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1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50年代的教科书在延续民主革命话语政治的基础上,强调“无论哪一门学科,都有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总的趋势是意识形态话语在各门学科中的比重不断加大,确保接班人培养红色底色的意图非常明显。教科书通过英雄人物典型、社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政治、爱国主义等社会主义特色鲜明的内容,表现出典型的“革命”与“建设”风格,作为未来一代成长的精神路标与榜样示范。语文教科书大量选入配合抗美援朝宣传的《英雄黄继光》《谁是最可爱的人》,倡导爱劳动的《公园里的花》《新中国第一个女拖拉机手》等时文。1953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地理教研室集体编写的《中国经济地理》,在1956年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公布后就立即补充中央经济工作和成就内容到相关章节。1956年人教版初中课本《物理学》有习题在简要复述长征二万五千里革命历史后提出“25000里合多少公里”的思考题。

——摘编自李学等《新中国教科书接班人身份建构历程与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教科书“接班人身份构建”的策略。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20世纪50年代“接班人身份构建”的历史背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的不懈努力,清廷完成了天山南北的统一大业,社会步入了和平建设阶段。与此同时,深受沙俄压迫的厄鲁特蒙古土尔扈特部众渴望重归故土。首领渥巴锡组成领导集体,精心策划,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正月出发东行,近17万人的队伍走过冬春夏三季,以牺牲过半人口的代价,在当年到达祖国西北边陲的伊犁河畔。获知消息后,乾隆皇帝当即决定让渥巴锡等人前往避暑山庄朝觐。经过妥善安排,渥巴锡等58人启程朝觐,途经乌鲁木齐、哈密、大同、张家口等地,所到之处均受到当地的热情款待。到达承德避暑山庄后,乾隆皇帝立即召见,他直接用蒙古语同渥巴锡等人交谈,并带着渥巴锡一行到新落成的佛教寺庙拈香。此次朝觐最重要的活动是封赏渥巴锡等人,册封汗、亲王、郡王、贝勒、贝子、辅国公等爵位。封爵的成功,使以后清廷管理土尔扈特部众得到了有力支撑,也免除了土尔扈特人的内部消耗,为其社会的安定提供了保障。为纪念此事,乾隆帝谕令竖起两块巨大的石碑,用满、汉、蒙、藏四种文字铭刻他亲自撰写的《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和《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

——摘编自郭美兰《东归土尔扈特首领赴避暑山庄朝觐凸显非凡意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土尔扈特部得以回归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土尔扈特首领赴避暑山庄朝觐的历史意义。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朝时期的人口迁徙几乎是持续不断地进行的。迁徙的过程中,既有江北人士持续移居江南,也有统治阶级为了调整边疆人口分布,免遭敌对政权掳掠,将人口往内地或军事重镇的迁移,还有将南方少数民族粗暴地驱赶下山以补充兵员、营户和奴婢的行为。此外,一些民众根据自身需要而非受强制性因素影响而形成的自行流动也已经出现。

——摘编自郭林生《南北朝和隋朝人口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湖北的荆襄、郧阳地区,陕西的巴山老林地区都聚集着许多开发性的经济移民,他们从事开矿、种靛等生产活动,都把对财富的追求放在首位。当时,有的商人甚至走出境外,以至于缅甸江头城出现“闽、广、江、蜀居货游艺者数万”的现象。清代前期,广东人口则以潮、惠、嘉为中心,向东流向台湾,向南流向高、雷、廉、海南及东南亚等地,向西流向广西、四川、云南,向北流向江西、湖南、湖北及陕西等地。

——摘编自季松《试论明清人口迁移的时代特征》

材料三   晚清时期,出洋华工群体以福建、广东地区的为多,流入地区遍布世界各地,尤以东南亚、南美地区为大宗。19世纪60年代前后,美国旧金山一带发现金矿,加之受已在海外发财致富的华人影响,急需大量劳动力的美国也被华人认为是淘金之所。在贩卖华工所带来的可观利润刺激下,英国等殖民主义者纷纷进行惨无人道的苦力贸易,以至于在华工出洋合法化前,已有大量华人被西方人口贩子拐卖出洋。

