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8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李唐(10661150年),字晞古,河南孟县人,幼时勤奋好学,颖慧过人,诗文书画俱佳,48岁在宋徽宗画院考试的“竹锁桥边卖酒家”一题中,以独特构思一举夺魁,天下闻名,成为一名山水、人物、畜兽兼工的高手。靖康之变,汴京沦陷高宗南渡,李唐亦流亡临安卖画度日。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人生经历,令其画风骤变。南渡后的作品简练洒脱,水墨苍劲,完全抛弃了上留天下留地的整体构图只关注一个局部的景致,出现了“边角构图”的南宋山水画特征。其中《采薇图》以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首阳山的故事为题材,歌颂了他们的忠贞气节。画中伯夷、叔齐对坐在悬崖峭壁间的一块坡地上,面容清癯,身体瘦弱,精神上却丝毫没有被困苦压倒。表达了作者对民族存亡的关切,也讽刺了南宋统治者在国家危难之际投降变节,可谓借古讽今,用心良苦。

——摘编自蒲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伍勇读史笔记》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唐作品的风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唐艺术风格形成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适应性月考(九)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开大学历史系主编《清实录经济资料辑要》

材料二   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曰:君、相有法乎?曰: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禁其浮靡,抑其兼并,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如是而已,是亦君、相调剂之法也。然一家之中有子弟十人,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又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遵上之约束乎?一人之居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选自洪亮吉《意言·治平篇》

(1)指出材料一中清朝人口高速增长的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人口高速增长带来的问题。并概括材料二中提出的具体应对措施。
2024-04-19更新 | 68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之间,关于经济问题的广泛讨论,成为当时“百家争鸣”的重要内容。各学派都较为完整地提出了对经济问题的看法和主张……如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孔子主张足食与藏富于民,并指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荀子提出开源节流、节用裕民、礼义为富强之本的主张。

——摘编自韦政通《中国思想史》等

材料二:先秦之时,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甚少。汉武帝时,商贾虽可乘车,但所征税倍于常人,又以商人为主要对象征收财产税;将煮盐、冶铁视为国营事业,导致铁器物劣价昂,盐价亦高,且强迫人民购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民负担。公元前81年,昭帝诏有司问郡国所举贤良、文学,皆对“愿罢盐、铁、酒榷、均输官,毋与天下争利”。但这些经济统制措施,仍基本延续下去。

——摘编自《中国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的经济主张的不同。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春秋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经济主张提出的历史背景。
2024-04-17更新 | 132次组卷 | 33卷引用:云南省昭通市云天化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国之内,在四周白色政权的包围中,有一小块或若干小块红色政权的区域长期地存在,这是世界各国从来没有的事,这种奇事的发生,有其独特的原因。

——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10月)

材料二   下表所示为1952年和1956年我国国民收入中各种经济成分比重对比表。

年份

国营经济

合作社经济

公私合营经济

个体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

1952年

19.1%

1.5%

0.7%

71.8%

6.9%

1956年

32.2%

53.4%

7.3%

7.1%

接近于零

——张岂之《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国历史新编》

材料三   全会公报提出:现在我们要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努力采用世界的先进技术和先进设备。

——郑谦、庞松《中华人民共和国通史》(第四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当时的“奇事”典型,并说明中国共产党正在探索怎样的革命道路。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这一变化的历史意义并分析导致变化的政策因素。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会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判断这是哪一次重要会议并分析它的深远影响。
2024-04-16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广南县第十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19世纪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   洋商见我工商竟用新法,深中其忌,百技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富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富明不甘心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富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材料五   已经垄断中国卷烟市场的英美跨国公司——英美烟草公司,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1919年,它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膝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联合各界奋起反抗,终于得以重新开业。

(1)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
(2)材料三、四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于英美烟草公司的斗争说明了什么问题?
2024-04-03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云龙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廷每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之士,简称别曰“贤良”……“孝廉”为孝子廉吏之简称,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是为汉室令举孝廉之……此项制度之演进,一面使布衣下吏有政治上的出路,可以奖拔人才,鼓舞风气;一面使全国各郡县常得平均参加中央政局,对大一统政府之维系尤为有效;而更重要的则在制延用人,使其渐渐走上一个客观的标准,使政府性质确然超出乎王室私关系之上而独立。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指出汉代选官制度产生的影响。
(2)有人说,材料二漫画中提及的制度是“寒门逆袭的利器”。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简述理由。
2024-03-30更新 | 13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临沧市沧源佤族自治县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主要报刊概况

