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2 道试题
1 . 史书记载,宋代福建地区地狭人密,山地较多,可耕地非常有限,农民不惜冒着犯法的风险,将稻田改种甘蔗,并且制取蔗糖以牟取利益。这一现象反映(     
A.粮食作物经济效益低B.经济作物全面推广
C.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D.社会治安状况较差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辽代的上京、中京、西京均设有国子监,其旁所建的孔庙均有祭祀先圣孔子的规例。女真族建立的金朝,设立孔庙,世世代代以祭祀孔子为礼制;蒙古族建立的元代,在大都设立孔庙,以空前至高的谥号“大成至圣文宣王”追封孔子。这反映出当时这些少数民族政权(     
A.普遍尊崇程朱理学B.借鉴了中原政治体制
C.深受中原文化影响D.形成相同的社会习俗
3 . 这一事件从一开始就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主要有两个方面的理由,其一是断言它在思想文化方面的干扰,中断了新文化运动,即所谓的救亡压倒了启蒙;其二是指责它在政治上引发了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式的、特殊的民主革命,造成社会的长期动荡和不宁。“这一事件”(     
A.粉碎了近代列强瓜分中国的图谋B.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使中国的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明代内阁辅臣的选任,大多采用由皇帝直接下令决定某人入阁的形式,叫“特简”。后来,也可以由阁臣会同非内阁的廷臣推荐候选人供皇帝选择;皇帝若拿不定主意,可以抽签决定,叫“枚卜”。从阁臣的产生可以看出(       
A.君主专制达到顶峰B.内阁辅臣德才兼备
C.内阁辅臣权力膨胀D.利于皇帝控制内阁
5 . 汉初诸侯王墓葬中随葬乐器相当丰富,如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编钟、编磬等共计138件;西汉晚期至东汉,诸侯王墓葬中礼制乐器骤减,仅山东济宁东汉任城孝王墓残存有做工粗糙的陶钮钟3件。这种变化反映了汉代(     
A.诸侯王政治地位的衰落B.儒家思想逐渐出现危机
C.政府强力抑制奢靡之风D.社会动荡影响艺术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1936年8月,毛泽东曾在给傅作义的信中说:“今之大计,退则亡,抗则存;自相煎艾则亡国奋战则存。弟等频年呼吁,要求全国各界一致联合……组织国防政府。”该信件(     
A.促成了北伐战争的基本胜利B.反映了抗日救亡运动的日益高涨
C.推动了战略决战的胜利进程D.受到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影响
2023-11-24更新 | 447次组卷 | 5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有学者说:“鸦片战争后签订的第一批不平等条约中,西方要求中西官员直接交涉促成了五口通商大臣的出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允许外国公使入驻北京,中国遣使西方各国;八国联军侵华后,中国具备了近代外交制度中的中央外交机构的一般特征。”这说明(     
A.列强侵华客观推动晚清外交艰难转型B.西方国家改变侵略中国的方式
C.鸦片战争是近代中华民族灾难的开端D.清政府缺乏近代国家主权意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宁波保国寺《寺志》记载,东汉世祖时骠骑将军张意之子中书郎张齐芳隐居于灵山,后舍宅为寺,初名灵山寺。唐武宗会昌年间拆毁寺宇,勒令僧尼还俗。唐僖宗广明元年复寺,并赐名为保国寺。该寺的由来与毁建反映了(     
A.佛教在中国完成了本土化B.佛教对中国儒家文化的改造
C.佛教融入中国的曲折历程D.中国文化对外的辐射力增强
2023-11-10更新 | 353次组卷 | 6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如表是1955年10月30日的《北京日报》刊登的《红星合作社的生产规划》的部分内容。据此推知,当时(     

条款

内容简介

第一条

现有的生产内容不能满足合作社发展生产的需要,劳动力有了剩余,必须增加新的生产内容,以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出率

第二条

合作社规模的扩大,领导合作社不能只靠月、季、旬、日的短安排,……以减少因安排不当而导致的窝工和劳动力浪费

第三条

改革农业技术,发展多种经营,挖掘资源潜力,改良土地水利等措施都需要总体规划

第四条

把农村经济和国家计划统一起来,把短期计划和长期建设结合起来,给农民指示了生产方向和建设远景
A.农村掀起社会主义改造高潮B.农业机械化已在农村普及
C.农业生产纳入国家计划轨道D.合作化促进了生产力发展
10 . 明清时期,大凡在县一级城市和一些重要的集镇,都曾经有过万寿宫(江西会馆)的建筑。各地开中药铺的商人,十有八九来自江西樟树,有“药不到樟树不齐”,“药不过樟树不灵”之誉。这说明当时(     
A.长途贩运的发展B.市镇经济的繁盛
C.垄断贸易的兴起D.商帮组织的壮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