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开大学历史系主编《清实录经济资料辑要》

材料二   或者曰:“高、曾之时,隙地未尽辟,闲廛未尽居也”然亦不过增一倍而止矣,或增三倍五倍而止矣,而户口则增至十倍二十倍,是田与屋之数常处其不足,而户与口之数常处其有余也。……曰:天地有法乎?曰:水旱疾疫,即天地调剂之法也。然民之遭水旱疾疫而不幸者,不过十之一二矣。曰:君、相有法乎?曰:使野无闲田,民无剩力,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赋税之繁重者,酌今昔而减之。禁其浮靡,抑其兼并,遇有水旱疾疫,则开仓廪,悉府库以赈之,如是而已,是亦君、相调剂之法也。然一家之中有子弟十人,其不率教者常有一二、又况天下之广,其游惰不事者何能——遵上之约束乎?一人之居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一人之食以供十人已不足,何况供百人乎?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选自洪亮吉《意言·治平篇》

(1)指出材料一中清朝人口高速增长的时期,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人口高速增长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分析人口高速增长带来的问题。并概括材料二中提出的具体应对措施。
2024-04-19更新 | 76次组卷 | 3卷引用:云南省下关第一中学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高一3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下面材料:

材料一   华商在上海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19世纪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   洋商见我工商竟用新法,深中其忌,百技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   90年代,天津武举李富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富明不甘心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富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

材料五   已经垄断中国卷烟市场的英美跨国公司——英美烟草公司,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1919年,它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膝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联合各界奋起反抗,终于得以重新开业。

(1)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
(2)材料三、四反映了什么现象?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南洋兄弟烟草公司于英美烟草公司的斗争说明了什么问题?
2024-04-03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云龙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3 . 2008年8月,举世瞩目的第29届奥运会将在中国首都北京举行。北京将向全世界人民展现她悠久沧桑的历史文化和充满魅力的现代气息。


(1)圆明园世称“万园之园”,是中国古典皇家园林的经典之作。她被劫掠焚烧是在列强发动的哪次侵略战争期间?
(2)1900年,八国联军再度攻陷北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近代史上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请问这个不平等条约的名称是什么?给中国带来了什么严重的影响?
(3)请为这组图片拟一个小标题。
(4)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为了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而不断奋斗。请仿照图3的示例,为图4.5.6撰写解说词。
2024-03-23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云龙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检测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丞相、御史大夫、廷尉斯等皆曰:“……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玉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王曰:“去泰,著皇,采上古帝位号,号曰皇帝。他如议。”制曰:“可。”

——《史记》

材料二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中国古代史资料库

材料四   (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络.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

——《明史》卷72《职官志》

材料五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时期已经建立了哪些具体制度?
(2)材料二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3)根据材料三.四回答,明太祖废除丞相的原因是什么?废丞相以后,明初又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4)结合以上材料归纳,中国古代皇权和相权的关系发生怎样的变化?
(5)结合材料五说明,辛亥革命在中国政治文明演进方面有何功绩?
2024-03-2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云龙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三幅图片,回答有关问题:

回答:
(1)图一签订于哪一年?条约性质?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有何变化?
(2)图二割占了中国哪些领土?中国社会性质又有何变化?
(3)图三是在什么背景下签订的?有何主要影响?
(4)从图一到图三三次不平等条约签订过程中经历了中国人民的些反抗?
2024-03-21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云龙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检测历史试题
6 .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多民族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其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都是世界上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三:帝“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明史》

材料四:(清人赵翼说)“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指出图示一、图示三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上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二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你怎样认识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影响?
(3)材料三中的“帝”指谁?其为何“罢丞相不设”?
(4)明清时期是中国专制时代的晚期,材料三、材料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的变化?
2024-03-19更新 | 31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大理云龙一中2010-2011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检测历史试题
7 .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请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中共八大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作了哪些方面的有益探索?
(2)中共是在哪一次会议上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
(3)中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在农村普遍实行了什么制度以代替人民公社制度?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什么体制?
(4)目前,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已基本形成。20世纪80年代初,对外开放的第一个特区在哪里?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又在哪里?
(5)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形成了哪些重大理论成果?
2024-03-1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云龙一中2010-2011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五次检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数字中的乡村建设

