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73 道试题
1 .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涌现出无数典型和英雄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在收集到的下列两件历史资料(图1和图2)中,哪一件更能印证活动主题,请说明理由。

(2)为更深入的进行探究,搜集到如下三份资料,请对其史料价值进行评估与说明。
序号类别内容
日记王进喜在日记中写道: “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上只能记差距。”
书籍《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湖北人民出版社,1972年。
电影《创业》(以劳动模范王进喜为原型),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年。


(3)根据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时代精神的形成背景。

王进喜大事记

1923108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家庭
童年时期6岁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出去讨饭:10岁就进山给地主放牛
1949年一1950玉门解放后,他通过考试在玉门老君庙钻探大队当上了钻工,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19564王进喜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10王进喜赴京参加全国群英会,看到国没油烧而背着“煤气包”的公共汽车,感慨道: “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
19603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他主动请缨,带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到达大庆,之后与工友们日夜奋战,甚至跳入泥装池控制井喷,被誊为“铁人”
1969419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从此, “铁人王进喜”随着“大庆油田”的名字传遍中国和世界
19701115因胃癌在北京逝世,享年47岁
2024-03-20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如图为唐初莫高窟壁画《张骞出使西域图》,展现了汉武帝(前140—前87年在位)部下击败匈奴后带回战利品“祭天金人”和“汉宣帝(前73年一前49年在位)不知祭天金人名号故派张骞出使西域问佛”的场景。该壁画(     

A.内容虚构,不具有史料价值B.是实证汉代佛教传入中国的史料
C.内容真实,能反映历史事实D.是研究唐初佛教发展的重要史料
2024-03-29更新 | 239次组卷 | 8卷引用:安徽省池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笔记是随笔记录的短文,或记当时见闻,或记读书心得,内容广泛,不拘形式。笔记内容丰富,涉及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地理、科学工艺、文学等,往往为正史所不载。还有一些笔记,评论史籍,考订史事,对于阅读、鉴别史料也有参考价值。

《东京梦华录》是重要的笔记史料,着重记载了北宋东京汴梁城内外规模、河道桥梁分布、宫殿位置、街巷游观以及商店、货摊、酒楼、夜饭店等市易情况。所叙皇帝出行仪制,观看百戏情景及郊仪、行礼仪、皇太子纳妃等宫廷仪式与民间习俗。

——摘编自安作璋主编的《中国古代史史料学》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以《东京梦华录》为例说明笔记作为史料的特点与价值
2024-05-14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泉州一中、泉港一中、厦外石狮分校三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会悟(1898—1993年,浙江桐乡人)年轻时深受《新青年》杂志影响,曾激动地用白话文给陈独秀写信。陈独秀欣喜地回信“没想到我们的新思想影响到教会学堂了。”1920年,王会悟在上海结识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李达,两人于1921年4月结成伉俪,婚礼就在陈独秀家的客厅里举办。中共一大召开前,李达是会议的具体筹划者,王会悟协助丈夫做筹备工作,开会期间作为会务人员参与了一大,特别是上海的会议被迫中断后,她勇敢提议,将会议转移到嘉兴南湖,并始终在船上勇当“红船守护人”。后来,她一生致力于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毛泽东评价她是一个“真正的人”。后来王会悟将一大开会的经历整理成《“一大”在南湖开会的情况》的回忆录。

——摘编自《人民网》

材料二   “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

——1964年一大代表董必武为南湖革命纪念馆题诗

材料三


注:谢觉哉在日记里写道“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之招”。谢觉哉后来解释,5个圆圈指“共产主义者”,因怕泄密,故用圆圈代替。发出这份“开会通知”的,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的领导陈独秀。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口述史料对研究建党历史的必要性和意义。
(2)说明材料二、三对研究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史料价值。除上述材料外,举例说明研究中国共产党的建党历史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
(3)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共产党一大召开留下的精神财富。
2024-03-2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西樵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3月考历史试题
2024·吉林·模拟预测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党的建设上,古田会议开辟了思想建党这一独特道路……古田会议决议明确规定了新党员入党的条件,具体规范发展新党员的方法和程序,以严格的组织把住党员质量关……古田会议决议规定了党组织在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和领导范围,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在红军组织中担负着红军政治领导的作用,决议提出必须加强各级党组织建设,使党的组织确实成为“领导中枢”……古田会议决议规定了红军的性质、宗旨和任务,要求红军必须担负起打仗、做群众工作等任务,规定了红军政治工作和政治机关的重要地位,规定红军处理内外关系的准则,提出要加强对官兵的纪律教育,实行优待俘虏的政策等。

——改编自窦道琴《古田会议精神永放光芒》

材料二

材料三   新中国兵役制发展(部分)

1978年大量技术含量较高的国产武器装备部队,许多关键技术岗位的士兵因服役期较短而很难胜任工作,军队建设和国防需要与1955年以来实行的义务兵役制之间的矛盾日益显现。中央军委规定:义务兵超期服役满5年后可申请改为志愿兵,服役期“为12年至20年”。
1998年部队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迅速提高,专业技术兵比重大幅提高,兵役制度的现代化势在必行。第三部《兵役法》颁布,规定:“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的兵役制;“志愿兵也可以直接从非军事部门具有专业技能的公民中招收。”
2008年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有相当数量大专以上毕业生不易找到稳定工作。中央军委在冬季征兵命令中明确,兵员征集对象主体调整为大专院校应届毕业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田会议的内容,并分析材料二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78年以来中国兵役制度调整的意义。
2024-03-18更新 | 66次组卷 | 3卷引用:信息必刷卷01 - 2024年高考历史考前信息必刷卷(黑龙江、吉林专用)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南宋理学家朱熹认为:“(司马)迁之学也说仁义,也说诈力,也用权谋,也用功利,然其本意却只在于权谋功利”;“今求义理下于六经,而反取疏略浅陋之子长,亦惑之甚矣。”据此可知,朱熹希望(     
A.以理学为指导对史学革新B.否定《史记》的史料价值
C.史学研究者关注时势变化D.探究万物以获取历史真相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周礼》记载:“大司徒之职,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

