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00年,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制定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

(图注:1.无贫穷 2.零饥饿 3.良好健康与福祉4.优质教育 5.性别平等 6.清洁饮水和卫生设施 7.经济适用的清洁能源3.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 9.产业、创新和基础设施 10.减少不平等 11.可持续城市和社区12.负责任消费和生产 13.气候行动 14.水下生物 15.陆地生物 16.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 17.促进目标实现的伙伴关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脱贫大事记

时间
主要事件
198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帮助贫困地区尽快改变面貌的通知》,提出实施“以工代赈”“三西”农业建设等专项扶贫政策
1986年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成立,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国扶贫工作
1987年《国务院关于加强贫困地区经济开发工作的通知》出台, 针对我国18个集中连片贫困带划定了331个国家重点扶贫县,确立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地域单元的扶贫方式
1994~
1996 年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关于尽快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决定》出台,计划集中力量用7年时间基本解决8600万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
2001年国务院制定《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为尽快解决少数贫困人口温饱问题,进一步改善贫困地区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提高贫困人口生活质量和综合素质,加强贫困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逐步改善贫困地区经济、社会、文化的落后状况作部署
国家确定14. 8万个贫困村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工作”
同年年底,国家“八七”扶贫攻坚目标基本实现:
2011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确定“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 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 的总体目标
2015年《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发布,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
2020年完成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贫困县全部摘帽,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性贫困

——摘编自史志乐、张琦《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摆脱贫困的百年实践探索》等

(1)根据材料,指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中国共产党脱贫目标的不同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能够提前10年完成联合国脱贫目标的原因。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实验二部2024届高三5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对于时局的估量和伴随而来的我们的行动问题上,我们党内有一部分同志还缺少正确的认识。他们虽然相信革命高潮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却不相信革命高潮有迅速到来的可能。因此他们不赞成争取江西的计划,而只赞成在福建、广东、江西之间的三个边界区域的流动游击,同时也没有在游击区域建立红色政权的深刻的观念,因此也就没有用这种红色政权的巩固和扩大去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深刻的观念。他们似乎认为在距离革命高潮尚远的时期做这种建立政权的艰苦工作为徒劳,而希望用比较轻便的流动游击方式去扩大政治影响,等到全国各地争取群众的工作做好了,或做到某个地步了,然后再来一个全国武装起义,那时把红军的力量加上去,就成为全国范围的大革命。

材料二   就会明白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依据材料概括毛泽东主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评析毛泽东撰写《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956年9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材料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两次国内社会主要矛盾论断提出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中得到的启示。
4 . 某一历史学习小组探究隋唐时期的佛教中国化问题,找到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史料一

史料二   洛阳龙门石窟之卢舍那大佛(始建于唐高宗咸亨三年(672年)四月)史料二开皇元年,高祖普召天下,任听出家,仍令计口出钱,营造佛像。

——《隋志》

史料三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探奇不觉远,因以缘源穷。

——王维《蓝田山石门精舍》

(1)指出材料中的三则史料对研究魏晋隋唐时期佛教中国化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佛教中国化的原因。
5 . 现代中日汽车工业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之初,政府以全面移植苏联体系的方案,创立了一汽。此后,在被封锁的特殊环境下中国出于备战的目的创立了重庆重型汽车厂、二汽等企业。在二汽等企业的创办过程中,一汽起到了“包建”的作用,所以二汽的发展模式又可以称为“苏式体系本土化模式”。而以上海汽车工业为代表的“本土渐进演化模式”并非直接由苏联大规模转移现代技术而来,而是以民国时代汽车修配业的基础嫁接现代技术而成。所以,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说,该模式体现为渐进演化,而非整体转移。新中国成立后,不少地区都发展成为了汽车生产基地。尤其是大跃进和“三五”期间’中国汽车工业曾经“遍地开花”,分布于大江南北,形成地理分布上的散布型格局。而这种“遍地开花”也直接造成此后中国汽车工业产业集中度不高的结构性弊病,负面影响至今犹在。

——摘编自关云平《中国汽车工业的早期发展(1920—1978年)》

材料二   在20世纪50年代前期,美国、欧洲生产的汽车充斥日本市场,大有泛滥之势。面对危机,日本政府为保护民族工业,对进口汽车征收40%的关税,并严格限制外国资本向民族汽车工业渗透。同时,日本汽车公司也积极寻求出路,一些小的公司纷纷与国外公司搞“事业合作”或 “技术合作”,而丰田却依然依靠自身力量进行研发。战争结束后,日本大量的航空技术人员转为汽车技术人员,为日本汽车产业的恢复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1950 年,美国侵朝战争开始,向日本订购了大量的军用汽车,为日本汽车工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刺激了日本汽车工业的发展。1955年,日本制定《经济自立五年计划》,在资金、税收、外汇等方面支持各汽车公司引进底特律自动生产线,进行大规模的设备投资,并提出发展国民车的大胆构想,鼓励企业生产供日本老百姓使用的微型汽车。50 年代末,日本汽车工业形成了完整的工业体系。