报刊名发行地创办者身份报刊内容
《万国公报》上海美国传教士林乐知综合性时政刊物
《字林沪报》上海英国人F·H·巴尔福上海租借公告、新闻、广告
《华北捷报》(《字林西报》)上海英国侨民奚安门(Henry Shearman)英国快讯、商务情报、广告
《申报》上海英商安纳斯脱·美查(Ernest Major)商业性报纸,以外商广告为主
《镜海丛报》澳门葡萄牙人弗朗西斯科·费南迪(Francisco Fernandes)政治、经济、社会消息、革命党活动

——据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等整理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中,当清军俘虏和中国民众遭到屠杀时,国际社会听不到清政府的呼吁伸冤。媒体的沉默和政府的懦弱无力,让西方世界感觉清政府对日本行为的认同。西方社会只能听到日本一面之词,诱导国际舆论朝有利于日本的方向倾斜。西方舆论认为日本出兵是致力于朝鲜的国家独立,日本的国际公关取得了成功。

——摘编自宗泽亚《清日战争》

材料三   1931年12月,《红色中华》报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首都瑞金创刊,作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机关报。创刊号的《发刊词》清晰提出报社的工作主要有三项:第一,组织苏区广大工农劳苦群众积极参加苏维埃政权;第二,指导各级苏维埃实际工作;第三,揭破帝国主义、国民党军阀及一切反动派进攻革命、欺骗工农的阴谋,使工农劳苦群众懂得国际、国内形势与必要的斗争方法。

——陈信凌著《江西苏区报刊研究》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甲午中日战争前中国报刊业的特征,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体现了怎样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舆论战失败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指出《红色中华》报有什么办报理念,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意义。
2024-03-28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严格意义上的留学生运动,是伴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而出现的历史现象。自近代以来,我国出现了数次留学高潮时期。清末同治时期,1872~1875年间出国留学人数120名(广东84名,江苏20名,浙江9名,福建4名,安徽2名,山东1名),代表人物有詹天佑、唐绍仪等,留学方向主要是美国。清末光绪年间,1896年到1912年期间近3万人赴日留学,代表人物有黄兴、宋教仁、秋瑾、鲁迅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从1978年到2015年底,走出国门的留学生累计达404.21万人,代表人物有李彦宏、张朝阳等,以留学欧美经济文化发达国家为主;2015年,有来自202个国家和地区的397635人来华留学。

——摘编自李喜所《中国留学生的发展历程及其与现代化进程的关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清末光绪年间出现赴日留学高潮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留学教育发展的影响。
2024-03-2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三校2024届高三下学期联考备考实用性联考(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以前,中国茶叶贸易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市场的需要。茶叶不仅是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必需品,而且曾经是一种战略物资,长期受到政府的掌控。但从清中期开始,延续了一千余年的传统茶叶市场已经开始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突出表现为:第一、传统的茶马市场衰落下去了,政府对茶叶市场的控制逐渐放松,市场自身调剂的力量越来越强,这为茶叶市场的进一步繁荣提供了条件。第二、国外茶叶市场的重要性愈来愈突显,18世纪是中国茶叶走向世界的关键时期。

——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材料二   茶叶最初在伦敦上市时,每磅价格高达3英镑10先令。茶叶价格的大幅下降始于18世纪30年代。到18世纪末,英国社会各阶层,无论性别和老幼,平均每人每年的茶叶消费量超过了1磅。英国国内每年对茶的需求量大幅攀升,但白银的数量不够支付茶叶费用。茶叶危机就这样产生了。

——摘编自【英】艾伦·麦克法兰等《绿色黄金:茶叶帝国》

材料三   1876年后,中国茶叶出口开始出现不景气,突出表现是量增价减。尤其是在18771888年,出口量增加很快,但因为受到印度、锡兰和日本茶叶出口的影响,中国茶出口价格迅速跌落,而且对英国的出口开始减少。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国茶叶消费增加的部分几乎全是印度茶,华茶增加微乎其微。“这是华茶在英国的前途将更趋黯淡的一个征兆”。

——摘编自仲伟民《茶叶与鸦片:十九世纪经济全球化中的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中期以来中国传统茶叶市场发生根本性变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应对茶叶危机的举措。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茶叶出口量下降对中国的消极影响。
2024-03-26更新 | 9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下学期第八次高考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10 . 2008年8月,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北京将向全世界人民展现她悠久沧桑的历史文化和充满魅力的现代气息。


(1)圆明园世称“万园之园”,是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经典之作。她被劫掠焚烧是在列强发动的哪次侵略战争期间?
(2)1900年,八国联军再度攻陷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近代史上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请问这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影响?
(3)请为这组图片拟一个小标题。
(4)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奋斗。请仿照图3的示例,为图4.5.6撰写解说词。
2024-03-2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云龙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检测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