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2024·云南·二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1—1978年,我国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现收现付制”为特征,主要以企业为单位运行。据此可知,改革开放初期(     
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中离休、退休退职职工人数统计表

 

1978年

1983年

离休、退休退职人数

314万

1292万

离休、退休退职人数:在职职工人数

1:30.3

1:8.9

数据来源:《中国劳动工资统计年鉴(1989)》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成效显著B.各地城镇职工收入差距缩小
C.原有养老保险模式亟待改革D.企业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扩大
2024-03-18更新 | 66次组卷 | 3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九中学、平罗中学、贺兰县第二高级中学、西吉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历史试题
2 . 1930年5月,红军攻克寻乌县城,毛泽东立即展开深入细致的调查活动,对寻乌县的商业现状、人口结构、土地关系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考察分析,写出了著名的《寻乌调查》。以下为江西寻乌县土地调查情况统计。据此可推知(     
阶级成分所占比例所占土地比
大地主(收租五百石以上的)0.%30%
中地主(收租五百石以下二百石以上的)0.4%
小地主(收租二百石以下的)3%
富农(有余钱剩米放债的)4%30%
中农(够食不欠债的)18.%
贫农(不够食欠债的)70%
公田40%
A.党开启深入开展农村调查先河B.建立工农武装割据的迫切性
C.土地革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D.地主和农民土地占比矛盾大
2023-10-03更新 | 248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银川市景博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3 . 据《湖南历史资料统计》,在1918年的南北交战中,醴县“全县被杀人数达二万以上,房屋被毁15000栋,财产损失达二千万”;宝庆县之“城厢内外,及各乡百里间,凡兵队经过驻扎之处,几使家无幸免,户少炊烟,路断行人,伤心惨目,天日为暗”。下列选项中,对“南北交战”表述正确的是(     )
A.起因是段祺瑞公然破坏民主共和制B.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
C.性质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战争D.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4 . 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广州行商(是清政府指定对外贸易的商业组织,享有专营权)颜时英、张天球欠英商债务无法清偿,官府遂将两人所有家产抵清债务,其不足部分“着落联名具保之商人潘文岩等分作十年还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两广总督奏称“统计前后倒闭五行,饷欠、夷欠共二百六十余万两,均归现开各行摊赔清楚”。这表明广州行商(     )
A.经营管理体制变革势在必行
B.已成为朝廷统制外贸的工具
C.受到西方商品倾销强烈冲击
D.资本积累不足问题普遍存在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城市,除了专门的酒楼、茶馆、食店(风味饭店)、肉行、饼店、鱼行之外,还有许多流动商贩,产品包括点心、干鲜水果、肉脯等不下百种。东京城商铺林立,一应俱全,尤其是来自海外的香料铺也出现在街头,说明当时市民百姓阶层也开始使用香料了。宋代政府让各类商人组成行会,并按行业登记在册,否则就不能从事该行业的经营。盐、茶等商品具有特殊性,往往会由政府专营。

——摘编自刘永加《唐宋时期如何活跃消费市场》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国内外严峻的局势催生了国货运动,国民政府工商部严令各省市总商会,国货商品必须冠以国货字样。官办的《广播周报》专门开辟了无线电问答节目,围绕国货访谈展开讨论。此外,民国时期的报馆、杂志社与出版社等亦聚焦于国货运动,登载了各种有关国货运动的文章、评论、条例与统计报告等。在提倡国货运动的声浪中,多数城市富裕家庭衣食住行的必备品至少部分由洋货变为国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出口商品的相关状况

时间中国进出口状况
1978年我国进出口总额只有355亿元,不足2018年的千分之二。
1979年中国进口第一批可口可乐,这在当时算得上是奢侈品。此后,惠普、通用、东芝、夏普等品牌陆续进入中国。
1978年到2017年我国出口总额从168亿元提高到15.3万亿元,增长914倍,年均增速为19.1%。2017年中国“双11”购物节吸引了225个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第1分钟就有超过200个国家和地区的买家涌入,手机、服饰、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等产品受到海外消费者的热捧。中国人实现了轻松地“买卖全球”,中国则一步步晋升为“世界工厂”,又逐渐转变为了“世界市场”。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人买卖遍全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城市消费市场活跃的表现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30年代中国近代消费观念的变化,并谈谈你对“中国人买卖遍全球”的认识。
2023-03-22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宁夏回族自治区石嘴山市平罗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清嘉庆年间(1796-1820),四川各州府官员统计上报辖地人口时,大都认为“户口虚实无关政要”。1820年与1812年相比,各州府上报人口除泸州只增加2.5%之外,其余州府增幅在20%—30%以上,最高达55.1%。这折射出清朝中期
A.州府虚增人口敛财成风B.政府对民众人身控制有所放松
C.农业经济迅速恢复发展D.原有的基层治理体系逐渐瓦解
7 . 据1934年的统计,全国22个省区的实物地租占农业生产的比重一般为40%左右,有的地区甚至高达5成、6成乃至7成以上。该现象对中国社会近代化的主要影响是
A.直接造成了农村的衰败B.间接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C.严重限制了工业的发展D.迅速推动革命根据地扩大
8 . 有学者统计,1953一五”计划实施后,在其建设规划中,私人企业和私人资本的参与度几乎为零。此状况
A.保证了工业化建设的进程B.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恢复
C.说明计划经济体制已形成D.加速了公私合营的实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