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1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制定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图注:1.无贫穷 2.零饥饿 3.良好健康与福祉4.优质教育 5.性别平等 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 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3.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 9.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 10.减少不平等 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12.负责任消费和生产 13.气候行动 14.水下生物 15.陆地生物 16.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 17.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脱贫大事记

时间
主要事件
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提出实施“以工代赈”“三西”农业建设等专项扶贫政策
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国扶贫工作
1987年《国务院关于加强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工作的通知》出台, 针对我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带划定了331个国家重点扶贫县,确立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地域单元的扶贫方式
1994~
1996 年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出台,计划集中力量用7年时间基本解决86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2001年国务院制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为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逐步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作部署
国家确定14. 8万个贫困村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工作”
同年年底,国家“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 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的总体目标
2015年《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
2020年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性贫困

——摘编自史志乐、张琦《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摆脱贫困的百年实践探索》等

(1)根据材料,指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中国共产党脱贫目标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能够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脱贫目标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4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70年代,海洋战略开始被清政府真正提上议程,当时以李鸿章为代表的部分士大夫指出:“今则东南海疆万余里,各国通商传教,来往自如,麇集京师及各省腹地,阳托和好之名,阴怀吞噬之计,一国生事,诸国构煽,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这客观上促进了清政府对海洋的认知,海防战略也由此确立下来。19世纪80年代,北洋舰队成军标志着当时海防战略的实施。与此同时,清政府还积极利用国际法来维护海疆权益。如1875年日本兵船因在朝鲜海域非法测量,而遭到炮击,面对日本公使的责难,李鸿章则对以:“查万国公海近岸十里之地,即属本国境地。日本既未与通商,本不应前往测量。高丽开炮有因。”

——摘编自胡林梅文绪武《中国近代海洋安全与发展路径嬗变及新时代的创新》

材料二

时间表格
1949~-1977在防御力量建设上,以建设一支强大的海军为核心目标;在防御范围上,奉行沿岸防脚和近库防御的海洋防御战略;在防御内容上,为维护海年主权为主,如宣示海岛主权、发布顺海声明。收回丧失的海权等
1978~-2001随着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海洋运榆业、船舶制造业、海上石油业、海洋生态等海洋产业取得了长足进展,同时注重海洋资源开发,发展海洋科技,向深海、极地领域进军
2002~2011提出“和谐世界”与“和谐海洋”的理念,积极开展与世界大国的合作、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以及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合作的领域主要是环境保护,海洋防究减灾等低敏感领域。此外,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指导下,中国权极推进海洋领域的管理和立法工作,以便接轨国际
2012年~至今海洋强国战略,其内容包括推动海洋经济转型和陆海经济-体化高质量发展的海洋经济战咯,以建设与我国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相适应的现代海上军事力量为核心的海评安全战略,“人海和谐”的海洋生态战略,以“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发展全球蓝色伙伴关系、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为重点的深废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战略

——摘编自王琪曹文健《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海洋战略变迁的制度逻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晚清海洋战略进行简要评价。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至今我国海洋战略的“变”与“不变”,并分析党的十八以来我国海洋战略的历史意义。
2024-05-24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第五模拟考试(三模)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都城内外,自有文武两学,宗学、京学、县学之外,其余乡校、家塾、舍馆、书会,每一里巷须一二所,弦诵之声,往往相闻。

——摘自(宋)耐得翁《都城纪胜》

从宋到元,产生了大批新的蒙书。宋元以下,可以说只有较小的发展和补充,再没有很大的变动。

——摘编自张志公《传统语文教育初探》

(1)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材料一、二所反映的现象及其之间的联系。
(2)若要进一步研究材料二中的现象,你还可以从哪些角度入手,结合史实举一例说明。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我们的行动问题上,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因此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而只赞成在福建、广东、江西之间的三个边界区域的流动游击,同时也没有在游击区域建立红色政权的深刻的观念,因此也就没有用这种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或做到某个地步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

材料二   就会明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依据材料概括毛泽东主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毛泽东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司马迁作《史记》,开创了史书的纪传体体裁,影响所及,直至明、清。按《史记》内容,除作者亲身调查所得,还取自前代的《尚书》《春秋左氏传》《国语》《世本》《战国策》等书。《史记》的体裁也受到前人的启发,《史记》有十二本纪,本纪为编年体,取法于《春秋》;有十表,取法于《五帝系牒》《春秋历谱牒》等;有八书,为专门史,《世本》有《居篇》《作篇》,可能是专门史的滥觞;有三十世家,基本上(主要指先秦诸侯国)也是编年体;有七十列传,为人物传记,刘知几以为此体乃司马迁所首创,而章学诚则认为“马、班以前,早有其文”司马迁的真正创新在于他把许多传统的体裁加工并结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司马迁之所以能够如此,一方面是当时“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于太史公”,使他有了资料条件,另一方面是汉代建成大规模的皇朝,造成“二十八宿环北辰,三十辐共一毂”的时代特点,使他深受感染。

