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2022-01-17更新 | 1202次组卷 | 236卷引用:2012-2013学年安徽省淮北一中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A.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D.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中
2022-09-22更新 | 843次组卷 | 118卷引用:2012届安徽省皖南八校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卷
3 . 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两个民族历史的一个楔子——世界的天平开始失衡,西方的崛起、东方的没落明显加快。这位学者观察问题并得出历史结论的依据是当时两国(     
A.政权有无发生更替B.社会转型有无差异
C.国力对比是否悬殊D.革命途径是否迥异
2021-05-21更新 | 315次组卷 | 67卷引用:2015届安徽黄山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综历史试卷
4 . 秦国在正式变法前,秦孝公主持就是否变法问题进行争论,商鞅针对当时守旧势力的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辩驳,下列观点属于他的是
A.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
B.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C.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
D.民贵君轻
2019-04-05更新 | 648次组卷 | 30卷引用:2016届安徽安庆第二中学高三上期第一次质检历史试卷
5 . 下图为我国古代地方权力强弱变化图,较为正确的是
A.
B.
C.
D.
2019-11-11更新 | 574次组卷 | 58卷引用:2010—2011学年安徽省两地三校高一上学期三校期末联考历史卷
6 . 从汉至元,中央由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二府并重,地方由郡国并行到州县两级制,再到文臣、通判、转运使的设置,反映了(  )
A.中央政治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民主化的趋势
C.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强化的趋势
D.中央与地方权力日益增大的趋势
2020-04-16更新 | 309次组卷 | 39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卷
7 . 西汉中期,有一位书生前往长安投考太学,他不必准备的材料是
A.《诗经》B.《春秋》C.《韩非子》D.《礼记》
2020-08-11更新 | 338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宿州市时村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8 . 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说:“(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下列对材料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A.“西周的创制”主要指实行分封制
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保持“贵族色彩”
C.“共主”指西周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
D.“地方分权体制”指地方有较大自主权
2020-04-07更新 | 238次组卷 | 63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从孔子提出“仁”到孟子主张“仁政”,再到荀子强调“仁义”,儒家思想的早期发展始终贯穿的一条主线是
A.从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入手,设计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B.统治者要“仁者爱人”,被统治者要“克己顺服”
C.依靠礼法规范,重视道德教化
D.从强调“三纲五常”入手构建一个大一统社会
2020-10-16更新 | 203次组卷 | 18卷引用:安徽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17-2018学年上学期高二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一、二单元)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
C.肯定了秦统一货币的制度
D.肯定了秦统一文字的政策
2016-11-27更新 | 438次组卷 | 37卷引用:人教版历史高中必修一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测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