——摘编自赵薇《晚清华工出洋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南朝与明清时期人口迁徙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华工群体出现的原因及其贡献。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对南朝、明清、晚清等不同时期的人口迁移进行评价。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又称广交会,创办于1957年春季,每年春秋两季在广州举办。首届广交会展出面积9600平方米,分设工业品、纺织品、食品、手工艺品、土特产品5个展馆,13个专业外贸总公司组织交易团参展,展示商品1万多种,包括自行研制的解放牌载重汽车、普通车床等,也有各种日用轻工业品、农副土特产品以及传统工艺品。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位采购商到会。广交会第一年即成交8686万美元,占当年全国创收现汇总额的20%。从1965年开始,广交会年出口成交占全国外贸年出口总额30%以上,19721973年,占比均超过50%。几十年里,广交会会址几经迁移,展馆面积增加了几十倍,规模逐步扩大、影响力日益提升。自2007年春季第101届开始,为促进贸易平衡,广交会开始设立进口展区,正式更名为“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截至第123届,广交会累计出口成交约13237亿美元,累计到会境外采购商约842万人次。每届广交会展览规模达118.5万平方米,境内外参展企业近2.5万家,2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约20万名境外采购商与会。

广交会历经61年改革创新发展,经受各种严峻考验从未中断,加强了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往来,展示了中国形象和发展成就,成为新中国冲破西方经济封锁与政治孤立、打开通向世界大门、与各国平等互利、互通有无、对外贸易的时代窗口。

——材料摘编自“搜狗百科”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广交会创办的背景。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广交会发展的意义。
(3)广交会发展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2024-05-02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年,以“输世界文明于国内”为宗旨,李石曾、吴玉章等在北京发起组织“留法俭学会”,后在蔡元培的帮助下在北京设立了留法预备学校,在国内展开勤工俭学主义的宣传活动。五四运动以后,“迨欧战既停,国内青年受新思潮之鼓荡,求知识之心大盛,复耳濡目染于‘工读’之名词……奋起作海外勤工俭学之行者因以大增”。许多地方政府也先后对留法学生给予资助。1919~1920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共有1700余人远赴法国,形成北洋政府时期留法运动高潮。历时10年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虽然只是短暂的一瞬间,但它对我国近现代历史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涌现出一大批国家栋梁——“编写奠定法学界奠基之作《比较宪法》的王世杰”“中国现代物理研究奠基者之一的严济慈”“中国最为著名的耳鼻喉医学专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曹清泰”“‘猛看猛译’马克思主义著作,翻译《共产党宣言》《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等著作的重要段落,宣传俄国十月革命及各国工人运动的蔡和森”等。

——摘编自王刚《北洋时期留法群体的救国路径研究》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洋政府时期出现留法运动高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洋政府时期留法运动的影响。
2024-04-15更新 | 12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信阳市固始县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元世祖前期及中期,中书省宰相带有“行中书省事”头衔,被派往各地处理临时军政事务。后来,行省逐渐演化为常设的、固定的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行省既是地方最高官府,同时还是朝廷派出机构。行省内部实行群官圆署,即行省官员集体参与的会议,圆署会议结果要以与议者押署的形式成为某种定议。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代行省制度之现代价值》

材料二   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般是依据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来确定,即所谓的“山河形便”。从元朝开始,行政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行省划分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力求破除东西横向走势的山川险阻,从而使行省官失去了扼险而守、割据称雄的地理条件。

——摘编自李治安《元史十八讲》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元代行省制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代行省划分的原则并分析其积极意义。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周时期,学术文化活动为王室所垄断,接受学术文化教育的群体也仅限于贵旌不弟春秋以降,则出现“畴人(掌管天文、历法的史官)子弟分散,或在诸夏,或在夷狄”的现象,伴西周礼乐文化流向社会,推动了民间教育的发展。儒、墨、道、法等学派思想家为宣传学说”也纷纷聚徒讲学,企图以自己的学说统一天下。

