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282 道试题
1 . 宋代,一些大城市出现了坊、巷互称及以巷代坊的新面貌,如《梦粱录》中记载南宋临安:“吴山坊,即吴山井巷。……市南坊,即巾子巷”,“富乐坊,俗呼卖马巷”。这说明,宋代(     
A.城乡经济互补性得到加强B.城市管理缺乏统一标准
C.人口增长促进了城市发展D.城市社会生活空间开放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新中国成立之时,国家财政困难,投机商人趁机抢购物资囤积居奇,拒用人民币,倒卖银元,加剧物价上涨,党和政府采取有力手段,同上海等大城市的投机资本打了一场“经济领域的‘淮海战役'”一“银元之战”“米棉之战”,并取得了彻底的胜利。这一胜利(     
A.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B.打破了国际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
C.建立了集中统一的财经管理体制D.提高人民对中共执政能力的信心
3 . 20世纪80年代,中国出现了第一次公务员下海经商的热潮;到90年代,出现了第二次公务员下海潮,据国家人社部统计,1992年有12万公务员下海经商,1000多万公务员停薪留职。这表明我国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B.人民群众思想观念的逐渐开放
C.经济体制改革进程不断深化D.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基本建立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下列观点中与上述思想一致的是(     
A.故古圣王以审以尚贤使能为政,而取法于天
B.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C.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
D.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深耕易耨
5 . 到1927年3月底,全国已有5个省(广东、湖南、湖北、江西、浙江)成立了省农民协会,两百多个县成立了县农民协会,有组织的农民达915万人。他们在政治上打击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经济上除减租减息外,还普遍开展平粜、阻禁谷米运动。据此可知(     
A.国民革命推动农民运动蓬勃发展B.中国共产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C.实现国共合作成为当时社会共识D.国民党已经逐渐失去对农村的控制
2022-08-21更新 | 327次组卷 | 2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下面是根据汉武帝时期经济政策所绘制的《均输平准图》。这一政策的实行(     
A.致使地方官员特权消失B.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冲击了重农抑商的政策D.阻碍了商品的全国性流通
2022-08-21更新 | 618次组卷 | 17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对于西藏地区,设立直属中央政府的机构宣政院进行管辖是在(     
A.唐朝B.元朝C.明朝D.清朝
2022-08-15更新 | 2372次组卷 | 21卷引用:贵州省桐梓县荣兴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促进了我国古代学术思想的发展。其中法家学派代表人物韩非的主张是(     
A.“无为而治”B.“兼爱”“非攻”
C.“以德治国”D.“以法治国”
9 . 春秋战国时期,一些新兴城市不仅突破了西周礼制规定的“王城方九里”的限制,成了“千丈之城,万家之邑”,而且还“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该现象表明春秋战国时期(     
A.铁犁牛耕技术日益推广B.各国极力推行重商政策
C.长途贩运贸易高度繁荣D.工商业经济得到了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从1950年起我国在农村广泛推行代耕制度,即军烈属家庭缺乏劳动力或没有劳动力,由政府出物资请人代为耕种。1956年,农村的代排制度逐渐取消,开始推行优待劳动日制度,即给予军、烈属家庭一部分劳动日补偿以保障其生活水平不低于一般家庭。这种变化(     
A.反映了社会生产关系的变革B.提高了军、烈属的优待标准
C.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D.适应了城市化的发展需求
2022-07-29更新 | 1332次组卷 | 14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清华中学2024届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