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7 道试题
1 . 东亚地区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区域。在这个地区产生的中华帝国在人类历史 上曾经有过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不仅影响过去,也在深刻地影响着人类的未来。阅 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张骞出使西域之后,“殊方异物,四面而至”。《汉书·地理志》有“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以岁时来贡见”的记载,说明汉朝已经与日本有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往来了。孔子认为,外交关系就是向外示范中国国内体现于政治秩序和社会秩序的相同原则。在东亚地区,形成了中国向周边辐射的儒家文明板块,对周边“蛮夷”之国的文明进程发挥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的东亚外交圈。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国家间的交往多在相邻的国家间进行,打上区域交往的烙印。

——摘编自邹近《张骞传说研究》

材料二 明清时期,中国与东亚国家外交关系更加成熟、稳定,形成一套完整的规制。相互派遣使节,是双方关系中的重要内容,有时候使节团的规模庞大,少则几 十人,多则几百人,蔚为壮观。朝鲜每年定期向中国派遣使者,国王接受中国册封,使用中国的文字,奉中国正朔,成为中华传统世界藩属国的典型代表。日本向明朝派遣了使者,被永乐帝授予“日本国王之印”与准许来华的勘合贸易。勘合贸易促进了明朝与日本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中国的茶器、书籍等大量输入日本,加速了日本国内文化发展。

——摘编自陈奉林《古代东亚外交圈的形成与发展》

材料三   中国一直是主导东亚国际秩序的国家,按照东方国家的文化模式建立了一 套国际秩序与规范,即“天朝礼制体系”。中国一脉相承的对外关系史,铸就了睦邻 友好的优秀传统,体现了中华民族大而不霸的民族风范。这种独特的民族风范具有 三大基本特征:“止戈为武、兼容开放、协和万邦。”

——摘编自陈奉林《古代东亚外交圈的形成与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东亚外交圈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请列举明清时期的中国与东亚国家外交关系的表现。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东亚外交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下图所示

   

甲:九一八事变

   

乙:华北事变

   

丙:八一宣言

   

丁:瓦窑堡会议

图1

材料二 图2所示人物,左边一位被周恩来赞誉“民族英雄,千古功臣”,右边一位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图2
(1)根据材料一,请任选两幅图说明它们的关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逻辑。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两位被称为英雄的理由。
2024-01-17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中国的伟大成就(部分)

时间成就
1949年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5年武汉长江大桥通车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
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
1984年中国解决温饱问题
1997年香港回归
1999年澳门回归
2001年申奥成功
2010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习近平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选取一项表中新中国的成就加以阐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习近平总书记“新的历史起点”的认识。
2024-01-16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开国前后,四川通行的是铁钱。铁钱体重值小,买卖交易用钱量大。大铁钱每千枚重二十五斤,小铁钱每十贯重六十五斤。买一匹绢,需用两万个小铁钱,重量共达一百三十斤,得用车载驴驮,极为不便。于是在淳化、至道年间出现了交子。

——阴法鲁、许树安《中国古代文化史》

材料二: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宋出现交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
2024-01-07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理科)期末历史试题
5 .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因时而变,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论语》

材料二:《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1)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对儒学的地位有何影响?为此,汉武帝在教育上采取了什么措施?
(3)据材料三指出朱熹的政治主张是什么?他又提出怎样的认识论?
2024-01-06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理科)期末历史试题
6 . 中国古代疆域经历了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下面为秦朝疆域图。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史学集刊》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周实行分封制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回答,与西周相比,秦朝加强对地方管辖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分析该措施的特征。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度?该制度的实行有何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发展的趋势。
2024-01-04更新 | 68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实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面是某班同学对近代中国某一历史事件的描述

●工业文明外力冲击下社会矛盾的产物
●农民阶层的教亡图存运动
●以基督教文明与中华本土文明相融合为特点
●以反清革命为斗争目的
●在上海遭遇华尔的洋枪队

材料二   圆明园被毁,是这个东方名园由盛到衰的转折点……当时的一些有识之人,开始把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付诸行动,开始了求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这场运动成为……

——仲尧明、沈为慧、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

材料三   ……统治者面对着接踵而来、一次比一次严重的内忧外患,不得不“办洋务”,这就为中国向西方学习打开了一个难得的缺口。

——仲尧明、沈为慧、何成刚《史学阅读与微课设计》


(1)材料一所描述的是哪一重大历史事件?此历史事件最主要的影响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的主要成就。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洋务运动和材料一所描述的历史事件之间存在的关系。洋务运动对中国产生的深远影响是什么?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处于抗日前线的东北广大人民和一部分爱国军队,冲破国民政府的禁令,首先展开了英勇的斗争。辽宁沈阳、抚顺等地工人纷纷举行罢工,反抗日本侵略军。广大农民组织大刀会、红枪会等各种组织,手执自制武器进行抗日斗争。926日,上海各界市民举行抗日救国大会,通过了对日宣战、武装民众、惩办失职失地官吏等决议案。1018日,北平各界抗日救国联合会成立,通过迅速组织义勇军、实行对日不合作及积极募集爱国捐款等决议。1935年华北事变后,中共提出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领导了一二九运动,使抗日救亡斗争发展成为全国规模的群众运动。

——摘编自王秀鑫、郭德宏《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史》

材料二   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取得完整的独立主权有着决定性意义,因为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中国不仅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且跻身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

在不同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中国各利益集团争权夺利,造成了中国的长期分裂,极大地破坏了民族争取独立所需的凝聚力。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内部分裂的状况。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是中国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不平衡性使中国现代工业几乎因日本的侵略而彻底颠覆。1937年川、滇、黔、陕、甘、湘、桂7省工厂之和仅占全国总数的6.03%,资本总数仅占全国的4.04%。而到1943年,后方各省工厂企业已经达到4524家,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工人数增加了82倍,资本增加了164倍。

——摘编自荣维木《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30年代抗日救亡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复兴枢纽”的原因。
2023-10-04更新 | 126次组卷 | 16卷引用:云南省大理州祥云县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统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21723日,党的一大在上海召开,中国共产党正式建立。在艰辛的探索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正确革命道路,并以会议方式形成决策并贯彻实施。

中共会议简表   

时期内容
19236月,中共“三大”在广州举行,大会的主要议题是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大会接受共产国际关于共产党同国民党合作的指示,决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同时规定了保持党在政治上的独立性的一些原则
19278月,中共“八七会议”在汉口举行,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毛泽东提出了著名的“枪杆子里出政权”的论断
1945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大会总结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制定了正确的路线、纲领和策略,为迎接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的基础
1949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举行,会议确定了促进革命迅速取得全国胜利的各项方针,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确定党在全国胜利后的一系列基本政策


(1)请根据表格中的内容,分别指出材料中一、二、三、四对应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的哪一个历史阶段。
(2)请从表格中选取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时期,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通顺,表述清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如图为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的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的“生死状”


材料二   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不论采取什么形式,只要群众不要求改变,就不要变动。

——摘自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


(1)说明材料一对研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能够实行的原因。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