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0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真正的历史学是从修昔底德的著作开始的”。修昔底德出生在雅典伯利克里统治下的“黄金时代”。其代表作《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严格地按照编年体记事。约有四分之一篇幅是演说辞,其中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典礼上的演说”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在著作中引用伯里克利的话说:“人是第一重要的,其他一切都是人的劳动成果”,力图站在世俗的立场上总结这场战争的原因及其教训。他将自己参与过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作为写作的唯一主题,“对于战争中所发生的事情,我的原则是不记载从碰巧在场的人那里获得的情况,甚至不凭借我本人的印象;我所记载的,要么是我亲历的,要么是我从他人那里获悉,但我尽最大可能一一准确核实过了的”。虽身为雅典人,但对这场战争的叙述却是以一种旁观者的态度来记述的,并非偏袒雅典。

——摘编自李永明《从<考古学>篇看修昔底德的历史思想》等

材料二   “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这是司马光编写《资治通鉴》的初衷。其成书于赵宋政权内外交困由盛而衰的转折关头。司马光为编写《资治通鉴》,设定了极其严苛的三道编撰程序。第一道是编“丛目”,就是按照年月日的时间顺序排出史料索引。有学者研究指出,三百多万字的《通鉴》是从六七千万字的正史、杂史中精心淘炼出来的,而且《资治通鉴》中所引用的许多史书现在早已失传。第二道工序叫做写“长编”。长编可看作一种史书体裁,写作原则是“宁失于繁,无失于略”。按照这个要求,修书者必须详细阅读各种史料,一旦出现记载不一致的情况,还要认真考异(分析史料),并详细注明是否采信的理由。最后一道工序是定稿。这项工作主要由司马光自己完成,他要在长编的基础上考订史实、删繁去冗,同时还要统一语言风格和全书整体逻辑。为编写《资治通鉴》,司马光等人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这样的工作,如果没有一种伟大的自我牺牲精神,无论如何是办不到的。

——摘编自周吉《宋朝进行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资治通鉴》的史学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与《资治通鉴》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伟大历史学家应具有的优秀品质。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1 井冈山会师(油画)          图2 七届二中全会会议纪要
根据材料,指出图1和图2的史料类型,并分别说明其对研究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史料价值。
2024-02-02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11016日神舟十三号圆满发射成功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在微博上发了一条“跨越时空的同一天”并配上下面三幅图片(见图1、图2、图3),由此引发网友的热议。从中可以看到,跨越时空的同一天,记录着一代代中国人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的前进历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上述材料在研究新中国科技发展方面的史料价值。
2024-03-29更新 | 115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泉港第五中学等五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当初有个贵人,官拜尚书,家财万贯,生得有五个儿子,只教长子读书,以下四子农工(行)苟(坐)货,各执一艺。那四子心下不悦,却不知甚么缘故。老尚书说:“世人尽道读书好,只恐读书读不了。读书个个望公卿,几人能向金阶跑?”“农工商货虽然贱,各务营生不辞倦。”“一脉书香付长房,诸儿恰好四民良。暖衣饱食非容易,常把勤劳答上苍。”

——改编自(明)冯梦龙《醒世恒官》

材料二   雍正二年(1724)山西巡抚刘於义上矣:“但山右(今山西)积习,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孙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其次宁为胥吏,至中材以下,方使之读书应试,以故士风卑靡。”雍正朱批:“山右大约商贾居首,其次者犹肯力农,再次者谋入营伍,最下者方令读书。朕所悉知,习俗殊可笑。”

——摘编自鄂尔泰《雍正朱批谕旨》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则材料对探究明清时期“士与农工商的关系”的史料价值,并作出合理推断。
2024-02-25更新 | 13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名校联盟全国优质校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5 .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阅读以下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灭周祀,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天下之士,斐然乡(向)风,若是,何也?曰:近古之无王者久矣。周室卑微,五霸既灭,令不行于天下。是以诸侯力政,强凌弱,众暴寡,兵革不休,士民罢弊。今秦南面而王天下,是上有天子也。既元元之民冀得安其性命,莫不虚心而仰上。当此之时,专威定功,安危之本,在于此矣。

——摘编自贾谊《过秦论》

材料二

        

        图1                                                                    图2

1出土3.6万枚秦简的湘西里耶古城“中华一号井”,秦简多为当时的官署档案,内容广泛涉及当时社会的各个方面。大部分简牍属于秦王嬴政统一中国称始皇帝的秦朝时期,其纪年由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到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记事详细到月、日。

