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5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国家博物馆收藏的士山盘记载,西周共王对诸侯国立新君进行全面干预,并且对妨碍立新君的地方势力和人员实施了惩罚。这体现了当时(     
A.专制主义体制的形成B.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力加强
C.内外服制巩固了王权D.贵族分封权受血缘关系制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据《中国人口史》记载:“西汉建立时人口约1650万,而到汉武帝元光六年时(前129年)人口达到3600万,仅黄河中下游这一全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在六十年之中就增长了25倍,出现了多年未有的繁荣富庶景象。”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休养生息促进民户繁息B.郡国并行导致地方权大
C.铁犁牛耕的发明与使用D.打击豪强查明隐匿人口
2023-06-08更新 | 171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瓮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战国以来,铁犁和牛耕技术开始出现并逐渐普及。明清时期《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藉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亦便”。出现上述变化最有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A.牛耕成本增加B.耕作技术进步C.社会矛盾激增D.人口大量增长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13年咸阳一位商人坐马车来到象郡,用他携带的200枚秦半两钱买了三个象牙、109斤水稻,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记载(   )
A.与史实基本相符B.部分与史实符合
C.不能判断D.与史实不符
5 . 据记载.唐代韩愈首先发现《大学》(《礼记》中的一篇)的价值,并阐明其说,以“天竺为体,华夏为用”。韩愈的门徒李翱作《复性书》阐释性、情之别,认为人性本善,而受情之累不得发扬,因此修养的目标是“复性”,破除情欲,达到“清明”“至诚”之境界。韩、李二人的思想
A.力图实现儒家和佛教的兼容B.体现了追求个性解放的潮流
C.为宋代理学发展提供了启迪D.是新的经济因素发展的产物
2021-04-12更新 | 65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瓮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上海)南汇县志》记载咸丰初年至光绪初年(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社会风气时云:“邑素崇俭朴,虽士大夫家,居只布素,有事暂服绸绩。今差役之流,居然天青缎套,其妇女披红裙,满头金珠矣。”这一变化源于当时上海
A.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的影响B.对西方文化的全方位学习
C.社会经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D.男女平等意识的逐渐普及
2021-04-11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南州瓮安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据史料记载,楚汉战争时每石米的价格突破了万钱,汉文帝时谷价多为每石数十钱,甚至出现过“(每石)粟至十余钱”的低价纪录。这一变化反映了
A.汉初休养生息的成效B.大商人对物价的操纵
C.刘邦抑制豪强的努力D.重农抑商政策的作用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成书于春秋末期的儒家经典中有许多探讨天人关系的记载,如“天生杰民,有物有则”(出自《诗经·大雅》)强调上天为万民创造了万物,确立了法则;“天工,人其代之”(出自《尚书.舉陶谟》)则强调天意最终要通过人事来达成。这些记载反映了
A.君权神授理论的建立B.西周治国理政的经验
C.社会主流思潮的演变D.早期民本思想的状况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明朝万历年间刻印的《铅书.食货》记载,在明朝中叶的江西铅山(位于今上饶市域内)市场上,几乎可以见到来自全国各地的种种商品。这一现象反映了
A.商品经济的主导地位B.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C.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D.经济发展环境的宽松
10 . 《贼情汇纂》中记载,吴好三年(1853年),太平天国发出告示:”天下农民米谷,商贾资本,皆天父所有,全应解归圣库,大口岁给一石,小口五斗。”太平天国的这一举措
A.为起义爆发奠定了物质基础B.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潮流
C.废除了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D.不利于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