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8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女真建国之初,实行女真官制。1135年金熙宗即位后,起用降金宋臣,仿照唐宋官制,实行三省六部制。在尚书省最高长官尚书令之下设左、右丞相,未沿袭唐宋之制设左、右仆射。在地方上,州县制与猛安谋克制(军政合一性质)并行,把汉人的路、府、州、县制向全国推广,设官统领,明确职责,逐级上达,建立了一套组织严密的地方机构,逐步缩减猛安谋克。“诏南北选各以经义、词赋两科取士”,统一了南北选的考试内容,并正式实行三年一试和乡、府、省三级考试制度,逐步将科举制度推行全国。此外,又增设了“专经、神童、法律三科为杂科”。建立了对官员的廉察制度,及时掌握官吏任职期间的情况。在选拔和使用官吏时不分民族和尊卑,惟以才能为重。参考唐律和宋辽法制定金朝第一部成文法《皇统新制》,促进金朝社会的封建化。

——摘编自赵永春《论金熙宗的改革》


(1)根据材料,概括金熙宗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金熙宗改革的影响。
2 . 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之间有着密切关系。阅读材料:

材料一 《新青年》一方面,以民主和科学为文化倡导,反对封建专制和文化愚昧,进而反对尊孔复儒,抵制封建纲常伦理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另一方面,为普及文化、启迪民智,倡导白话文学,打破中国2 000多年文化为少数人垄断的状态,使长期被认为是“下等人”工具的白话文开始登堂入室。此外,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中国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劳工群众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群众组织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便开始组建群众组织,并首先以学生社团的形式大量出现。这些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经受五四运动洗礼的民众特别是先进知识分子更加向往新社会的创造和对旧社会的改造。总之,五四运动在民主与科学的新文化中孕育,在反对巴黎和会的爱国运动中破土,是文化运动和社会运动互动的产物。同样,五四运动进一步推动了我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向马克思主义领导的社会主义文化思想转型,推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进一步向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摘编自马玲《五四运动的缘起、过程和意义》

材料二 如果不承认思想文化观念的变革在历史变革中的先导性,他就不可能是思想家了。一旦新的思想观念得到传播,相当多的人受到激励而引发社会运动,它就会产生重大的社会后果。新文化运动中涌现出一批英气勃勃的新青年,他们冲决了封建罗网,摆脱家庭亲长的束缚,到最新的学堂受教育,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在前所未有的社会责任感的驱使下,热情奔放地投身到各种他们认为可以改造国家的运动中去。

——摘编自耿云志《五四新文化运动再认识》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概括五四运动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及其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思想文化观念的变革与历史变革运动的关系,结合材料一,以新文化运动与五四运动的关系加以说明,并概括“五四精神”的核心。
2023-07-22更新 | 205次组卷 | 9卷引用:2024届四川省达州市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诊断性测试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3 .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们中华民族在世界上贡献,大都以为是老大而衰弱。今天我要问一问,究竟他果是长此老大衰弱而不能重振复兴吗?不的!从“五四”运动以后,我们已经感觉到这民族复活的动机了。

——李大钊《人种问题》(1924)

材料二   欲求抗战的最后胜利,欲求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之实现,其在今天和将来,除应加强我们内部的团结,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外,别无方法与途径。这是挽救时局和复兴中华的关键。

——《新华日报》发刊词(1938)

材料三   如果要使革命进行到底,那就是用革命的方法,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消灭一切反动势力,不动摇地坚持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主义,打倒官僚资本主义,在全国范围内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主体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样,就可以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

——毛泽东《将革命进行到底》(1948)

材料四   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之后,“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赋予民族复兴新的强大生机”。

——摘编自江泽民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

(1)解释材料一中民族复活的“动机”。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任务不同的原因。
(3)党的十六大报告第一次系统阐释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逻辑。根据材料四,简述这一历史逻辑的史实依据。
2023-07-17更新 | 3011次组卷 | 17卷引用:四川省泸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洋军阀集团以封建势力与帝国主义列强为其依靠,即它除了努力强化其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军事力量外,还需要借助外国势力的支持。在外交上,历届北洋政府都依赖外援及接受不合理义务,再与英、美、日等国或明或暗地进行不同形式和不同程度的勾结。历史和地理原因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战西方列强无力东顾所留出的空档,致使北洋政府与日本的关系尤为密切,而日本从各方面对中国的操纵与影响,在这一时期表现得也极为明显。而列强为了最大限度地攫取在华利益,维护其势力范围,也以经济援助和政治干预等不同手法与北洋政府进行交易。一方面,北洋政府被迫实行的开放性外交引进了外国资本、商品和科学技术,同时也间接引进了西方文化,这些均有利于北洋政府摆脱财政危机和中国民众思想素质的提高,对中国民族主义发展起刺激和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外国得以控制中国市场和财政,操纵金融和海关等经济命脉,使中国更难以收回已丧失的主权,致使多次外交交涉均因国力不足而宣告失败。但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看,开放性外交是适应近代国际政治环境必然要求的。

