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大抵中国自营的民营工业,1870年代有二十几家,以小规模工业为主,至1880年代后陆续增加,且已有若干大型工业出现。截至1894年,全国共有一百多家大小不同的企业。其中,采矿业多与政府的军事工业配合,受政府控制较大,成效较小,其他轻工业因受政府干涉较小,成效较大,但因资本额少,难以与外国企业或外国在华企业相比。清末的民营工业,在1894年以前其资本额仍较官办或官商合办者为少。

——摘编自王建朗等主编《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晚清卷》

材料二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欧美各国忙于战争,不得不放松对中国的侵略,中国迎来发展工业的良机。中国工业资本家纷纷集资设厂,引进先进技术,采用蒸汽力和机器。上海、南通、汉口、天津、青岛、广州等城市的资本家率先活跃起来。爱国心的驱使与利润的刺激,使民族工业大为兴旺,财富迅速增长,呈现出一片光明景象。1918年《大公报》上的一篇论文对当时生气勃勃的局面做了真实的描述:“中国工业日见扩充,各种机器势必多用,国家之兵工厂、造币厂、铁路、船厂及制革厂、电灯遍布各处,开矿熔化等事,均需机器。缫丝厂甚多,各处又有织布、织袜、棉线汗衫、纱及机器磨坊、面粉、榨油、锯木、造纸等厂,砂及水泥、烛皂、玻璃、瓷器等厂,年胜一年。”

——摘编自魏宏运《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晚期民营工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与19世纪晚期相比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发展的意义。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先秦儒家有着丰富的人口伦理思想。孔子称赞卫国人口富足,指出“足食、足兵”百姓就会信任统治者。孔子把人口分为“君子”和“小人”;孟子则进一步把人口分为“劳心者”和“劳力者”;荀子将人口划分为“士农工商”,认为“工商众则国贫”。孔子认为人民生活富足后就应该接受教育,要以德为先、全面发展,培养为国效力的合格人才,充分肯定了人的社会性,主张“礼之用,和为贵”,重视人的身心和谐。孟子首次系统提出了建立“人和”社会的理念,认为战争、政治胜负的关键是“人和”。

——据蒋琴《先秦儒家人口伦理思想初探》等

材料二1894年,孙中山认为“今日之中国,已大有人满之患矣”。1924年,他却指出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威胁。相比人口数量,孙中山更重视人口的其他问题。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饬外交部妥筹禁绝贩卖猪仔及保护华侨办法令”等,同时力主引进外资和“外才”;在国内移民方面以国家的力量来主导,以外国有经验的人士辅助,达到发展经济、舒缓人口和巩固边防的作用。他还主张人生而平等,“天赋人权,男女本非悬殊,平等大公,心同此理”;在教育、养老、医疗、卫生等方面也提出了很多设想,以“为人民谋社会种种之幸福”。

——据李道缉《孙中山人口思想刍议》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先秦儒家人口思想的主要内容,并简析其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人口思想的特点。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近代人口思想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自唐初以来,唐延以积极的态度谋求和平的国际交往。唐代侨民极多,长安城有侨民10万余;唐末时定居于广州的侨民已近12万人。就侨民所从事的职业来看:有僧侣、学者、画家、匠人、艺人、商人等,他们积极参与唐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建设……唐代外商们可以自由地“任于内地贸易”,几乎在各条路线上都可以看到外商们忙碌奔波的身影。外商广泛参与经济活动使唐代的社会生产不仅要满足国内需求,更要满足国际社会以承担起国际生产的任务。唐朝统治者处理当时国际关系时,贯彻儒家“平天下”与“协和万邦”理想,唐太宗要“四海一家”,唐玄宗则要“存至公之道,永协和平之义”。在和平共存之指导下,唐朝与周边和平交往,“蕃汉非常快活,甲兵休息,互市交通……彼此丰足,皆有便宜”。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近二百年的海禁之后,明隆庆元年(1567年),朝廷在漳州海澄月港宣布部分开放,准许私人海外贸易。船申请文引,缴纳饷税,即可出洋贸易,由此进入海外贸易的“发展繁荣期”。这一时期,以月港为中心的漳州河口的闽南海商贸易经营范围相当广阔,横跨环中国南海。国际上,与日本人所在的长崎平户、西班牙人所在的马尼拉、荷兰人所在的巴达维亚,都经常性地保持活络的贸易往来。贸易经营的货物以丝、瓷、糖、黄金、茶为大宗,每次贸易的金额数量都相当大。月港出口商品的来源地是多源的,不仅从闽南地区漳州河邻近地区采集收购输出商品,同时也从福建福州、广东等地和江西、浙江、江苏、安徽等省,甚至远达山东、四川采购。以月港为中心的漳州河口海上贸易的发展,不仅极大地带动了漳州河一带社会经济商品贸易的繁荣发展,也刺激、吸引、带动国内其他地区,特别是江南诸省的对外商品产业的发展。

