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宜昌素以“三峡门户”“川鄂咽喉”著称,清光绪二年(1876年),李鸿章与英国公使威妥玛签订《烟台条约》,将宜昌设为通商口岸。在“利益均沾”的旗号下,日、美、德等国接踵来宜,并设立领事馆、开办洋行、建立教堂,外商经商亦不受限制。民初,宜昌为北洋军控制,并驻扎大量军队。这些部队素质既差,纪律也不好,中央长期拖欠其军饷。19201129日,宜昌发生兵变,时隔半年,宜地再发兵变。两次兵变造成全埠中国商家和官厅银行无一幸免地被洗劫一空,外商亦受损严重,且牵涉国家甚广,以日商损失最重。

第一次兵变后,宜民公推代表赴京向府院请愿,然而中央对于兵变事件已习以为常,并未足够重视。第二次兵变后,宜昌旅京同乡会向国务院递交呈文,“恳求政府于五日内切实批示,否则视政府无保护宜民能力,即请外人将宜昌划为租界,以免再遭浩劫”。然而中央政府“迄未顺从宜民请求,且公然发布袒护王占元(湖北督军)之命令”。于是湖北宜昌旅京同乡会将呈文通电全国,引发轩然大波。省议会及汉口总商会认为“宜昌租界之说,无异引狼入室,当以国贼论”。《申报》表示:“此为中华民国莫大之耻·亡国之原因者,即此类奴性是也。”

同时,为确保湖北境内外商安全,北京公使团于1921624日开会讨论湖北兵变问题,英、日政府力主推动设立宜昌租界计划,而美国极力反对,宜昌租界的提案不得不被搁置。此后,美国提出一个照顾到中国主权及各国利益的替代方案,并获得外交团通过,英、日的如意算盘随之落空。

——摘编自张超《秩序与主权:宜昌商民自请设立租界事件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宜昌租界事件是由哪些矛盾引发的,并概括该事件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英国政府积极推动设立宜昌租界和美国极力反对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唐(10661150年),字晞古,河南孟县人,幼时勤奋好学,颖慧过人,诗文书画俱佳,48岁在宋徽宗画院考试的“竹锁桥边卖酒家”一题中,以独特构思一举夺魁,天下闻名,成为一名山水、人物、畜兽兼工的高手。靖康之变,汴京沦陷高宗南渡,李唐亦流亡临安卖画度日。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令其画风骤变。南渡后的作品简练洒脱,水墨苍劲,完全抛弃了上留天下留地的整体构图只关注一个局部的景致,出现了“边角构图”的南宋山水画特征。其中《采薇图》以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故事为题材,歌颂了他们的忠贞气节。画中伯夷、叔齐对坐在悬崖峭壁间的一块坡地上,面容清癯,身体瘦弱,精神上却丝毫没有被困苦压倒。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存亡的关切,也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国家危难之际投降变节,可谓借古讽今,用心良苦。

——摘编自蒲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伍勇读史笔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唐作品的风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唐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2024-05-16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严格意义上的留学生运动,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历史现象。自近代以来,我国出现了数次留学高潮时期。清末同治时期,1872~1875年间出国留学人数120名(广东84名,江苏20名,浙江9名,福建4名,安徽2名,山东1名),代表人物有詹天佑、唐绍仪等,留学方向主要是美国。清末光绪年间,1896年到1912年期间近3万人赴日留学,代表人物有黄兴、宋教仁、秋瑾、鲁迅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1978年到2015年底,走出国门的留学生累计达404.21万人,代表人物有李彦宏、张朝阳等,以留学欧美经济文化发达国家为主;2015年,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人来华留学。

——摘编自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光绪年间出现赴日留学高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留学教育发展的影响。
2024-03-27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备考实用性联考(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以前,中国茶叶贸易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茶叶不仅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必需品,而且曾经是一种战略物资,长期受到政府的掌控。但从清中期开始,延续了一千余年的传统茶叶市场已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突出表现为:第一、传统的茶马市场衰落下去了,政府对茶叶市场的控制逐渐放松,市场自身调剂的力量越来越强,这为茶叶市场的进一步繁荣提供了条件。第二、国外茶叶市场的重要性愈来愈突显,18世纪是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关键时期。

——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材料二   茶叶最初在伦敦上市时,每磅价格高达3英镑10先令。茶叶价格的大幅下降始于18世纪30年代。到18世纪末,英国社会各阶层,无论性别和老幼,平均每人每年的茶叶消费量超过了1磅。英国国内每年对茶的需求量大幅攀升,但白银的数量不够支付茶叶费用。茶叶危机就这样产生了。

——摘编自【英】艾伦·麦克法兰等《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材料三   1876年后,中国茶叶出口开始出现不景气,突出表现是量增价减。尤其是在18771888年,出口量增加很快,但因为受到印度、锡兰和日本茶叶出口的影响,中国茶出口价格迅速跌落,而且对英国的出口开始减少。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茶叶消费增加的部分几乎全是印度茶,华茶增加微乎其微。“这是华茶在英国的前途将更趋黯淡的一个征兆”。