——摘编自王溶《北洋军阀政府外交浅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军阀政府外交政策的特点,并指出其形成的根本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洋军阀政府外交政策的影响。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405711日,奉成祖命,郑和率2.78万人第一次下西洋。回航途中,郑和从容指挥打败海盗袭扰,船队满载着象牙、胡椒、香料和药材等顺利回国。1407年,郑和船队第二次下西洋。到了真腊(今柬埔寨)迄罗(今缅甸)等地,向当地人民传授凿井、筑路、农作物栽培等技术;还把

中国的丝绸、瓷器、茶叶、漆器、金属制品和书籍等运往国外。1409年,郑和奉旨第三次下西洋。船队到锡兰,提前察觉锡兰国王(亚烈苦奈儿)陷害预谋,才免遭不测,后押解亚烈苦奈儿到南京皇宫,明成祖对其宽大处理,放回锡兰。至1433年,郑和船队先后七下西洋,到达非洲东海岸等地,始终奉行“共享太平之福”的对外政策。梁启超先生曾评价道“郑和下西洋后而移居南洋诸岛,当不下五百四、五十万人,加上与土著人杂婚者,当及七百万人。”到了明朝后期大约有十几万华侨散居在南洋各国。

——摘编自朱光立《浅谈郑和下西洋对当下意识形态传播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和下西洋的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郑和取得功绩的原因。
2023-07-14更新 | 6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粮食是战略资源,粮食流通在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作用。1979年,国家将小麦、稻谷、谷子、玉米、高粱、大豆等六种粮食统购价格提高20.86%1982年,在坚持统购统销前提下,国家统购的一、二类农副产品由1981年的113种减少到60种。1983年,除少数重要农副产品外,允许多渠道经营粮食。国营商业积极开展议购议销业务,参与市场调节;供销社可以灵活购销;农民完成统购任务后,可以进城经营。这一阶段改革,粮食流通由计划向计划市场相结合的调节转变,但受计划经济影响,尚未触及粮食统购统销体制,市场作用十分有限。农村改革和国家提高粮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粮食产量逐年增加,粮食短缺状况逐步改善,为进一步推进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创造了有利条件。

——摘编自《1978年以来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80年代初我国粮食流通改革的内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80年代初的粮食流通改革。
2023-07-10更新 | 132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2024届高三零模文综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40年前,中国没有专门管理涉外事务的机构,理藩院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又管理涉外“朝贡”事务。中国外交体制演变,始于“五口通商大臣”设立,后来随通商口岸扩展,设置南洋通商大臣、北洋通商大臣,负责管理对外通商事务。1861年,咸丰帝迫于英法压力,成立总理衙门,它是专管洋务及外交事务的中央机构,中国外交体制重大变化。1877年,清政府在英国设立领事馆,它是中国在海外设立的第一个领事馆。中西交往中,清朝放弃了“谕”“批”等居高临下的回复夷书定例,改用“照会”样式。1901年,外务部设立,它厘定使节职制,制定外交规章,重视外交官培养,中国近代外交体制正式确立,这对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有积极作用。

——摘编自《外交近代化》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废除了列强在华特权,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屈辱外交,先后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三个世界、和平发展、和谐世界等影响深远的外交理念,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外交格局,赢得国际社会高度赞誉。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独立自主不结盟的和平外交政策,与世界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十八大后,党中央开创性提出全球治理,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新理念,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为人类社会应对共同挑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软实力显著提升。70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外交始终展现了负责任的大国担当,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为我国发展营造了良好外部条件。

——摘编自《新中国外交70:成就与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清朝外交的主要变化,分析其变化的重要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中国外交发展的基本历程,概括新中国外交的重大影响。
8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初,河西走廊为匈奴所占,与西方的道路难以直达。汉武帝即位后,不断反击和进攻匈奴,匈奴被迫向北迁移。张骞“凿空”西域后,中国的丝绸和蚕桑技术、铁器、釉陶、井渠法和造纸术都陆续西传。中亚、西亚的特产如胡桃(核桃)、石榴、芝麻、黄瓜、大蒜、胡萝卜、胡豆(蚕豆)、橄榄、胡椒、苜蓿等也先后传到中国。大宛的“汗血马”、非洲的鸵鸟、狮子以及西方的宝石、香料等也由西域古国赠献而来。史书称武帝时的长安集市“殊方异类,至于三万里”。

