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7 道试题
1 . 有学者认为:“夏商周三代的王国,属于“国上之国”,王国与邦国代表了当时国家类型的两种形态,而夏商周三代历史的特殊性之一也就在于中央王国与诸地域的邦国所存在的这种特殊关系。”他力图说明当时(     
A.等级森严的阶级关系B.宗法分封制的特殊性
C.早期国家结构的特点D.天下共主的局面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下表为1950—1952年农轻重产值平均增长速度及比重变化情况(单位:%),该表可用于说明(       
项目工农业合计农业工业
小计轻工业重工业
平均增长速度21.114.134.829.048.5
农轻重比重变化195010066.733.323.59.8
195110061.438.626.112.5
195210058.541.526.714.8
A.农业集体化稳步推进B.国民经济逐渐恢复
C.“一五”计划成效显著D.新生政权完全巩固
3 . 1934年,毛泽东在谈到根据地经济建设时指出:“国家经营的经济事业,在目前,只限于可能的和必要的一部分”“对于私人经济,只要不出于政府法律范围之外,不但不加阻止,而且加以提倡和奖励”“合作社事业,是在极迅速的发展中”。毛泽东意在(       
A.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B.落实新民主主义理论
C.服务民族战争形势的需要D.应对根据地的严峻形势
4 . 唐义净翻译尊者胜友集的《根本萨婆多部律摄》(卷八)中,提到有五种“盐药”,第五种为“三没达攞(luó)”,并解释说它是“煮海为之”。义净翻译的经文中还涉及制造沙糖团的技术。这可以用来说明历史上佛教(       
A.助推了科技的传播B.重在研究营养膳食
C.对信众的影响广泛D.教理逐渐走向实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战国时期,“人”“民”的使用出现了有所侧重的情况。称某族的成员,可称“某族之人”,但未见称“某族之民”或“族民”者。称“民”者则多是某地之民或下层民众,如“向之民”“国内之民”“晋国之民”等。这表明当时(       
A.地域认知影响的增强B.宗法分封制彻底崩溃
C.居民身份趋于多样化D.民的社会地位在下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1860年,曾国藩署理两江总督,考虑到“此次苏、常之陷,变起仓猝,其遇害官绅士女,尤不忍令其湮没”,在行营设立忠义局,对殉难的官绅、士民、妇女、“详核事实,兼考世系,出示遍行晓谕”,并奏请建立总祠总坊,对于“死事尤烈者”,建立专祠专坊。此举旨在(       
A.揭露太平军杀戮的残酷性B.重树战区的道德价值体系
C.增强民众对清政府的认同D.说明太平天国叛乱的本质
7 . 西汉时期,度量衡的管理实行“度者……职在内官,廷尉掌之”“量者……职在太仓,大司农掌之”“衡权者……职在大行,鸿胪掌之”。这一政策(       
A.反映了抑商政策导向B.利于规范社会经济秩序
C.造成了机构职能重叠D.旨在促进统一市场建设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2年,梁启超在《新民丛报》创刊号上发表了《劫灰梦》传奇,随后又写了《新罗马》传奇和《侠情记》传奇,利用戏剧形式写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史。这三部传奇可以说是近代戏剧革新的先声。

1902年以后,各类新型的传奇杂剧剧本纷纷问世,仅据阿英编《晚清戏曲小说目》提供的资料,就不下150余种。

《维新梦传奇》(惜秋等著),写维新理想和梦幻。

《革命军传奇》(浴血生著),写邹容事迹。

·《少年登场杂剧》(无名氏著),写反对改良、主张革命。

《断头台杂剧》(感惺著),写法国革命处决路易十六。

·《海侨春传奇》(南荃居士著),写美国迫害华工。

《警黄钟传奇》(洪楝生著),借蜂、蚁生活为喻,切望国人奋起保种。

·《女中华杂剧》(大雄著),写妇女“大喝男降女不降”“激起神州革命潮”。

——《晚清戏曲小说目》部分摘录

1904年,晚清政府迫于内外压力推行“新政”时,成都设立了川戏改良公会。它以“改良戏曲、辅助教育”为宗旨,集资修建了一个较新式的戏园供演出用,邀集了一批熟谙川剧艺术特点的文人改编旧戏本,创作新剧目。同一时期,京剧名家汪笑侬不仅协助柳亚子、陈去病创办了《二十世纪大舞台》杂志,而且亲自改编、创作并演出了50多个具有进步思想倾向和现实意义的京剧剧目,同时还和上海的京剧艺术家潘月樵、夏月珊、夏月润等编写了一些时事新戏,甚至亲自身着西装登台演戏,开创了用传统戏曲表现现代生活的先例。

——据张俊才《近代戏剧改良运动始末及意义》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末戏剧改良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戏剧改良的特点,并分析其意义。
2024-05-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元典》记载:“自归附之后,权豪富户每坏了市舶司的勾当,出办的钱物,入宫喂少有。”元朝统治者决心整顿这种状况。至元三十年(1293年),中书省参考宋朝“元丰市舶条例”,制定出《至元市舶则法》,这是我国现存最早且体系较为完善的涉海外贸易的法律规范。

《至元市舶则法》中有关规定,比起前朝有了多处突破。比如,实行“奖出限入”的“单双抽”制度,将蕃货和土产予以区分,对蕃货的征课倍于土货,土货单抽,蕃货双抽;无论官吏、和尚、也里可温(基督教徒)、笞失蛮(伊斯兰教徒)、诸色人等,均可从事海外贸易;舶商要申领衙门公文(相当于今天的海关注册登),在公文上明确填写前往的番邦,不许在途中绕到别国,返航时必须要回到发船地;“金银、铜钱、铁货、男子妇女人口,并不许下海私版诸蕃。如到蕃国,不复前来,亦于去时公验空纸内明白开除,附写缘故。若有一切连犯,止坐舶商船主”;有关整治腐败、消除舞弊的强制性措施,占了全文的一半……规定“舶商、捎水之人,皆是趁办课程之人,其落后家小,合示优恤。其所在州县,并与除其杂役”。

元朝航海家汪大渊在《岛夷志略》中说:“皇元混一声教,无远弗届,区宇之广,旷古所未闻。海外岛夷无虑数千国,莫不执玉贡琛,以修民职;梯山航海,以通互市。中国之往复商贩于殊庭异域之中者,如东西州焉。”

——据顾童《元代市舶则法变迁分析及启示》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至元市舶则法》进行评析。
2024-05-19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10 . 下面是1992年12月《乡镇经济》杂志上一篇文章里记录的当时浙江某位副省长的一段讲话。由此可知,当时浙江“如果忽视乡镇企业,或者放松抓乡镇企业,那就脱离了浙江的基本省情,就不是一个开明的、清醒的领导者,要使浙江经济发展快一点,必须抓住乡镇企业这一块。”(     
A.国有企业改革正在全面铺开B.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基本实现
C.思想解放大讨论需继续深入D.农村工业化的建设受到重视
2024-05-19更新 | 3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荣昌仁义中学校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