——摘编自涂志伟《明中晚期以月港为中心的国内海上贸易网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67年前后明朝对外政策的变化,并分析其产生的影响。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朝时,北京有很多皇家园林,由内务府的特别机构奉宸苑管理和维持。紫禁城内有皇家花园;皇城内有北海、中海和南海三大湖泊,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城郊有颐和园。此外,北京城还有众多皇室庙宇,如社稷坛、太庙、天坛、地坛、先农坛等。高官显贵往往拥有华丽的花园,老百姓只能偶尔逛逛民间庙会和城郊的西山,街道成为他们最主要的娱乐场所。1914年,民国政府建立京都市政公所,让其担负改造旧的城市面貌从而改善人民生活的责任。同年,社稷坛被市政公所改造为中央公园,向公众开放,成为北京第一个近代公园。其建设经费主要依靠北洋政府财政支出、城市居民捐赠以及门票收入。后来,北海、天坛、颐和园等纷纷向公众开放,近代公园逐渐发展成为集娱乐、商业、文化和政治活动于一体的多功能场所。

——据(美)史明正《从御花园到公园20世纪初北京城市空间的变迁》

材料二   清末民初, 归国学人引入西方“都市森林化”城市规划理论。1931年,国民政府实业部第一次下令要求各省市筹建森林公园,以开发城市风景、增益民众健康,南京、北平等先后响应。1934 年,经实业部再次敦促后,汉口、开封等着手试行;两年后,实业部又提醒其余省市筹设切勿懈怠。然而不久后该令几近中止,森林公园建设不了了之。许多“在建”的森林公园并未完成;建成的森林公园,因城市交通和经济条件所限,主要吸引热衷西式生活风尚的都市青年或中上层社会群体,普通市民对森林公园的接受程度并不高。

——据左承颖《“森林”进入城市:民国时期森林公园筹设研究》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目标

年份198019891991199220012007201320172018
目标绿色城市卫生城市山水城市园林城市宜居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海绵城市森林城市公园城市

——据韩若楠等《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初北京城近代公园与传统皇家园林、庙宇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森林公园建设的主要因素,并分别予以说明。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绿色高质量发展所蕴含的先进理念。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原产于美洲的玉米、马铃薯、甘薯、番茄、辣椒和南瓜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美洲作物向外传播的同时,也有很多欧亚作物传入美洲,主要有粮食类的小麦、大麦、水稻,水果类的苹果、葡萄、甜橙、柠檬,蔬菜类的黄瓜、豌豆等

——摘编自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材料二   “在旧世界,没有哪个大规律的人类群体比中国人更快地接纳了美洲的粮食作物”。玉米可以在土质糟糕到令人惊讶的土地上生根发芽、快速生长,其成熟时间比大麦、小麦和粟都短。甘薯则能在连玉米都不能生长的地方种植,它甚至不需要太多阳光。16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是小冰期的两个高峰,福建在这个时候出现了饥荒.陈振龙的儿子陈经纶向福建巡抚展示了甘薯,并受命进行实验性种植,结果“秋收大获,远近食裕,荒不为害”。如今,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甘薯种植国,产量超过全球总量的四分之三。

——摘编自查尔斯。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物种交换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外来农作物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及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物全球化的认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西藏当代历史上,阿沛阿旺晋美当之无愧地被称作是西藏历史的见证人,他与众多中共领导人建立了革命友谊。其中,他和毛泽东的交往,构成了他人生经历的华彩篇章。19514月下旬,40岁的阿沛阿旺晋美带领西藏地方政府代表团到达北京,同中央人民政府谈判和平解放西藏的问题。51日上午,阿沛阿旺晋美应邀登上了天安门,参加首都人民庆祝五一游行观礼。和毛泽东主席一见面,阿沛阿旺晋美就将一条洁白的长哈达献给了毛泽东,毛泽东握着他的手,高兴地说:“谢谢,谢谢,欢迎你们到北京来。我们都是一家人,家里的事情,大家商量着办,就能办好。祝你们谈判顺利,取得成功。祝你们在北京生活得愉快。”在毛泽东的亲切关怀下,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代表经过协商,于1951523日签订了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从此,西藏的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当时,毛泽东亲自拿出一张国民党印的中国地图对阿沛阿旺晋美说:“国民党印的地图把西藏贡布江达以东划进了西康省,这不符合西藏的历史,我们把它改过来,把西康省同西藏地方政府管辖地区之间的界线划在金沙江,这样符合历史。你们对此有什么意见?”阿沛阿旺晋美听后很感动:“只有共产党才能尊重历史,平等地对待少数民族。”他向毛泽东表示:“这样做符合西藏的实际和西藏人民的愿望,感谢毛主席和共产党对西藏人民的关怀!”