——摘编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历史上册》

材料二   “黑石号”是1998年在印尼附近海域打捞出水的一艘来自阿拉伯的唐代沉船。根据船身结构推测,“黑石号”可能是当时印度或阿拉伯造的单桅缝合帆船。依据航运线路分析,学者普遍认为“黑石号”应该是从扬州出港,目的地是波斯湾,沉船年代确认为9世纪上半叶。船上满载中国货物,仅瓷器就达67000件,产地包括湖南长沙窑、浙江越窑、河北邢窑和广东地方窑等。出水的诸多瓷器,其图案与纹饰都带有明显的阿拉伯风格,如飞鸟、摩羯鱼等。“黑石号”承载的宝藏印证了唐代中国和印度洋西北岸的西亚、北非诸国已存在规模巨大的海运贸易。

——摘编自周靖、罗明《中外历史一百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发展较快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黑石号”考古发现的史料价值;如果继续深入研究,确证“黑石号”是从扬州出发的,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请至少列出两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百年坚定不移,党始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根据我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条件的变化,创立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理论成果;百年风雨兼程,党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百年艰苦卓绝,无数共产党人前仆后继、顽强战斗、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树立了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百年开拓进取,党始终坚持勇于自我革新、自我提升,从一个只有几十人的小党发展成为拥有96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经过艰苦卓绝的百年奋斗,中华民族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党正带领人民开启伟大复兴新征程。

材料二   去年12月,联动中国昆明与老挝万象的中老铁路通车。这条全部采用中国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建设的铁路,一头对接着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另一头承载着老挝“陆锁国”变“陆联国”的美好愿景,冲破了老挝内陆、多山的地形桎梏,有望为当地开辟一条拉动经济的通途大道。

2022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周年。正如呼啸前行的中老铁路,“一带一路”倡议推进9年来,正驶上共同发展的“快车道”。仅去年一年,科成特住房基建工程项目实现总体移交、印尼雅万高铁全线最大跨度连续梁精准合龙、尼日利亚拉伊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中巴经济走廊首个电网项目默拉直流输电工程启动送电一系列优质项目与民生工程相继建成,快速提升共建国家民众获得感,中国共建“一带一路”倡议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热烈响应。


(1)百年党史为党带领人民开启伟大复兴新征程提供了宝贵经验。结合材料一,运用中国共产党的相关知识加以说明。
(2)结合材料二,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知识,结合材料分析“一带一路”倡议赢得越来越多国家热烈响应的原因。
(3)“一带一路”倡议为全球经济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不断为世界发展贡献中国智慧。请你列举两条彰显中国智慧的中国理念或中国主张。
2023-07-04更新 | 135次组卷 | 3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10 . 湾区是世界经济发展重要的增长极,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的策源地,全球化网络的重要枢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旧金山湾区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州北部萨克拉门托河下游出海口的旧金山湾四周,有9个县、101个市镇,互无隶属关系,相互独立。1850年代因加州的淘金热,运输、采金、冶炼、金融开始兴盛,形成了由移民组成的多样化和开放包容的文化氛围。1930年代经济萧条,奥克兰海湾大桥、金门大桥修建,解决了就业、刺激了经济发展,实现了湾区区域连接,构筑了跨区域快速流动的交通网络。二战,作为重要军事基地,大量的制造、研究需求,联邦政府投入的巨资,激发了湾区造船、军事高科技研发产业的发展。战后斯坦福大学和斯坦福工业园区的产学研结合,吸引更多优秀的研究所、教育机构、人才和风投资金等来到湾区,铸造了硅谷,形成全球跨国公司总部集聚的科技创新湾区。加州政府,重组、改革碎片化的地方政务体系,建立跨区域职能组织、跨界管理体系,解决制约区域跨界整合发展的行政分割问题,实现市镇地方利益和跨区域更广范围的公共利益之间的平衡,推动湾区发展。

——(陶希东《美国旧金山湾区跨界规划治理的经验与启示》)

材料二   2017.10.18.中共十九大首次提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2018.3.5.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研究制定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发展规划;2019.2.18.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清以来,湾区地域属广州府管辖,是广府文化的核心地带、传统岭南文化的本根之地;近代西方文化传入,多元文化交融;近现代以来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发展,具有复合型的产业机构,产业体系健全,利于金融、科技、产业的融合发展。世界湾区经济先天具有创新属性,传统三大湾区都抓住了三次科技革命的机遇而崛起,至今仍是最重要的国际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一国两制”,涉及到三个关税区、三种货币、三种法律制度,这需要国家治理体系的更新。

——(摘编自陶希东《美国旧金山湾区跨界规划治理的经验与启示》、胡润《粤港澳大湾区VS旧金山湾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旧金山大湾区、中国粤港澳大湾区兴起的相似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21世纪初期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相对于20世纪旧金山湾区的发展有哪些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积极作用。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