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2 道试题
1 .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是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重要领域主要成就
科学理论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综合国力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高速铁路与高速公路里程均居世界第一;电视剧数量和图书出版量稳居世界第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整体实力跃升,向着世界一流军队迈进
国际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全方位开展对外交往;支持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核心作用: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提炼一个主题,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这一主题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2)班级可以通过哪些活动展示改革开放的成就。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你得出怎样的认识。
7日内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年1月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2 . 世界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文化之间应交流互鉴,共同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8世纪以后,中国的造纸术逐渐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纸的出现,对当时欧洲的教育、政治及商业等活动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火药在13世纪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靠冷兵器耀武扬威的骑士阶层日渐衰落。指南针的使用,推动了大航海时代的到来。活字印刷术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材料二   明末,以意大利人利玛窦为代表的欧洲传教士与一些开明的中国士大夫合作翻译西方科学书籍,在一定范围内传播了西方科技知识。清朝前期,传教士还运用欧洲测绘技术,帮助清廷绘制了较为精确的全国地图。与此同时,他们也将中国文化介绍到西方,用拉丁文翻译了“四书”“五经”等著作。

——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外历史纲要》等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欧洲传教士在中西文化交流方面的主要活动。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西文化交流带给你的启示。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2024年1月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处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是中国古代政治生态中的重要一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需要补充的是,世祖末成宗初行省演化为地方最高官府,只是言其性质的基本方面。事实上,行省在具有上述基本性质的同时,仍然长期保留着代表朝廷分驭各地的使命,仍然长期保留着朝廷派出机构的部分性质。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行省制起源与演化》

材料二   清朝对西南边疆的统治进一步深入。清代将原属四川的播州地区(今遵义一带)划归贵州,广西北部地区的罗甸、望谟、册亨、贞丰数县亦并入贵州。为加强对边疆的控制,清朝在云南等边陲地区实行富有特色的基层驻军制度即汛塘制度,在边远地带以及与邻邦接界的地区,大量驻守绿营兵和各种土军。雍正年间在西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使之同于内地。

——摘编自杨永福、陶亚敏《明、清西南边疆治理措施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分散地方机构权力的角度指出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措施,并概括元朝行省的性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清朝加强对西南地区统治的措施并简述其作用。指出清朝治理西南的政策趋势。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人通过著书立说实现了文化的薪火相传。据不完全统计,从西汉到清代,古代中国人留下的典籍有18万种,236.7万卷,涉及经学、史学、地理、法律、医药、诗歌、农学等丰富的门类。在文化传承中,中国人的“书”也从单调的竹木简演变成了图文并茂的图书。

——肖东发《中国古代出版印刷史专论》

材料二   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观园中,诸子百家熠熠生辉,儒道释和谐共生……毫不夸张地说,优秀传统文化在思想上有大智,在科学上有大真,在伦理上有大善,在艺术上有大美。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材料三   在唐宋两代,中国的工程师掀起了发明的热潮,中国引领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文化的薪火相传”主要依靠什么途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的“熠熠生辉”的局面指的是什么?请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两例不同流派思想家及其主要主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列举两项唐宋时期“引领着全世界”的科技发明,并说说它的影响。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封建社会的阶段特征

历史时期阶段特征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魏晋南北朝民族大交融时期
隋唐时期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
辽宋夏金元多民族政权并立中走向统一
明清时期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二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相互依存,互相影响,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格局,共同推进着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汉族与内迁边疆民族从冲突到和平交往,逐步走向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隋唐时期国力强盛,疆域拓展,经济繁荣,民族往来活跃。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与这一时期的战争相比,各民族之间经济和文化联系更为持久和稳定,呈现出互相交融的趋势。

——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教科书·中外历史纲要(上)》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的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以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史实为例,说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关系。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以元朝为例,说明少数民族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6 . 历史证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铁制农具与灌溉技术使农业生产力极大提升,既有生产关系成为桎梏,公田抛荒、私田大量开垦的制度性矛盾大量出现。承认土地实际控制、废除使用限制、重新分配土地以及名田制等改革出现,引致土地私有化,支撑稳定的农业生产进而成为增强国家实力和实现军事扩张的基础。土地由封建领主世袭转向新型的封建地主私有。

——摘编自张秀智等《基于多源流理论的春秋战国时期土地制度改革逻辑》

材料二   19927月,邓小平重申:“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会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第二个飞跃就是发展集体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农业也一样,最终要以公有制为主体。”“农村经济最终还是要实现集体化和集约化。”

——《邓小平年谱(1975~199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变革的原因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农业“两个飞跃”的共同目标及各阶段目标。
7 . 阅读下面表格,回答问题。
时间地点会议意义
1927年汉口③___________总结了国民革命失败的教训,纠正了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①___________遵义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1978年②___________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③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为表格拟定一个恰当主题。
(3)根据表格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所取得的理论创新成果。
2024-03-07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3年湖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仿真模拟(专家卷一)历史试题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他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

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三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情况表

职位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内阁首辅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1)在君权与相权的关系的处理上,秦始皇、唐太宗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为什么?
2024-03-05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涟水中学2011-2012学年高一上学期学分认定模块检测历史试题
23-24高一上·湖南·期末
9 . 阅读下面表格,回答问题。
时间重大事件影响
19世纪60年代开始洋务运动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
1898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
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1915新文化运动高举③旗帜,推动思想文化革新,有着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完成表格①②③处的内容。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表格内容所体现的近代前期中国学习西方、探索现代化与国家出路的不断递进的三个层面。
(3)分别指出1953~1956年、1978年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并谈谈中国共产党成功探索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给你的启示。
2024-01-20更新 | 52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中美关系的发展影响着世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妄图称霸全球的美国,在其“挟蒋反共”政策失败之后,仍然不肯放弃与中国人民为敌的立场,拒绝承认新中国,并且竭力阻挠其他国家承认新中国,企图在政治上孤立新中国。

——胡绳《中国共产党七十年》

材料二 中国领导人所要的是,美国担保不会与克里姆林宫合作施行勃列日涅夫主义:尼克松所要的是,想知道中国是否可能与美国合作,对付苏联在地缘政治上的攻势。每一方的目标本质上都是观念性质,不过,迟早这些观念都必须化为务实的外交做法上。

——[美]亨利·基辛格《大外交》

材料三 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仍然致力于发展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关系,愿同美方在平等互利基础上,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通过友好协商妥善解决两国关系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2018年11月8日,习近平会见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讲话

(1)据材料一,指出美国对新中国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的应对措施。
(2)据材料二,说明美国愿意与中国合作的目的,列举中美务实外交的表现。
(3)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处理中美关系的原则并分析其影响。
2024-01-10更新 | 61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2024年夏季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考试03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