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古以来,我国各民族之间保持着密切联系;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主流。下图是学者绘制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分级图。

   

——摘编自李静、于晋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及其心理机制研究》

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紧扣图中所示的一个或多个逻辑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2-10-27更新 | 4084次组卷 | 24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辽宁历史高考真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个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已经居于绝对统治地位,但是有没有必要使它成为唯一的经济成分?一个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扩大到全部经济生活,市场调节的作用是否还需要发挥,如何发挥?还有一个是国营经济如何发挥中央、地方各级和企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摘编自刘振强(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改革》

材料二


改革开放初期大事年表(1978-1984年)
年份事件
1978年12月12日,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签订“包产到户”协议。12月18日至22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
1980年8月,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在深圳、珠海、汕头、厦门设立经济特区。9月,中共中央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全国推广。
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上海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10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大规模的城市改革拉开帷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考得以解决的实践和理论基础。
(2)材料二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发展的多条线索。请从中提炼出-条线索,并运用所学知识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线索。
2021-12-04更新 | 194次组卷 | 5卷引用:辽宁省名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联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二里头遗址是探索夏文化的重要研究对象。二里头遗址Ⅲ区曾发掘出土一块不规则形残陶片,有研究者认为这块陶片表面存有多个字痕,与郑州二里冈早商文化牛骨刻辞、殷墟晚商文化中甲骨卜辞文句结构近似,疑似“社”“六”“蛇”“告”等文字,这能够说明
A.夏文化已经出现文字B.二里头遗址存在研究陶器的线索
C.研究历史必须有考古依据D.二里头文字与商文字有传承关系
2021-04-01更新 | 294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南充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4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新中国为赢得更多的国际空间,先后提出了“一边倒”政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一边倒”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框架中最核心的方针。它的形成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的国际关系密切相关。当时的国际关系有两条线索:一是雅尔塔体系的建立;二是冷战的开始与两大阵营的形成。这使中国不能置身局外,中间道路难以行得通,“一边倒”就是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国际背景下酝酿形成的。

——丁明《战后国际关系与我国建国初“一边倒”方针的形成》

材料二   在当时冷战的情况下,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战略选择引起了一些周边国家的担心和疑虑,如何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解决相互之间的争端与分歧,保障周边环境的和平与稳定,就成为新中国外交的一个重大课题。把和平共处的思想具体化为五项处理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中国政府在处理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时提出来的。

——宋晓芹《从和平共处、求同存异到维护世界的多样性》

材料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之所以在亚洲诞生,是因为它传承了亚洲人民崇尚和平的思想传统。……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生动反映了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并赋予这些宗旨和原则以可见、可行、可依循的内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包含4个“互”字、1个“共”字,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习近平《弘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设合作共赢美好世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一边倒”方针提出的“复杂的国际背景”。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实践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回答中国政府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在这一原则的指引下,新中国进行了哪些外交实践?
(3)据材料三概括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有学者认为《三国演义》"犹如一个巨大的多棱镜,闪射着多方面的思想光彩,给不同时代、不同阶层的人们以历史的教益和人生的启示。"这反映出《三国演义》
A.真实遵循历史发展线索B.思想内涵博大而深厚
C.客观再现历史人物生平D.歌颂公正无私的美德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902年,梁启超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指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并主张“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小说文体简介
《新法螺先生谭》科幻小说叙述主人公新法螺从地球到月球、金星,最后重返上海的奇异经历。小说中涉及了大量的技术名词,如“离心力”“卫星”“洗脑”“循环系统”“动物瓷器学”等
《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1909年)章回体小说全书以主人公“九死一生”的经历为主要线索,从他奔父丧开始,至其经商失败终止。通过这个人物20年间的遭遇和见闻,揭露了从光绪十年(1884年)中法战争前后至光绪三十一年左右的清末社会的黑暗现实,并从侧面描绘出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
《新中国》(1910年)科幻小说小说以第一人称写作,是一部以梦为载体的幻想之作。书中写道:“万国博览会”要在上海浦东举行,为此在上海滩建成了浦东大铁桥和越江隧道,还造了地铁

——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12-29更新 | 523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五个一名校联盟(张家口一中、唐山一中、保定一中、邯郸一中、邢台一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诊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7 . 图5是“司空琅琊康王基表”,以碑体的篆书与楷书写成,嘉主是司马金龙。碑文中可见下列资料:“大代”(国号)、 “太和”(年号)、 “司空、镇西大将军、.餐压店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官衔)、“琅琊” (郡望)等。根据这些线索,可以推定_能细真 将特斯西南成雄墓主的年代是
A.战国B.秦代C.西汉D.北魏
2021-04-12更新 | 216次组卷 | 5卷引用:全国卷高考备考2021届高三下学期诊断性联考(二)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8 .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维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及五四运动,国民革命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纵观近代中国百年巨变,前后相继,波澜壮阔,从中可以更深刻地认识到,近代中国
A.历史演变的主要线索B.历史进步的基本趋势
C.历史过程的因果关联D.历史变化的循环往复
2020-07-11更新 | 3616次组卷 | 50卷引用:2020年天津卷历史高考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中国存在着几种不同性质的资本主义运动。只有民族资本主义才是对中国历史的发展和中国人民的解放有利的,才是进步的。官僚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则是造成中国贫穷落后的根本因素,是反动的。中国不是多了民族资本主义,而是多了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比较起官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在华开办的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是十分微弱的。因此,不加分析地以资本主义运动作为主要线索来考察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进程,笼统地说洋务运动反映了近代中国人民政治觉悟的迅速发展,代表了时代前进的方向,是难以令人首肯的。

---摘自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的“两个过程”及有关问题》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14·上海·高考真题

10 . 梁启超论李鸿章

李鸿章所以为一世俗儒所唾骂者以洋务,其所以为一世鄙夫所趋重者亦以洋务,吾之所以重李责李而为李惜者亦以洋务。谓李鸿章不知洋务乎?中国洋务人士,吾未见有其比也。谓李鸿章真知洋务乎?何以他国以洋务兴,而吾国以洋务衰也?吾一言以断之,则李鸿章坐知有洋务,而不知有国务。

是役(指甲午战争)也,李鸿章之失机者固多,即不失机,而亦必无可以幸胜之理。盖十九世纪下半纪以来,各国之战争,其胜负皆可于未战前决之,何也?世运愈进于文明,则优胜劣败之公例愈确定。实力之所在,即胜利之所在。

各国并立,生存竞争,惟利是视。……李鸿章之手段,专以联某国制某国为主。……于中、日之役,则欲嗾(唆使)俄、英以制日,……卒之未尝一收其效,而往往因此之故,所失滋多。胶州、旅顺、大连、威海、广州湾、九龙之事,不得不谓此政策为之厉阶也。……要之,内治不修,则外交实无可办之理。以中国今日之国势,虽才十倍于李鸿章者,其对处之策,固不得不隐忍迁就于一时也。此吾所以深为李鸿章怜也。

——梁启超《中国四十年来大事记(一名李鸿章)》

问题:

(1)梁启超为什么要以李鸿章为线索来勾勒19世纪下半叶的中国历史?

(2)概述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

(3)你如何看待梁启超对李鸿章的评价?

2016-11-27更新 | 1328次组卷 | 6卷引用:2014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上海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