史料二

图中绘有山脉、河流、居民点,着重标出了9支军队的驻地、军队番号、防区界线、军事设施和行动路线。图幅中部的三角形城堡,是各支驻军的指挥中心。指挥城堡后面注有“甲钩”“甲英”的地方是军队武器、粮草的集聚地。

图: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长沙国南部驻军图》

史料三《晋书·裴秀传》记载,裴秀曾提出制图六体:一为“分率”(比例尺),二为“准望”(用以确定地貌、地物间的相互方位关系),三为“道里”(用以确定道路距离),四为“高下”(相对高程),五为“方邪”(坡度起伏),六为“迂直”(实地高低起伏与图上距离的换算)。

材料二   传说大禹铸九鼎,鼎上即有九州地图,称《山海图》。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初步具有比例的概念,地图的基本要素已经具备,种类为军事图和各国各地区图。

汉代的地图种类更多,出现了地形图、城市图、宫殿图等,涉及的地域也扩大到汉朝周边。

西晋裴秀提出了“制图六体”的理论,并绘制了《禹贡地域图》,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地图集。

隋唐时期的地图有了等高线的概念,有的还附有文字,记载了户口、赋税、山川等,形成了全国性的图经或图志,并成为朝廷制定和实施政令的依据。

南宋时期,印刷地图出现。

明代的地图《广舆图》开创了系统地使用图例和“计里画方”的制图方法,并经印刷而大量发行。

宋代至明代,各类航海图也相继出现。

明末时期,西方传教士将投影法、经纬度测量法带入中国。清朝政府在传教士的协助下,进行了大规模的经纬度测定,绘制了《皇舆全览图》和《乾隆内府舆图》,标志着中国传统制图技术达到顶峰。

——摘编自葛剑雄《中国古代的地图测绘》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中国古代地图测绘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地图测绘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3-16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三湘创新发展联合体2024届高三2月入学统一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章炳麟(1869~1936),原名绛,号太炎,浙江余杭人。《馗书》是章太炎第一本系统涉及政治与社会问题的专著。1904年,他对其进行了修改并再次出版。下表为其两个版本中的叙述。


刊行时间论断内容
初刻1900震旦之共主,非仲尼之世胄则谁乎?官天下则帝孔氏,百世丕天之大律。仲尼横于万纪矣。
重订1904孔子名过于实。“孔氏闻望之过情有故”,其删革六艺的卓越成就,乃老子、墨子不屑之事。孔子道术皆不及孟荀。《论语》阐述的义理不明,《三朝记》(记录孔子与鲁哀公问对的著作)则自相矛盾,前后冲突,故“夫孟、荀道术皆踊绝孔氏”。孔子非圣人,与汉之刘歆一样,乃良史也。

——摘编自余艳红《传统、现代与现代之后:章太炎的思想世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馗书》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章太炎重订《馗书》的时代背景。
2024-05-04更新 | 1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史料1

史料2   

材料二   东汉时期,在我国北部和西部的广大地区过着游牧生活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陆续内迁。他们跟汉人杂居,学习农业生产,与汉族人民的联系日益密切,但是大多也还保持部落组织,保留自己的语言和习惯。到了西晋初年,内迁的匈奴、鲜卑、羯、氐族和羌族等族共有几十万人。

西晋末年,由于北方大乱,北方的汉族也先后南下,逐渐迁移到了长江中下游一带。据考证,当时迁居到南方的中原人有70多万。如此多的百姓来到了长江一带,使长江地区迅速变成我国另一个经济文化中心,中国南方也得到了极快的开发与发展。

——摘编自《中国民族关系十讲》等

(1)指出材料一中两则史料的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中国古代民族迁移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2024-02-26更新 | 124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一)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康熙年间,清廷重新统一台湾后,并没有戮杀郑氏。鉴于投降官兵的顾虑,施琅上书建议朝廷就地安置,获准。面对朝廷对是否在台湾驻军的分歧,施琅等人则以实际调查为依据,提醒朝廷重视台湾的地位,这为康熙帝最终决定让清军留守台湾起了关键的作用。清廷在台湾设立府、县机构之后,又适时地采纳地方官员的意见,在台湾地区轻赋薄税。加上此时海禁解除,大量闽南人移居台湾,使得妈祖信仰(我国沿海地区的一种民间信仰,妈祖为传说中掌管海上航运的女神)在台湾地区广泛传播。

——摘编自陈丽萍《施琅对妈祖信仰的推崇及其时代价值》

材料二   《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汇集了清朝皇帝围绕台湾事宜颁发的各种谕旨,从顺治朝到光绪朝总计达2400多件,涉及各个方面。满文台湾档案,主要集中在清代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四朝,这些档案以清朝国语的形式详细记载了台湾的政务活动。其记载从康熙朝开始,清政府特设巡视台湾监察御史,满汉各一员,一年一换。从康熙统一台湾后,台湾的考生就参加福建的举人考试,一直有固定的录取名额,档案中也有台湾县、凤山县考中举人的名单。还记载台湾震灾、水灾情况及清政府进行赈济的奏折。

——摘自《中国档案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康熙时期清廷治理台湾的举措,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廷采取这些举措的背景。
(2)你认为《明清宫藏台湾档案汇编》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有何现实价值?
2024-02-25更新 | 7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