杜估的《通典》,开创了史书的典制体体裁,以后相沿,清代尚有续作。就这种专门史汇编的体裁而论,《史记》的八书和《汉书》的十志,是《通典》的雏形,刘秩(知几之子)的《政典》成了《通典》的直接先导。《通典》分为食货、选举、职官、礼、乐、兵刑、州郡、边防等八门。杜佑安排全书内容的逻辑结构,表达了他“将施有政”的构思层次。杜估作为政治家、理财家而兼史学家,对唐代安史之乱以后暴露出来的一些问题了然于怀,力求从各种制度的发展中寻出得失之由和应对之方。杜佑当时面临的问题,正是封建制度各方面长期发展的结果。

——摘编自白寿彝《史学概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史学角度概括《史记》和《通典》的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司马迁和杜佑取得史学成就的共同原因。
2024-05-17更新 | 37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安城的文化特色

唐代长安城是世界上最大的都市,25条大街将全城分为2市108坊,108坊对应寓意108神灵的108颗星曜;它也将一年四季、周礼之制,皆寓于坊列。城垣门阙、宫殿楼阁、离宫行馆是唐长安的主流建筑,唐西内太极宫承天门五个门道,宽度比起明清天安门五个门道分别高出3.25米、2米、2.37米。唐长安里坊制度下,与皇宫内苑越近,里坊建制规模越大,反之则逐渐缩小。在长安的中央政府里,有来自当时各少数民族,如契丹、回鹃、吐蕃等族人员充当唐朝廷的文武官员,也有亚洲许多国家,例如大食、波斯、天竺、高丽、新罗、百济、日本   等各国人士接受唐朝的职事。长安两市商贾多达220行,买卖非常兴盛。唐人笔记、《太平广记》中都多次提到“胡店”“波斯肆”,由于商贸兴隆,市上甚至有专卖穿钱绳为生的人。唐代是一个诸教共同发展的时代,其中长安城就有124所毒院。40余处道观,另外还先后建有5座袄祠。

——摘编自史向军《唐长安城市文化特征探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唐代长安城市的文化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唐代长安城文化特征形成的原因。
2024-05-15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届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冲刺(五)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56年9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论断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8 . 某一历史学习小组探究隋唐时期的佛教中国化问题,找到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史料一

史料二   洛阳龙门石窟之卢舍那大佛(始建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四月)史料二开皇元年,高祖普召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佛像。

——《隋志》

史料三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1)指出材料中的三则史料对研究魏晋隋唐时期佛教中国化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佛教中国化的原因。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的大连陆路以铁路连接物产丰富的东北腹地,海路则以大连港为节点, 联结华北、华东广大地区。在日本殖民统治期间,曾建起大批现代化工厂,并且作为太平洋战争 物资集散地,大连还大量存储了汽油、布匹、钢铁、化工等原料。日本投降后,大连由苏联进行 军事管制,不久便由中国共产党实际接管,很快恢复了秩序。解放战争爆发后,党中央十分重视 军队的后勤建设,决定利用大连原有的工业基础,建立军工生产基地。1947年7月1日,苏军   将“满洲”化学厂等6家工厂移交我方,与我方陆续建成的引信厂、弹药厂共同组建成“大连建新公司”,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大型现代化军工联合企业就这样诞生了。

——摘编自张艳《从大连建新工业公司的三份红色档案说起》

材料二某历史兴趣小组以大连建新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究大连军工工业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发展情况。以下是他们搜集到的部分资料。

序 号史料内容


“东北局军工部长何长工多次到建新公司,“每次去,都带大批物资,帮助他们 解决实际困难,鼓励职工们坚持自力更生,加紧生产。”

——何长工《何长工回忆录》



“日本技术工人获原为研制硬质合金作出贡献,被公司评为一等模范进行表彰。
高桥、藤村、伊藤荣在生产立功运动中立大功,在全市范围内对其进行通报嘉奖。”

——大连五二三厂档案室









“立功奖状”全文:“徐万里同志在建新公司生产立功运动中成绩优良,经评定 为小功一个,特给奖状以资纪念。”(时间1949年7月)














A

——林岗作品《群英会上的赵桂兰》

发表于1951年1月《人民日报》 (说明:1949年12月19日,大连建新厂女工赵桂兰为保护国家财产而被扎伤。 因此她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于1950年受到毛泽东的接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党、我军历史上第一个大型现代化军工联合企业成立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大连军事工业发展的原因及其意义。
2024-05-14更新 | 121次组卷 | 3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合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的炮火,打破了代表农业文明极致的大清帝国“天朝上国”迷梦。面对接踵而至的内战外乱,举国先进人士形成共识:求存图强乃是最重要的时代主题。他们把摆脱困境的希望寄托于实现工业强国梦想。史学家分析,中国近代工业发轫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至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近90载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七个时期,如下表所示:

分期时间基本情况
第一时期18621877官营军工
第二时期18781894官督商办
第三时期18951902外人兴业
第四时期19031913政府提倡
第五时期19141925民营进展
第六时期19261933官民合作
第七时期19341949工业衰落

——摘编自曾纯《百年沧桑:中国近代工业破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2)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影响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因素,并具体说明。
2024-05-09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黑龙江省高三下学期高考押题卷(四)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