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68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东汉时期,外戚、宦官干政现象很多,造成当时政治局面的黑暗。进入魏晋以后,这类现象明显减少,外戚影响力依然存在,但在效力、持续时间上都远不如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选官制度的发展演变B.专制皇权的逐渐弱化
C.儒学士人的持续斗争D.监察制度的有效制约
2 . “自汉以来,成为进身之途的儒学,成为统制社会意识形态的绝对权威,影响深入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成为“绝对权威”主要是因为儒学(       
A.奠定传统文化基础B.代表下层民众利益
C.符合当时政治需要D.成为官吏选拔标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东晋法显所著《佛国记》以精炼明畅的文笔,朴实简明的语言,生动具体地记述了当时印度、斯里兰卡等地的地理面貌和风俗人情,是后人研究印度阿育王时代历史的珍贵资料。以下科技文化成就与《佛国记》的写成属于同一历史时期的是(     
A.《禹贡地域图》B.《肘后备急方》C.《齐民要术》D.《梦溪笔谈》
7日内更新 | 164次组卷 | 3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第一五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十六国时期前赵统治者刘渊曾研习《易》《尚书》《毛诗》,尤好《左氏春秋》。后赵创立者石勒“雅好文学,虽在军旅,常令儒生读史书而听之”。这说明北方少数民族迁徙(     )
A.促进了华夏认同观念的产生B.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容
C.推动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思想D.促进了少数民族的汉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传说黄帝时期有人“作甲乙以名日,谓之干;作子丑以名月,谓之枝(支)”,以“理日月之行,治阴阳之气,节四时之度,正律历之数”。夏朝后期有很多王以日干为名;殷墟甲骨文中已有干支象形,商王也多用天干为代号。这说明(       
A.先秦时期对天文星象有初步认知B.古代君主重视记录物候气象变迁
C.中国传统纪年法的发展一脉相承D.生肖与星座影响了古代社会生活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钱穆在《国史大纲》里指出:“贵族世袭的封建制度在战国、秦、汉时期就被打破。然而东汉以来的士族门第到魏晋南北朝时,其地位几已成为‘变相的封建,……它是从皇权政治而来,又依一定的条件向皇权政治转化,向皇权政治回归。”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A.官僚政治体制的渐趋瓦解B.以官举士的方式不利于政治清明
C.封建割据势力的日益膨胀D.门阀政治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
7 . 中唐以后,商税成为唐朝政府的重要财政来源。对于经营盐、茶、酒的工商业者,法律规定“不许差役追扰应管盐商。官吏若有违犯,竟至所在先令贬黜,刺史罚俸”。这反映出当时(     
A.重商主义思想得到确立B.政府重视发展商品经济
C.商人政治地位明显提高D.重农抑商政策出现巨变
2024-06-14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8 . 汉朝对于归附的西域各国的主要官吏,都由中央政府正式任命,“自译长、城长、君、监、吏、大禄、百长、千长、都尉、且渠、当户、将、相至侯、王,皆佩汉印绶,凡三百七十六人”。这说明汉朝(     
A.地方行政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B.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了发展
C.西域的社会治理体系已初步建立D.西域与中原政治体制实现一体化
2024-06-14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9 . 如表所示为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至汉武帝天汉元年(公元前100年)郡和王国的数量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该时期的西汉(     
时间王国
中元六年(前144年)43个25个
天汉元年(前100年)83个20个
A.“推恩令”的推行受阻B.郡县与分封并行制完善
C.摒弃了汉承秦制的理念D.中央集权制度不断加强
2024-06-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10 .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改革者争相效仿魏国李悝的“法经”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如赵国的“国律”,韩国的“刑符”,楚国的“宪令”,燕国的“奉法”,齐国的“七法”,秦国的“奉律”。由此可见,当时(     
A.法制思想逐渐统一B.魏国引领社会全面变革
C.社会危机不断加剧D.社会革新成为时代潮流
2024-06-14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