材料一

时间数据
1949年至1952国家用于农村建设的经费占农业税的比重从37.7%上升至约70%。农业生产总值增长了53.4%,年均增速约15.4%。
19529全国除西藏和台湾外,共建乡(行政村)284026个。
1953年初清匪反霸斗争基本完成,共歼灭匪特武装人员240余万人。
1953年春全国完成了土地改革,3亿多农民无偿获得了7亿亩的土地和其他生活资料,农民还分得了耕畜297万头,农具3954万件,房屋3807万间,粮食5.25亿公斤。

材料二   1979年,广西宜州宜山县三岔公社合寨大队果作屯的农民将田地承包到户。翌年1月,果作屯农户每户派出1位代表,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选举产生了“村民委员会”,并制定了“村规民约”。1983年,中央指导人民公社体制改革沿“实行政社分设”的方向推进。到1985年春,全国5.6万个人民公社改建为9.2万多个乡(镇)人民政府,取消了原有生产大队和生产小队,建立了82万多个村民委员会。1978年到1994年我国乡镇企业迅速崛起、发展。到1998年,乡镇企业发展到2004万个,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带动小城镇迅速崛起,促进了我国乡村城市化进程。

——摘编自王景新《中国共产党百年乡村建设的历史脉络和阶段特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建国初期我国大力加强乡村建设的原因,并概括其成就。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建设的“新”举措,并分析其影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理学兴起,乃儒学之重光。朱子崛起南宋,不仅能集北宋以来理学之大成,并亦可谓其乃集孔子以下学术思想之大成……自有来子,而后孔子以下之儒学,乃重获新生机,发挥新精神。

—— 钱穆《朱子新学案》

材料二   凡欲造成一种新国民者,不可不将其国古来误谬之理想,摧陷廓清,以变其脑质。而欲 达此目的,恒须籍他社会之事物理论,输入之而调和之,如南北极之寒流,与赤道之热流,相剂而成断海潮。

——梁启超《清议报第一百册祝辞并论报馆之责任及本馆之经历》(1901年)

材料三   《新青年》的出世,其最大的动因是辛亥革命所创建起来的共和国,让人们感到太失望,先觉者于混乱与苦闷中,想为国家、为民族寻找一条新出路。

——改编自耿云志《中国近代思想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二、三所反映时代的思想特征及其政治背景。
(2)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材料中“新精神”“新国民”“新出路”的内涵及其意义。
2024-01-23更新 | 292次组卷 | 6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在地方行政制度上,规定地方长官由文官出任。地方行政架构为路—州—县三级制,其中,路一级不设最高长官,而是分设转运使(负责财政,将地方赋税转运中央),提刑使(负责司法),安抚使(负责军事)等。地方财赋除少数外,大部分要转运中央。地方厢军中强壮者升入禁军,弱小者留厢军。

——摘编自曾凡亮《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沿革》

材料二 忽必烈建元朝后,为了适应攻取南宋,中书省宰相被派往各地处理临时军政事务的形式频繁出现,并逐渐发展为固定的地方最高官府—行中书省。元代行省掌军国庶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为表里……凡钱粮、兵甲、粮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之,并在财政的上供和留用上实施三七分成的政策,但事无巨细,皆需咨文申禀中书省。元代行省实行的是种族交参和群官圆署制,即官员由是蒙古、色目、汉人交参任用,在决策上需集体参与,并以押署的形式定议。行省下的地方官员需要定期接受朝廷的考核,受命于朝而后仕。行省的疆域划分上打破传统,重新整合,如:将四川汉中划入陕西行省管辖范围内,湖广行省管辖岭南、广西等区域。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代行省制度之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宋代地方行政制度。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代行省制的其特点。综上所述材料谈谈你对地方管理制度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