——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中期以来中国传统茶叶市场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应对茶叶危机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茶叶出口量下降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2024-03-26更新 | 9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5 . 【国货运动】

材料一   以下为“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与其儿子们的往来书信节选

19311129日,长子刘念仁在信中说:“父亲,我还有句话得向你陈说,就是我总觉得你现在经手的事业太多,如煤球、水泥、搪瓷、火柴等等,在美国的资本家,你看看他们赚的钱很多,可是他们大都专于一门而精于一门。”

1932128日,刘念仁致信父亲说:“自从我到了美国后,似乎我对于国家的观念格外的Sensitive(敏感)了。从这两天这里报纸上的报告,知道我的家乡已陷到最危急的境界。我总感得尔从前对我所说的‘blood is always thicker than water(血溶于水)’——这句话的真确了。父亲!请允许我这狭义的爱国心;可是一个人没有国家做后盾是多么的丧耻可怜的人啊!”

③刘鸿生在1933428日的回信中说:“你信末劝我抵制日货,我对此事已实行好久了。有许多小厂专用日本原料,成本轻得许多,我们为爱国的缘故,也只好忍痛去熬。”

1935822日,五子刘念孝从美国写信给父亲,表达了对国内时局的忧虑:“我们的外交,简直颓唐胆怯不堪。满洲不抵抗的主义,完全宣布我们中国上下良心不良,不能在正理无畏精神方面奋斗。”

——摘编自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刘鸿记账房档案》

材料二   凭借在中国取得的特权,美国商品潮水般涌入中国市场,并形成独占地位,给处于危殆境地的中国民族资本以摧毁性的打击。这种情况不仅引起工业界的极为不满,也引起商业界的深深担忧。1947年初,中国共产党上海职员运动委员会组织了“爱用国货、抵制美货”运动,运动以百货职工为核心,联合民族资产阶级,成立了“爱用国货,抵制美货”委员会。国民党反动派派遣特务进行破坏、镇压,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二九”事件。211日,由上海人民团体联合会发起成立二九惨案后援会。各业工会、大学学生、教育界与不少社会团体也纷纷成立二九后援会,揭露事实真相,使人民群众进一步认清了国民党反动派的真面目。19481月,民盟一届三中全会确认中国共产党“值得每个爱国的中国人赞佩”,表示“今后要与他们携手合作”,其他民主党派也明确表示了参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立场。

——摘编自潘君祥《近代中国国货运动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刘鸿生父子往来书信对研究20世纪30年代国货运动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20世纪40年代末“爱用国货,抵制美货”运动的特点,并简析其意义。
2024-02-29更新 | 159次组卷 | 4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九次考前适应性训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6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历史上中国西北半壁曾有过辉煌,在海上丝绸之路兴盛以前,中国绿洲与中亚绿洲沿路商旅络绎不绝,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地位。然而,唐宋以降,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南重北轻的格局,南方逐渐超过北方。1500年以后,随着东南和华南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空间经济发展格局由南北框架逐渐转换为东西框架,西北草原丝绸之路的地缘优势丧失殆尽。近代以来,随着列强侵华的不断加深,中国沿海港口城市次第开放,近代的铁路和公路运输使得沿线城镇迅速发展起来的同时,改变了传统商品市场的格局和劳动力的地区分工,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畸形发展。20世纪30年代,新兴工业百分之七十以上集中于沿海各省,从战时经济学的视角观察,此种工业布局极不合理。

新中国成立初期,出于地缘政治风险和国家战备的考量,中央政府制定了偏向内陆的工业布局指导思想,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指出:沿海的工业基地必须充分利用,但是,为了平衡工业发展的布局,内地工业必须大力发展。正是在这一工业布局指导思想的安排下,彼时国家投资明显向内陆倾斜。 1952~1978年间,内陆地区工业有了较大发展,其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已由31.9%提升至40.1%。

改革开放以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中国经济增长总体上呈现东部快、 东北和中西部慢的不平衡增长格局。针对区域发展差距带来的突出矛盾,中央政府适时提出了完善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决策,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加大解决地区差距继续扩大趋势的力度,先后提出了西部大开发战略(1999年)和东北振兴战略(2003年),加上最早提出的东部率先发展战略, 国家关于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初步形成,有望藉此塑造东中西相互促进、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摘编自冯建勇《历史与现实之间的胡焕庸线》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空间经济发展格局的演变历程,指出民国时期工业布局存在的隐患。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政府为了改善经济发展格局而做出的努力,谈谈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认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二战过后,西德满目疮痍,经济停滞不前。德国农村土地广阔,劳动力低廉,吸引了企业家的眼球,而政府又通过财政支持等手段鼓励工厂搬迁,于是大规模工厂转移至农村。在这样的背景下,德国政府希望采取土地合并的方式缩小城乡贫富差距。20世纪70年代,随着环保意识的觉醒,许多城市居民为了追求宽敞的住房,良好的空气而迁往乡村,无计划的返乡导致村庄失去原有的特色和魅力。1976年《土地整理法》得到修订,“村庄更新”明确写入德国法律条文,推行的建设项目着眼于保护古建筑,发展村庄特色,走绿色发展道路。村庄更新便从土地整理和土地改革的工作范围内衍生出来关于农村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并纳入整个规划体系。村民们也积极参与对村庄更新项目的整个过程,提出自己的建议和利益要求。21世纪后,村庄更新着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等多个产业,转变传统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现代科技农业,主要方向有环境农业、原料农业、基因农业,农村发展呈现勃勃生机。

