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390 道试题
1 . 战国时期,“游说则范雎、蔡泽、苏秦、张仪等,徒步而为相。征战则孙膑、白起、乐毅、廉颇、王翦等,自身而为将。”这一现象(     
A.冲击了贵族政治B.推动法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
C.促进了私学兴起D.标志官僚政治得以正式确立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有学者分析指出,从1567年“隆庆开关”到1644年明朝灭亡的七十多年间,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当白银过量流入则物贵银贱,当1630年后白银流入不足则迅速出现通货紧缩。该学者意在说明当时(       

A.中国“银本位”形成的过程B.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原因
C.世界经济影响中国社会发展D.“海禁”政策产生消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1930年,武汉、长沙等南方的大中城市,陡然增加了许多豪绅地主,尤其是江西南昌、赣州等地,更是在短时间内涌入了十多万地主及其家属。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国内发生严重经济危机B.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实践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阻D.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影响
2024-01-16更新 | 105次组卷 | 49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信阳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7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诗经·北山》中有这样的记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诗经·大田》中有这样的记载:“有渰(yǎn:云兴起的样子)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据此可知,出现上述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诸侯王的鼓励和重视B.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与发展
C.铁犁牛耕出现促进生产力发展D.周王室衰微井田制瓦解
5 . 19世纪中叶至19世纪末,西北边疆史地学的发展,掀起了中国边疆研究的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涌现出了《朔方备乘》《康輶纪行》等一大批代表作。这一时期中国边疆研究的发展反映出(     
A.清中叶以来对外交往的日趋频繁B.中西间史学观念的融合加深
C.康雍乾年间边疆危机的不断加深D.近代史学家强烈的忧患意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谈及开平矿务局等企业时指出:“全恃官力则巨费难筹,兼集商赀则众擎易举。然全归商办则土棍或至阻挠,兼依官威,则吏役又多需索……商招股以兴工,不得有心隐漏;官稽查以征税,亦不得分外诛求,则上下相维,二弊俱去。”这一观点反映出(     
A.洋务企业坚持“中体西用”思想B.官督商办模式具有一定合理性
C.民族资本成长后需要自由经营D.官权泛滥侵害了民间商业利益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公元780年,杨炎实行两税法改革。两税法把租庸调中的“庸”和“调”都改为以货币缴纳。“庸”原来是以绢和布代役的,是用实物代替劳役。现在改“庸”为货币缴纳,实际是把劳役税改为货币税了。据此可知,两税法改革(     
A.提高了商业和商人的社会地位B.优化了社会结构及运行机制
C.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遏制了土地兼并现象的蔓延
8 . 下图为1978年和1987年全国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各经济成分所占比重图。图示占比变化反映了(       
A.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B.改革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C.公有制经济地位下降D.经济产业结构得到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1900年6月21日清廷向各国宣战,但当时驻广州的总督李鸿章拒绝行动,宣称掌握大批军队的荣禄应该不会让反动派控制政局。各省当局虽然不能左右朝廷政策,却急于要保护他们的辖境不受拳民的破坏和外国人的惩罚。材料表明(     
A.外国势力完全控制清廷中枢B.清廷对地方控制权大为削弱
C.地方督抚专政局面开始出现D.列强瓜分中国局势愈演愈烈
2024-01-1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淅川县第一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阶段检测(12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下面为近代《纽约时报》刊登的一则关于中国时局的报道。与之有关的事件应是(     
事变后,这个国家被分裂为南北两个部....除非获得充分的安全保障,否则北京当局不愿接受任何东西。就北京当局而言,时局走向取决于目前正在滦州(北直隶永平府,今属河北唐山市)集结的这支北方军队的态度
A.太平天国运动B.辛亥革命C.护国战争D.北伐战争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