——摘编自刘爱敏《西周至汉初的学术发展脉络》

材料二   当时(魏晋南北朝时期)一切学术文化,可谓莫不寄存于门第中,由于门第之护持而得传习不中断,亦因门第之培育,而得生长有发展。

——摘自钱穆《中国学术思想史论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文化发展的特点,并简述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指出魏晋南北朝时期学术文化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时,未被国际正式承认,参与国际事务受限,直到加入《非战公约》,才发展了国际公约关系。在其统治前十年,共批准公约45个。1927年,第十届国际劳工大会期间,中方就有关公约提出意见,主张外国人在华设立工厂应接受华人的检查和监督,中国籍海员在国际海轮上工作时间改为8小时制等。南京国民政府在加入国际公约时,往往会要求附带一些保留条件,如批准加入《国籍法公约》时对第四条关于兵役议定书提出保留;批准《白银协定》时,为免银价提高给中国造成消极影响而提出保留条款。1934年,针对《工业工人每周应有一日休息之公约》《农业工人集会结社权之公约》等公约,立法院讨论后指出按照“国情”,其中两个公约暂从缓议,其余决议批准。

——摘编自刘利民《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参加国际公约的总体考察》

(1)根据材料,归纳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参加国际公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参加国际公约的意义。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39年9月,国民政府公布《战时健全中央金融机构办法》,把原来只办理有限具体业务的四大银行组成的四行联合办事处扩大为四行联合办事总处,简称四联总处。蒋介石自任总处理事会主席,总揽一切事务。四联总处的任务是设计和布局全国金融网,负责法币发行的调度等事宜,总揽战时物资的调剂以及后方贷款。由于银行资金大量被政府占用,没有能力向民族工商业开展存放款业务以促进经济的发展。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材料二1937年10月,陕甘宁边区银行成立。1941年国民党政府停发八路军和新四军军费后,边区银行遂积极主动落实边区政府禁止法币流通,发行边币的法令,截至1944年6月共发行边币38亿元。陕甘宁边区银行还以大量资金支持机关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发放农业贷款和青苗贷款,同时对公营工商业进行投资和贷款。边区银行在抗战时期开展信贷业务的建设过程中,总结了一套金融事业发展的好办法: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作风,围绕生产的业务方针,民办公助的群众路线,事业需要的贷款原则,德才兼备的干部政策。

——摘编自陈争平等《中国近代经济史教程》

材料三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不再兼办工商信贷,并将人民银行的工商信贷部分出来,建立中国工商银行。人民银行主要集中加强信贷资金管理。同时,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国家外汇管理局,统一管理外汇,充分利用国际信贷制度,为现代化建设保驾护航。1991年4月,基于卫星通信网的全国电子联行系统开始试运行,这为人民银行更好的执行国家信贷政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1995年3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首次以国家立法形式确立了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的地位。

——摘编自谢川波主编《新中国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制度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四联总处”设立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宁边区银行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的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现代以来金融建设的认识。
2024-03-03更新 | 252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南省信阳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模拟测试(十)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30年代,中国苏维埃革命运动蓬勃发展,但十几块苏区的法律法令的颁布都不统一、法律范本中出现了前后不相一致的情况。19309月,受苏联宪法的影响,中国共产党召开的中央准备委员会临时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根本法》,拉开了中央苏区制宪的帷幕。19317月,毛泽东率领红军粉碎了第三次“国剿”,红军力量得到扩充,根据地规模进一步发展,中央苏区得以建立。1931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宪法大纲》明确规定中华苏维埃政府是要建立以工农为代表的民主专政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苏维埃代表会议,并实行工农兵代表大会制度;广大劳苦工农大众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参加政权管理和对工务进行保障,允许他们享有从事工作、自由婚恋、免费受教有和信仰自由等权利。

——摘编自王小英《<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研究》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制定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颁布的历史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