2游客在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里耶古城——参观“秦简文化墙”时,面对两千多年前的世界上迄今已知最早的“九九乘法表”,一边拍照,一边赞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天下之士对秦统一天下所持的态度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湘西里耶秦简对于研究秦朝历史的价值。
(3)有人据地理位置判断,此时期的里耶古城应处于楚国的统治之下。你是否同意这一观点,请说明理由。
2023-11-3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一级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史料是人们了解过去、认识历史的重要依据和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银饼的史料价值银饼为考古文物,属一手史料,具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庸调银信息,可用于研究唐代赋役征收的方式,庸调除征收布帛外,亦可折纳银饼;银饼须署上相关人员名字、缴交须验明成色和重量,说明银饼铸造和赋役缴交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庸调上缴国库,说明庸调银具有国库金融储备功能;银饼錾文,还可用于唐代地方行政区划的设置、官吏设置南方经济发展、开元盛世景象和文字发展等方面的研究。

(1)请仿照银饼史料价值的撰写方式,说明唐代《金刚经》的史料价值。
(2)除上述材料外,要研究佛教传入的历史还可以借助哪些史料?请至少列出两例。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小说中的历史《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杰出长篇讽刺小说,成书于乾隆年间,主要描写了明清时期的社会图景。如表节选了部分章回情节。

章回情节备注
18(杭州)文瀚楼店主人道:“目今我和一个朋友合本,要刻一部考卷卖,要费先生的心替我批一批”,“合共三百多篇文章,不知要多少日子就可以批得出来,我如今扣着日子,好发与山东、河南客人带去卖。”书中记载了一种职业叫“时文(科举时代应试的文章)选家”。书坊为编选时文集,会聘请熟悉科举考试规则、却屡试不第的文人住在书坊楼上,供应食宿,并付给酬劳。

(1)根据如表,提取章回情节里的两则信息,并分别指出其所反映的社会历史现象。
(2)如何客观认识小说的史料价值?
2024-01-3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龙岩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经济是如何赢得未来的?

进入新千年以来,中国的发展一直牵动着世界各国的目光。“中国崛起”、“中国模式”、“中国式现代化”近几年来以越来越高的频率出现在国际学术界和舆论界,成为人们谈论的热门话题。

材料一   

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化

——据(日)关志雄《从GDP规模的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二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经济中最具实力的国家,而美国则落居第二。如今的中国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超越了欧美等老牌的发达国家。中国新兴经济已经在全球领先,欧美等老牌发达国家已经深陷泥潭。如今,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已经更为完善,甚至可能比美国的制度更具可持续性。

——据(美)伊恩·布雷默《中国经济是如何赢得未来的》

(1)材料一属于何种类型的史料,结合事实说明其证史价值。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经济赢得未来”的密码所在,并结合所学知识证明这一密码实施的可行性。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制度的角度观察,隋唐大一统的基础是南北朝的制度遗产。各项制度的渊源虽然不同,但隋唐王朝的基本态度是予以继承而非否定。除了废除九品中正制、实行①科举制之外,②三省六部制、州县制、府兵制、均田制、③租调制等,均得到较好的承袭与实行。贞观之治、元盛世的施政精神是对既有制度予以严格实行,而非轻易推行制度改易。

——摘编自李磊《试析南北朝至隋唐历史阶段的连续性》


(1)分别指出①②的史料类型。依据所学,说明两则史料在研究西周历史中的价值。
(2)依据材料和所学,从①②③中任选一种制度,简述其在隋唐时期的发展及历史作用。
2023-10-1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泉州中远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学考)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小组围绕抗日战争进行探究学习,收集到了三种不同载体的史料:

材料一   1941年7月7日,《解放日报》刊发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为抗战四周年纪念宣言》,提出“拥护国际反法西斯阵线,促进中、苏、英、美及其他一切反对法西斯的国家民族一致联合,反对德、意、日法西斯同盟,拥护国民政府对德、意绝交的正确行动,并准备采取新的步骤。”

材料二



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在重庆的旧居

材料三



1942年在缅甸中国远征军士兵与被解救的英军士兵合影
根据上述材料提炼该小组的探究主题,依据史料的表现形式分别指出三则材料的史料类型并说明其研究价值。
2024-01-31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