆民族战争的。如朔方, “山河襟带,关辅要冲”,天德军, “尤居边要”“实扼戎吭”,南西道, “控全蜀咽喉之地,当狂寇奔侮之冲”,剑南东川, “蜀门重镇,雄压险中”,西川, “表里山河,内外险固”。战略地位皆甚重要。

——摘编自《旧唐书》等

材料二   北宋建立后,为了“惩创五季,而矫唐末之先策”,改变节度使割据一方“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的局面,不使北宋成为继后周以后又一个短命的朝代,宋太祖、太宗及其后继者采取了一系列“防弊”之政。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试分析唐朝设置“藩镇”的目的及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北宋为改变节度使割据地方而采取的“防弊”之政。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形式多样的歌舞百戏很多是在继承前代基础上有所创新,表演形式多样。如以说唱为主要形式的口头表演艺术,像弹唱、小说、说话等;以叙述故事为侧重的表演活动,如百戏、杂剧、宫调等;还有以竞技为主的表演活动,如投壶、蹴鞠、相扑等。宋代歌舞百戏的演出地点分布较广,有大型综合表演场所—瓦舍勾栏,有供人休闲娱乐的茶坊、酒楼等,也有专门搭建的乐棚、彩楼,甚至有随机的露台、空地都成为歌舞百戏的演出地点。

——摘编自段淑心等《由娱乐方式变化看唐宋社会风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主题,并对其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唐末杨绾认为因儒道不举,士人一味追求做官,礼义道德沦丧,才造成了安史的反叛和战乱的延伸。穆宗时,仍有“兵兴以来,人散久矣,始欲导之以德,不欲趋之以刑”的说法。这说明当时(     
A.功利主义盛行导致社会失序B.礼法结合的治理传统被废弃
C.重建儒学信仰已成现实所需D.佛道兴盛改变儒学正统地位
4 . “大一统”观念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91年,康熙帝宣布停止修筑沿用了2000年的长城,长城内外即成“一体”,即成“一家”。1703年,清朝选择塞外之地创建避暑山庄,每年盛夏之际来此,接见边疆少数民族政教首领。历经康雍乾等朝纂修的《大清一统志》,备载天下山川、郡邑、政事、风俗,旨在构建国家广阔的疆域一统观,从而在观念上来代替“华夷之辨”。

——摘编自李治亭《论清代“大一统”与避暑山庄》等

材料二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近代中国国家转型之路与中国传统大一统思想在历史的进程中形成了内在的逻辑统一。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所施行的不同的方针政策,都是为了在维护中国这个古老的多民族国家内在统一的基础之上,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从而推动整个国家的转型。

——摘编自王健睿《传统“大一统”思想与近代中国国家转型的内在逻辑统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代“大一统”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如何“凝聚整个中华民族的力量”。
5 . 相传刘邦在用剑斩杀了白帝之子化身的白蛇后,得知了自己赤帝之子的身份。西汉建立后,此剑成为国之重器。到了东汉,皇帝出行时有专人背负此剑随行。两汉统治者将斩蛇剑视为国之重器的动机是(     
A.借助历史规范仪卫制度B.弘扬尚武勇毅政治传统
C.将汉代天命思想符号化D.强化儒家思想统治地位
2024-02-29更新 | 720次组卷 | 10卷引用:【好题汇编】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模拟卷02(统编版)
6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2021年中共中央批准中宣部梳理的第一批纳入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伟大精神。

时期

人物(群)类

地域类

事件(物)类

现象类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东北抗联精神、张思德精神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照金精神、南泥湾精神、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大别山精神、沂蒙精神、老区精神建党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抗战精神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王杰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北大荒精神、塞罕坝精神、“两路”精神、老西藏精神(孔繁森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西迁精神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女排精神特区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改革开放精神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丝路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三牛”精神
从材料中任两个时期或两个类别各选一种精神,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出符合选取要求的精神,论题正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2-23高二下·安徽·期中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有学者统计,明清时期使用肥料的种类较多,《徐光启手记·广粪壤》就记载了肥料107种。在此期间,作物生产中肥料施用量也逐渐增大,清末太湖地区的稻作生产中,肥料与用工比重由明代的1:2.65提增到1:1。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A.农业精耕细作进一步发展B.环境保护意识的普遍增强
C.农业生产的效益逐渐下降D.农业劳动力投入逐渐减少
2023-04-16更新 | 96次组卷 | 2卷引用:1号卷·A10联盟2021级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孔子指出:“子不语乱力怪神(违背常理或不易解说的事)……未知事人,焉知事鬼……敬而远之”。儒家学派主张“仁者爱人”“泛爱众而亲仁”“仁者人也”“仁者心也”“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理学家张载说:“天地以生物为心”。朱嘉说:“仁者以天地生物之心为心”。这些思想主张,后来成为儒家思想的根本命题。

——摘编自李泽厚《论语今读》等

材料二梁启超指出:“兴民权”“政治革命者,革专制而成立宪之谓也”。康有为言:“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而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更使民主成为“反专制”的一把利刃,直取君主专制的要害。

——摘编自李泽厚《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19411028日,《解放日报》上发表的一篇文章,分析了人民“当家做主”的双重含义:“一是人民当家做主人,二是人民作为国家和社会主义对自身的事务当家作主”。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儒家思想的“根本命题”,并分析这些思想产生的经济根源。
(2)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对古代儒学“根本命题”的共同发展,并指出引起这一发展的政治因素。
(3)根据材料三,简析中国共产党对古代儒学思想的重要发展,并指出这一发展对当代社会的价值。
2023-04-13更新 | 171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全国甲卷高考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9 . 西方史学家孟席斯在其著作《1434:一支庞大的中国舰队抵达意大利并燃起文艺复兴》中声称,15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达.芬奇的许多机器设计图与元代王祯的《农书》等中国古籍的设计图“惊人地”相似。此说法可用以佐证( )
A.达.芬奇模仿中国科技成果B.东方文化点燃文艺复兴之火
C.中国传统科技领先于西方D.东学西传影响西方科技发展
2023-03-10更新 | 1742次组卷 | 22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模拟(三)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在完成统一后,秦始皇强行迁徙天下豪富十二万户至咸阳。秦朝还曾经向丽邑(今陕西临潼)移民三万户,向云阳(今陕西淳化)移民五万户,向北河(今内蒙古中部)、榆中(今陕西北部)移民三万户。其做法旨在(     
A.解决人口分布不均的问题B.巩固国家的政治统一
C.增强都城地区的经济活力D.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2023-01-07更新 | 459次组卷 | 38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