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7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以下是某位学者对春秋战国时期儒、法、道三家的评价。下列学派与评价对应正确的是(   
①关注人生,留下的是生活态度:真实、自由、宽容
②关注国家,留下的是治国理念:公开、公平、公正
③关注文化,留下的是文化价值:仁爱、正义、自强
A.①儒家②法家③道家B.①法家②道家③儒家
C.①道家②儒家③法家D.①道家②法家③儒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2 . 以下选项中,对宋神宗时王安石的变法,评价较为中肯的是(   
A.外患入侵,靖康之变B.国势大振,联金灭辽
C.稍有成效,未动根本D.国势日衰,一蹶不振
3 . 下列经济措施中,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的是(          
A.三大改造B.土地改革
C.人民公社D.包产到户
5 . 胡绳先生认为,列强支持清政府的政策中包含着一个无法解决的矛盾:一方面它们要清政府保持腐败与懦弱的状态,因而只能屈服于外国的压力,遇事妥协让步;另一方面又想使它具有足以镇压亿万人民群众的力量,以造就有利于外国侵略者的内部安定秩序。列强的这种矛盾在以下哪个条约中表现最为明显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2016-11-27更新 | 1634次组卷 | 51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县民本中学2014年高三上学期期中考历史试题
6 . 1853年,马克思说:“英国的大炮破坏了中国皇帝的威权,迫使天朝帝国与地上的世界接触。”上述观点主要说明鸦片战争
A.冲击了君主专制制度B.打破了闭关锁国政策
C.破坏了中国领土主权D.改变了中国历史进程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如图为商务印书馆1978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的一个词条。它反映出当时
A.对“大跃进”运动有了客观认识B.“拨乱反正”工作取得了重大进展
C.“左”倾思想影响依然比较严重D.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2016-11-27更新 | 1629次组卷 | 28卷引用:上海市崇明县2015届高三第二次高考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8 . 日本《东史郎日记》记载:“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该段史料可作为证明“南京大屠杀”确有其事的
A.直接证据
B.间接证据
C.口述史料
D.实物材料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华东师大历史学教授王家范在论及中国历史上的“郡县”和“封建”时说:“集权和分权是必难避开的两极,相反而相成…若仅执其一端,必偏执僵硬而丧失生机活力。”据此,作者认为
A.“郡县”优于“封建”
B.“郡县”和“封建”都有其合理性
C.“封建”优于“郡县”
D.郡县”和“封建”矛盾无法调和
10 . 旅日学者宗泽亚在《清日战争》中谈到“历史的真实不能完全那些惯用的‘身陷绝境’、‘弹尽粮绝’、‘敌强我弱’、‘被迫撤离’等,颇有开脱战败责任的词汇。清日战争中,清军的处境恰恰与惯用语的状况完全相反……清国人……只在耻辱的呻吟中怨天怨地,最终未能从自身的弊端中找到正确的答案。”作者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A.中国的武器不如日本,敌强我弱
B.清军将士在战场上胆小怕死,离城而逃,主动撤离
C.北洋水师遭受重创,李鸿章避战自保
D.封建制度的腐朽,致使国民爱国意识淡泊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