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 中国共产党几次全国代表大会政治报告中出现的10个高频词的次数统计
高频词 会议 | 社会主义 | 阶级 | 革命 | 经济 | 建设 | 发展 | 人民 | 国家 | 中国 | 领导 |
八大 (1956年) | 118 | 98 | 45 | 53 | 52 | 79 | 111 | 118 | 25 | 57 |
十二大 (1982年) | 128 | 35 | 62 | 123 | 124 | 92 | 117 | 77 | 52 | 62 |
十四大 (1992年) | 179 | 14 | 25 | 209 | 184 | 173 | 102 | 76 | 118 | 59 |
A.商周统治者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
B.“封建的统一”也是指全国大一统 |
C.材料中的“封建”就是指原始社会 |
D.郡县制是实现“正式统一”的基础 |
A.世家大族势力膨胀 | B.高官贵胄贪腐成风 |
C.社会等级秩序崩溃 | D.阶级矛盾走向激化 |
A.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 B.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C.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 D.变法运动都具有必然性 |
材料 宋代的城隍信仰
城隍,本义为守御城池、保障治安的城市守护神。在宋代,城隍的职掌不再仅仅是守御城池,保障治安,当地的雨旱丰歉、吉凶祸福、冥间诸事,全部归他掌管。……人们不但在城隍庙祈福禳灾,而且齐聚这里从事商品交易和民间聚会等经济、文化活动,城隍庙周围形成了繁华的商业网点;定期举行的城隍庙会,商贾云集,万众交易,极为活跃。另外,城隍庙还为市民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娱乐场所,庙内百戏杂陈,庙会期间各类民间艺术竞相献技,这些演出,丰富了市民的精神生活,形成了所谓的城隍庙文化。……宋代城隍还开始由神向人转变,各个府州县的城隍多是与当地有关的历史名人或一些有德于民的地方官。另外,宋代城隍祭祀被纳入国家祀典。总之,在宋代,城隍信仰广泛盛行。
——程民生《神人同居、祠满天下从祠神来解读宋代社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城隍信仰广泛盛行”做出合理解释。
材料一
——据同杨阳《长城与草原威胁——明代农牧战争、长城修建与气候冷暖变化的关系》
材料二 长城不是一条单纯的墙体,战国秦汉时期与长城配套的设施包括边城、障城、烽燧、邮亭等,构成了烽燧、屯田、仓廪、邮驿交通和野战驻军五大体系。其功能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阻遏游牧民族的南下,将农耕生产方式向北方推进并加以保护;二是通过烽燧预警、信息传递、道路连接,强化了长城的一体化建设。明代在长城沿线设立九边重镇的同时,又在长城南北交通要道上建设了一批著名的马市和关城,如杀虎口、张家口等。关城既强调其守边的功能,也注重其通关功能。自战国秦汉时期,长城沿线就有马市存在。明代隆庆和议后,马市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除了政府组织的大型马市外,一些交通便利的边关墩堡也逐渐发展成农耕、游牧民族贸易往来的聚散地。“俺答纳款,马市互易,边登无警,畿辅晏然,汉唐以来所未有”。到了明朝末年,“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辏,无异中原”。明后期边将方逢时作诗云:“雁门东来接居庸,羊肠鸟道连崇墉。关头日出光瞳昽,于今喜见车书同。”这种情况延续到清代。
——摘编自王绍东《论长城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促进与影响》
材料三 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高牧畋(古指种田或打猎)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此天时地利所以限南北也。
——摘自脱脱等《辽史》
(1)读图1、图2,提取其蕴含的主要历史信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长城的历史功用。
(3)从上述材料中你得到哪些启示?
材料一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过秦论中篇》
材料二 (雍正帝)谕内阁:“中国之一统始于秦氏,塞外之一统始于元氏,而极盛于我朝。自古中外一家,幅员极广,未有如我朝者也。”“康乾盛世”时期,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进一步开拓、巩固,对边疆民族地区的统治管理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在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
——摘编自《清实录》、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三 当人们唱起“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时,不管是汉族、满族、蒙古族、回族、藏族、维吾尔族、壮族,还是其他许多兄弟民族,不管是国内的居民还是海外的华侨,都同样难以抑制地热血沸腾,聚结成一个整体去抵抗外来的侵略者。
——引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材料所谓“重要战略机遇期”,主要是指由一国内外部各种因素综合形成的、能为该国提供实现某一特定战略目标所必需的重大机遇,并对该国发展产生全局性、长远性、决定性影响的某一特定历史时期。
——摘自2019年5月22日人民日报《认识把握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应重视“战略机遇期”这一宏大命题,以长时段的眼光从近代史发展轨迹中,总结能够为当今国家发展战略提供借鉴的规律。30年大致可以看做是一个战略机遇期,一个国家如果能充分把握战略机遇期,制定合适的政策,就一定会获得巨大发展,反之,则有可能落后于世界。
——摘编自张海鹏《关于鸦片战争以来战略机遇问题的讲话》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史实,对中国成功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进行评述。(要求:任选一个时期,表述成文,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A.长途贩运中商帮的竭力控制 | B.政府和各级官吏的压榨盘剥 |
C.官营盐业不及私营盐业发达 | D.太平天国垄断了两淮盐运业 |
文献 | 记载 |
《夷坚支癸》卷5 《神游西湖》 | 江南东路“乐平新进乡农民陈五,为翟氏田仆,每以暇时,受他人厢佣,负担远适”。 |
《夷坚支景》卷5 《郑回答》 | “郑四客,台州仙居人,为林通判家佃户。后稍有储羡,或出人贩贸纱帛海物"。 |
嘉靖《惟杨志》卷8《户口志》 | 扬州坊郭户绍熙年间(1190—1194)有4226户,到宝右四年达7975户,年增长率为13.4%o,远超同期全国人口年增长率。 |
A.反映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特点 | B.推动小农经济走向瓦解 |
C.动摇了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 | D.导致我国人口分布不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