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22 道试题
1 . 唐朝时,有诗人感叹唐太宗时期进士及第之难时称:“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宋代则有人撰《神童诗》,鼓吹“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大量宋代名臣也是在三十岁前就取得进士身份的。这一反差的形成得益于宋代(     
A.民间读书风气增厚B.官员年龄结构优化
C.科举录取规模扩大D.门第观念逐渐淡化
7日内更新 | 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城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魏晋时期,以曹植为首的魏晋名士开启了“任诞放达”之风,曹植在其《赠丁翼诗》中写道:“滔荡固大节,时俗多所拘。君子通大道,无愿为世儒。”该诗主要体现了(     
A.魏晋时期儒家思想逐渐没落
B.魏晋士人对虚伪礼法名教的批判
C.魏晋文学注重对现实的探寻
D.儒学思想推动士人自我意识觉醒
2024-09-04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联合考试历史试题
3 . 汉武帝设《诗》《书》《礼》《易》《春秋》五经博士,后又将不治儒家五经的太常博士《官职名)一律罢黜,形成儒家独尊局面:还建立太学,培养儒生官僚。这些举措(     
A.适应了大一统王朝的需要B.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监察
C.解除了诸侯对朝廷的威胁D.延续了“无为而治”思想
2024-09-03更新 | 13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职业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音美班上学期8月月考历史试卷
4 . 唐代杜甫在诗中写道:“白鱼困密网,黄鸟喧嘉音。物微限通塞,恻隐仁者心。”杜甫这首诗意在(     
A.宣扬儒学思想B.心系群众百姓C.宣传生态理念D.号召重建社会
5 . 明代诗人张煌言《枞阳谣》其一:“八尺风帆百丈牵,枞阳湖里去如烟;江南米价秋来长,喜杀桐艚卖稻船。”其二:“沿湖下网荡湖船,网内纤鳞锦样鲜;灯火湖边儿女笑,鱼秧种得不须田。”对该诗描述内容解释合理的是(     
A.经济重心南移业已完成B.艺术创作应该强调意境
C.长途贩运贸易迅速兴起D.农业生产存在多种经营
2024-07-0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宣城市2023-2024高二下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卷
6 . 《全唐诗》和《全唐文》中收录唐太宗文7卷、赋5篇、诗1卷69首,诗文中彰显出他修身立事、治国安邦的远大抱负。以下有可能在李世民诗中体现的思想包括(     
①发展生产   ②明慎刑赏   ③察善纳谏   ④格物致知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024-07-06更新 | 72次组卷 | 2卷引用: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7 . 如表为北朝部分文人诗的分类表,下列主题符合该表中内容的是(     
分类诗歌作者族属
诗歌风格受北方风格影响《应制赋铜辊山松诗》元勰(北魏)鲜卑族
《悲平城》王肃(北魏)汉族
《从北征诗》裴让之(北齐)汉族
受南方风格影响《思公子》邢劭(北齐)汉族
《挟琴诗》《永世乐》《喜雨诗》魏收(北齐)汉族
南北诗风融合《春日曲水诗》萧悫(北齐)汉族
《过旧官诗》宇文毓(北周)鲜卑族
《从军行》宇文招(北周)鲜卑族
《从军行》《饮马长城窟行》王褒(北周)汉族
A.农耕与游牧文明互动B.文化传承的多种载体及保护
C.制度创新与民族交融D.经济重心南移对文化的影响
2024-07-01更新 | 88次组卷 | 3卷引用:北京市大兴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8 . 19世纪末“诗界革命”兴起,提倡以旧风格含新意境,形成一定规模和声势。黄遵宪是诗界革命的旗帜人物,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代表作有《悲平壤》《哀旅顺》《台湾行》等诗,被梁启超赞誉“公度之诗,诗史也”。据此可知,黄遵宪的诗歌创作(     
A.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爆发B.为辛亥革命进行思想宣传
C.关注现实反映时代的变革D.是对传统诗歌的彻底否定
2024-09-12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普通高中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开学调研测试历史试题
9 . 抗战时期诗歌形式有抒情诗、叙事诗、街头诗、传单诗等,其中街头诗因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主要有动员参军,欢迎战士凯旋,做军鞋,欢迎国际友人等)、便于群众阅读而得到迅速发展。这(     
A.符合大规模运动战的客观需求B.使诗歌初具政治军事性特征
C.有利于凝聚人心和打击侵略者D.贴合诗歌世俗化的社会潮流
2024-05-18更新 | 13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高考考向核心卷历史试题【全国卷版】
10 . 晚明名士袁中郎的文章记载:“士大夫宝玩欣赏,与诗画并重⋯⋯近日小技著名者尤多,皆吴人”,当时吴地“文人墨士、名公巨卿,不知湮没多少,而诸匠之名,顾得不朽”。这反映出当时(     
A.工匠技艺水平得到提高B.经济发展影响社会风尚
C.文化产业呈资本化倾向D.重道轻器观念日益淡薄
2024-09-08更新 | 4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名校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9月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