——摘编自常江等《德国村庄更新及其对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借鉴意义》

材料二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必须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推进种源等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与主要进口来源国农业合作,推进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建设,建立稳定持续的农业合作关系。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摆脱贫困和巩固脱贫成果,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同时,多举措推动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延长乡村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强化品牌建设。强化乡村产业振兴的人才、技术、市场、土地等要素保障。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乡村振兴,促进乡村生态高质量振兴的融合共振、“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协同发展。城乡融合程度是检验乡村振兴水平的重要标准,把乡村振兴工作统一到城乡融合中来,不断促进城乡融合水平提升。

——摘编自张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国的路径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德国实行村庄更新的原因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强国的路径。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德国村庄更新和中国乡村振兴带来的共同影响。
2023-12-29更新 | 6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东兴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禽蛋向来为珍贵食材。鸭蛋因抗温性强,保质期比鸡蛋长,又可以在河湖大量养殖,集中贩卖,因此我国城市地区长期以食用鸭蛋为主。19世纪后期,洋商在汉口建立蛋厂,配合欧美以鸡蛋为主的饮食习惯,于铁路沿线村庄大量收购鸡蛋,然后利用机器制咸蛋品后销往海外,我国鸡蛋产量因此大增。这无意间扩大了城市的鸡蛋供给,城市饮食遂出现变化。期间,《申报》多次刊载关于鸡蛋营养价值的文章,称鸡蛋为“最佳食物”。在此现代化的论述下,鸭蛋逐渐退居二线。由于兴办蛋厂利益颇丰,我国民族资本企业也纷纷效仿,到1919年时,华商蛋厂已达百家之多。在华商茂昌公司的联络下,1934年蛋厂已成立联合组织,该组织与英国粮食部签订合约,实际上垄断了中英之间的蛋品贸易。蛋品产业在二战之前即已高达中国出口排名的第二或第三位,在国际市场上,中国蛋品稳居龙头之位。

——摘编自张宁《从鸭蛋到鸡蛋——近代中国城市的禽蛋消费》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近代中国城市禽蛋消费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蛋品行业发展的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一战爆发后,袁世凯颁布大总统令,向国际社会宣布中立。1914年8月23日,日本正式对德国宣战,并于9月2日在山东龙口及莱州附近登陆,袁世凯被迫声明划定战区。此后日本占领了德国在中国的势力范围并扩大之,并与袁世凯政府签订以“二十一条”为基础的《民四条约》。至此,中国政府的中立政策完全归于失败。

到1917年初,随着战局的发展,协约国积极鼓动中国与德国绝交、宣战。北京政府希望在加入协约国集团的同时能够得到一定的回报,于是提出条件,例如:庚子赔款中属于德奥部分永远撤销,属于协约国部分暂缓10年偿还;承认中国及时将进口关税增加5%;《辛丑条约》和附件中,有妨碍中国防范德国人行动的地方希望能够去掉;中国对协约国的责任是提供原料和劳工等。7个协约国公使很快答复中国政府,表示原则上赞同中国的要求。8月2日段祺瑞的国务会议决定对德、奥宣战。8月14日公布了宣战书。协约国和美国相继向中国政府保证“尽力赞助中国在国际上享得大国当有之地位及其优待”。

——摘编自李友唐《中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始末》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中国政府态度的转变,并简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举措对中国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3-11-25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曲靖天人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二)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和国家学说的倡兴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民族与国家的内忧外患更甚,人们强烈要求用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及先进的科学技术改造中国。但是,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许多政治、经济、文化的弊端也暴露出来,使得当时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开始注意中国发展中应当避免的问题。于是在“救亡”与“救国”的相互推进中,时人有一个对西方民族国家思想和西方文化正反两面性的认识深化的问题,并由此产生出在国家与民族认同问题上逐步具有的中国化特色的认识。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近代仁人志士积极探索民族国家的重建途径,创造性地提出政治革命与民族革命相统一的思想,并以此为核心构建近代中华民族国家中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新的一致性。

——摘编自李禹阶《华夏民族与国家认同意识的演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背景并概括其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主义中国化的意义。
2023-11-24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实用性备考联考(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