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32 道试题
1 . 如图是1972年的宣传画《工业学大庆:向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同志学习》。该绘画意在(     

A.赞美劳动者素质的提升B.弘扬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
C.揭示工业化的艰难历程D.展示阶级斗争的建设成果
昨日更新 | 3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天壹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 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五胡”,通常是指十六国时期入主中原并建立政权的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个北方少数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在叙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时,提出了“五胡入华”推动了中华民族大交融的观点,对这一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总结,以大量历史事实对长期以来流传的“五胡乱华”的传统观念作出了调整,弘扬了基于共同体意识之上的中华民族历史观。

——摘编自彭丰文《“五胡入华”是华夷各族共同的历史选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五胡入华”这一史学观点加以评述。
昨日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湘豫名校联考高三下学期考前保温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2024·河北沧州·二模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3 . 如表所示为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的争论。对该争论解读正确的是(     
人物主张
李鸿章、薛福成等“自古边塞之防,所备不过一隅,所患不过一国。今则西人于数万里重洋之外,飙至中华……为豆古所未有,恃其诈力,要挟多端”“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复,则心腹之大患愈棘”
李宗義、丁宝桢等“夫外患莫大于俄夷,莫急于东北”“但修我陆战之备,不必争利海中也”
左宗棠、郭嵩焘等“窃维时事之宜筹,谟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
A.诸方列强对华控制力存在强弱B.传统观点与近代外交思想并存
C.湘系和淮系官僚集团开始崛起D.边疆危机强化了清廷忧患意识
7日内更新 | 156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沧州市部分高中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维新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梁启超曾说:“欧洲近世文明兴起,路德新教之起,全欧精神为之一变。”康有为亦认为,亚历山大、凯撒、拿破仑诸大王都远不能与路德比,甚至希腊七贤、哥白尼、哥伦布、达尔文等人也都不如路德的贡献大。两人的观点(     
A.促进了新教在中国广泛传播B.代表了相当部分士人看法
C.客观评价了路德的历史地位D.旨在为维新变法寻找依据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今日之中国,过渡时代之中国也。中国自数千年以来,皆停顿时代也,而今则过渡时代也……今日中国之现状,实如驾一扁舟,初离海岸线,而放于中流,即俗语所谓两头不到岸之时也。语其大者,则人民既愤独夫民贼愚民专制之政,而未能组织新政体以代之,是政治上之过渡时代也;士子既鄙考据词章庸恶陋劣之学,而未能开辟新学界以代之,是学问上之过渡时代也;社会既厌三纲压抑虚文缛节之俗,而未能研究新道德以代之,是理想风俗上过渡时代也。

——梁启超《过渡时代论》(1901年)

(1)据材料,归纳“过渡时代”的特征。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梁启超的“过渡时代论”思想。
7日内更新 | 210次组卷 | 6卷引用:2024届江苏省南京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辽、西夏、金等政权除自身铸币外,多仰赖南方宋钱。苏辙称:“(辽)北界别无钱,公私交易,并使本朝铜钱。”宋人张方平也曾说:“钱本中国宝货,今乃与四夷共享。”这反映了(     
A.铸币水平呈现地域差异B.经济发展冲击夷夏观念
C.货币互通助推经济交融D.宋朝海外贸易处于优势
23-24高三上·安徽蚌埠·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北宋理学家张载认为:“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公卿各保其家,忠义岂有不立?忠义既立,朝廷之本岂有不固?则事无不治。”这表明张载主张(       
A.建立世族制度B.重视世俗社会教化
C.推崇道德理性D.运用宗法治理社会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胡适认为五四运动应始于1917和1918年发展的新思想运动。历史学家何干之则主张五四运动应始于《青年杂志》创刊。据此可知,他们认为五四运动(     
A.以北大学生为革命的先锋B.是新文化阵营分化的结果
C.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D.延续了民权和觉醒的信念
7日内更新 | 214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届天壹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5月高考适应性考试 历史试卷
9 . 【近代中国农村合作运动】

材料一   20世纪20年代后期,为了农村赈灾和反共的政治需要,南京国民政府将西方传来的合作社思想付诸实践,开始用行政命令主动发起农村合作运动。在“救治农村”“调节农村金融”的口号下,通过政府的组织和宣传,将城市银行的剩余资金贷往农村,创办信用合作社。1928年,国民党中央执监会通过了《组织合作运动委员会建议案》,将其规定为国策运动之一。“经中央及地方政府的提倡,始逐步具体化、普遍化,益以各方面的推动,合作事业之进展逐日形蓬勃矣。”但终因未能改变封建制度,农村合作运动未能起到挽救农业危机和复兴农村经济的功效。

——摘编自傅宏《论1927—1936年南京国民政府的农村合作运动》

材料二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为了解决中央苏区粮食极度缺乏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号召农民组织起来建立合作社,并设立国民经济人民委员部负责管理。19302月闽西根据地发布的《合作社讲授大纲》作为第一个向群众系统讲述合作社的宣传材料,提出了合作社的多项原则,如合作社以增进社员共同的经济幸福为目的,社员必须是自动结合的,等等。19321933年,苏区政府相继颁发了合作社暂行组织条例等法律规则,推动了合作社的迅速发展。如他们在个体经济的基础上,为调剂劳动力和耕牛以促进生产而自愿结合组建劳动互助社、耕田队和犁牛合作社等。19342月,中央苏区的消费合作社、粮食合作社、生产合作社等成倍增加,在反经济封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摘编自葛文光、李录堂《新中国成立前农村合作社的历史沿革及其评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20年代后期南京国民政府推行农村合作运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30年代苏区农村合作运动的特点及意义。
7日内更新 | 128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九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自经学定于一尊后,广义的“经子(子学,又称诸子百家之学)关系”论就一直存在。下表为明末至清代的四位学者有关“经子关系”的不同阐述。他们的这些思想主张(     
代表人物阐述
傅山“经子一源”“子先于经”
黄宗羲在“宗经”或“真正的经术”的大前提下有限地肯定诸子百家的思想价值
章学诚、龚自珍“史统经子”前提下的“经子一体论”,认为六经皆史,而史为大宗,经子等一切学术皆为史部之小宗
A.否定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折射出儒家文化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C.以人文启蒙为根本追求D.体现出政治统治借助对人伦秩序的维护
7日内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河北省唐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含答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