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1940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敌后大城市工作的通知》,要求全党同志“认识抗日战争没有长期艰苦城市工作的配合,最后的胜利是不可能的。”同年9月成立中央敌后城市工作委员会,由周恩来负总责,领导推进敌后城市工作。这本质上体现了中国共产党(     
A.致力于推动工作重心的转移B.认识到城市对于抗战的重要
C.对民族战争形势认识的深化D.根据主要矛盾变化调整政策
2 . 如图所示为1541年景德镇烧制的一只青花徽章瓷碗,碗心有葡萄牙徽章,外壁有两个写着葡萄牙文“定制”的圆徽章。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传统手工业迎合欧洲市场需求B.中国被卷入世界分工体系
C.官营手工业工艺水平比较高超D.异域文化深受国人的喜爱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3 .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湖南巡抚陈宝箴在支持梁启超办时务学堂时指出,“泰西各学,均有精微,而取彼之长,补我之短,必以中学为根本”。康有为在上海强学会章程中明确规定强学会研究中西各种学问时“皆以孔子经学为本”。这一现象表明当时(     
A.中体西用思想影响深远B.洋务派势力依然强大
C.维新势力受到政治打击D.制度变革已成为共识
4 . “体用之争”最初指的是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争辩,它出现在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过程中。到了清末,扩展到维新派与洋务派的争论,“体用之争”有了更新的内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次“体用之争”的实质相同B.近代思想解放在曲折中发展
C.后者争论清楚认识落后根源D.争论根本目的是实现近代化
5 . 唐代中期后,一些学者冲破了汉代以来“疏不破注”的解经传统,大胆怀疑甚至否定汉唐学者对《春秋》所作的传注,开创了“舍传求经”的新局面。这一变化(     
A.阻断了儒释道三教合流B.为儒学发展注入了活力
C.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促进了儒学思想的统一
6 . 明清时期,地主在拥有“田底权”(所有权)的前提下把“田面权”(经营、使用权)转给他人,而坐收地租;佃农可以把田面权转让、出卖以及传给子孙后代。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业耕作方式的改进B.人身依附关系的强化
C.传统生产关系的调整D.社会阶层流动的加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7 . 《史记》载,秦始皇二十八年,东巡郡县,南登琅邪,于琅邪台上刻石立碑,其文曰:“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圣智仁义,显白道理……尊卑贵贱,不逾次行。奸邪不容,皆务贞良……六亲相保,终无寇贼。欢欣奉教,尽知法式。”这反映出秦朝(     
A.着力于强化基层政权建设B.德治与法治的争论已消除
C.注重神权与皇权的结合D.重视儒家伦理教化作用
2024-05-28更新 | 328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乌江新高考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三)历史试题
8 . 汉武帝时期,地方出现一批倚仗财力、武断乡曲、欺压平民的豪强和游侠。汉武帝一方面将其强制迁徙出本土,另一方面又任用酷吏为地方官对其不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这在当时(     
A.加强了中央集权B.不利于庄园经济的发展
C.强化了君主专制D.推动了监察制度的完善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据西周晚期的《柞钟》铭文记载,柞接受了周王“司五邑甸人事”册命,铭文中的致谢对象,却只有自己的上级“仲大师”,这与早期铜器颂扬的文词惯例不合。这种“受职公堂谢恩私门”的情形是(       
A.王朝君臣关系变异的写照B.礼乐制度瓦解的结果
C.贵族政治初现端倪的例证D.青铜铸造进步的体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十九世纪二三十年代,河北大名县农民为了草帽辫生产需要,选择适合编草帽辫的小麦品种,拨出专门土地进行密植,以获得细长白软的麦秆,全然不顾小麦产量。河南南乐、清丰,山东观城,也存在这种情况。这种现象说明(     
A.跨地域贸易网形成B.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瓦解
C.农村商品经济发展D.政府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2024-05-27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九龙坡区高三下第三次学业质量抽调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