——摘自韩博王海毅《阿沛阿旺晋美与中共领袖们的深厚情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藏赢得和平解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沛阿旺晋美对于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贡献。
2021-11-03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明帝病逝后,章帝即位。建初元年(公元76)“诏以上林池橥 (帝王的禁苑)赋与贫人”;元和元年(公元84年)“令郡国募人无田欲徙它界就肥饶者,恣听之。到在所赐给公田,为雇耕,赁种饷,贳与田器,勿收租五岁,除算(算赋)三年”;章帝诏令 “有司慎选举,进柔良,退贪冒”;并饬令地方“二千石勉劝农桑,弘致劳来”“顺时令,理冤狱”。正如《后汉书》所说自中兴以后,逮于永元,虽颇有弛张,而俱存不扰,是以齐民岁增,辟土世广。”由此政局也持续出现稳定局面。

——白寿彝《中国通史》


(1)       根据材料,概括汉章帝重农的主要表现。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章帝推行措施的作用。
2020-03-05更新 | 5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中学2020届高三下期开学检测(线上)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国民党军队被消灭、国民党政府被打倒的每一个城市和每一个地方,帝国主义者在政治上的控制权即随之被打倒,他们在经济上和文化上的控制权也被打倒。但帝国主义者直接经营的经济事业和文化事业依然存在,被国民党承认的外交人员和新闻记者依然存在。对于这些,我们必须分别先后缓急,给以正当的解决。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任何外国外交机关和外交人员的合法地位,不承认国民党时代的一切卖国条约的继续存在,取消一切帝国主义在中国开办的宣传机关,立即统制对外贸易,改革海关制度,这些都是我们进入大城市的时候所必须首先采取的步骤。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949.3.5)
材料二   1953年力主在亚洲向美国示威的斯大林突然去世了。二战结束后一直渴望看到一个和平建设时期到来的多数苏联领导人,都明显地松了一口气。他们马上中止了斯大林几年来一直在推动的进攻性政策,并开始劝告中国、朝鲜和越南,以及其他亚洲国家的革命党,停止武装斗争,尝试着与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平共处”。在这种情况下,中共中央也权衡利弊,接受了苏共中央的建议与朝鲜党一道在谈判桌上做出了让步,同美国达成了朝鲜停战协议。随后,中共中央进一步接过莫斯科提出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周恩来并将之具体化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用以宣示新中国新的对外政策,及其全面谋求和平外交的诚意。
——杨奎松《新中国的革命外交思想与实践》
材料三 各国现在都要求缓和与和平,只有美国要打仗,帝国主义阵营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歧, 英国一大帮、法国、东南亚各国、加拿大、墨西哥,还有一些南美的国家,都是不喜欢美国的。我们这个时候打出和平的旗号, 可以进一步分化帝国主义国家相互之间的关系。
——1954 《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对全国革命胜利后的外交意图。为此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做法?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给合所学知识,分析1953年前后新中国外交政策调整的内容及背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给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新中国外交思维的特点。
2016-12-12更新 | 203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平顶山市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调研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帝国教育改革出现两类公立学堂,一曰“皇堂”,二曰“西堂”。“皇堂”保证满清皇室的皇子们在未谙人事时就在教育上获得最严格的训练。他们每天凌晨起床,由宫内唯一的太师授课。第一堂课是中国文学,当这些皇室学生走进教室时,老师要从他的椅子上起身,接受学生们的“大请”,他也回敬一个礼并坐下。中国文学课要上两个小时,然后是用满族的通古斯语和蒙古语作文。教师的级别比太师低一些,称“师傅”,他须在门口恭迎学生,并要先鞠躬,然后才开始上课,接下来的课程是在“谙达”(满语,教习皇子皇孙弓马、国语的人)辅导下进行马、步、箭等竞技运动。击剑、摔跤,年轻王子们一整天都用来进行脑力与体力的训练,他们睡得比较早。每天饮食也是定时定量,决不允许赌博。

材料二“西堂”在一定程度上是由政府资助的,除教授有关“四书五经”之类的东西外,专门修习其他诸如数学或自然科学之类西方课程,“中学”教授中国历史和孔圣人及其他先贤们的著作,“西学”则用英文、法文或日文教习,此类教师虽非国子监毕业,但大都有出国研习经历,他们普遍受到当地满清高官的尊敬和另眼相待。“西堂”的学生们每月还能从政府那儿领到一笔小小的生活补贴,大约为一元或一元五。另外,他们在学堂还有一间免费的住处。

——摘编自香港记者自由通讯汇编《帝国的回忆》

根据材料,比较清朝“皇堂”与“西堂”的办学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朝“西堂”出现的背景。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