——摘编自徐 充 姜 威《日本汽车产业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初期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状况。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战后日本汽车工业体系形成的原因,谈谈其对中国现代汽车工业发展的启示。
2024-04-16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绥化市哈尔滨师范大学青冈实验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指《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对于国内任何派别,只要诚意救国,愿在国民革命抗敌御侮之旗帜下共同奋斗者,政府自无不开诚接纳,咸使集中于本党领导之下,而一致努力。

——引自《蒋介石对中国共产党宣言的谈话》(1937年9月23日)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蒋介石在九一八事变和卢沟桥事变后,对日本侵略者态度的变化,分析其态度变化的原因。

材料二 1937至1949年,通货膨胀始终是困扰国民政府的重大问题。当时中国税收主要依赖东南沿海的关税与盐税,东南沿海沦陷后,出现大量财政赤字。同时,内地的工业化建设也尚未完成,物资供给严重不足,加剧纸币贬值。商业投机也促使物价水平轮番上涨,又使政府不得不增发纸币来应付不断增加的开支。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在经济尚未恢复之时发动内战,导致赤字继续扩大,人民对法币的信心降至最低。此外,国民政府还把通货膨胀当作一种有效聚敛财富的方法,通过操作预算,官僚资本进一步壮大。

——摘编自刘方健《南京国民政府战时统制经济》

(2)根据材料二,分析1937年至1949年中国恶性通货膨胀发生的原因。
2024-04-15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设立了以大将军为首的内朝官,内朝的人员组成主要来自: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就是负责皇帝戴帽、穿衣、吃饭和洗澡的仆人。他们是可以出入禁中,伴随皇帝左右并随时参与政事讨论的读书人。他们在汉朝常冠以侍中、常侍头衔。尚书也如此,只不过他拥有了传递或下达最高权力的机会,而他们的原本卑微的身份和皇帝心腹的角色,让这个岗位越来越拥有了实权。

——摘编自劳干《论汉代的内朝与外朝》

材料二   明初的内阁成员,如大学士,本身是顾问的身份,品级也大致在五品,不拥有实权,也不是常设法定机构。但是,因为他们更接近皇帝,最终成为拥有实权的机构,到了张居正时代,内阁首辅大臣权倾一时。清朝的南书房(后来的军机处)起初也是康熙为与翰林研讨学问而设,后康熙帝为了加强自己权力,这些人在陪皇帝作诗写字以外,也秉承皇帝的意旨拟写谕旨、发布命令,雍正皇帝时逐渐成为以皇帝为中心的真正的参与决策机构。

——摘编自傅乐成《中国通史:明清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时期的内朝组成人员的身份,并分析内朝建立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明清内阁、军机处在职权上的相似之处。
2024-04-10更新 | 19次组卷 | 1卷引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东县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01年,李鸿章辞世,梁启超在当年撰成的《李鸿章传》中称“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1927年由清史馆印行的《清史稿·李鸿章传》评其为人:“生平以天下为己任,忍辱负重,庶不愧社稷之臣。”1949年以后的相当长时间,我国大多数学者对李鸿章持否定态度。例如,胡滨对其的定论是,“李鸿章一生的历史,是一部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出卖民族利益的反动历史”,刘祚昌认为,“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屈指可数的反动头子,他的政治生涯的记录便是近代中国人民种种灾难的历史。”粉碎“四人帮”以后,我国许多学者对李鸿章提出了新的看法。例如,陆方指出:“如果肯定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发生过某些积极作用,也就应该肯定李鸿章在洋务运动中的功绩。当然洋务运动也有镇压人民的一面,李鸿章也有逃脱不了的罪责。”

——摘编自关捷《不同时期史学界对李鸿章的评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不同时期史学界对李鸿章的评价。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对李鸿章评价的因素,并说明评价历史人物应遵循的原则。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方物”本指某个地方的特产,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词意有所延伸,与我们所说的物品相近。在古代东亚话语体系中,“方物”又与“贡献”这一古代东亚政治制度密切相连。方物虽然是静态的,但蕴含在方物中的象征意义却是动态的。迫切想要汲取和模仿中华文明的日本与站在世界文明顶端的唐朝方物交流非常频繁。

唐朝与日本方物交往概况

时间

唐朝传入日本方物名称及数量

日本传入唐朝方物

名称及数量

665年

表函

735年

弘文馆之画像、唐礼一百三十卷、太衍历经一卷、太衍历立成十二卷、侧影铁尺一枚、铜律管一部、铁如方响、写律管声十二条、乐书要绿十卷、弦堰漆角弓一张、马上饮水漆角弓一张、露面漆四节角弓。

769年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

770年

唐国消息、藤原朝臣清河等书

835年

锦甲一百领、胄一百口、袴四百腰

847年

金刚般若五干卷、转经(为宽门大神转一干卷、二十九日午前为住吉大神转伍佰卷、午后为香椎名神转五百卷;十二月一日午前为筑前名神转五百卷、午后为松浦少贰(藤原广嗣)灵转五百卷;二日为香春名神转一千卷;三日为八幡菩萨转一千卷),日本国首传禅宗记、圆载之表状。

绢八十疋、绵二百屯、冬衣、生料米十硕、衣粮、金币

894年

牒、中瓘(日本僧人)消息表状、沙金一百五十小两

——徐亚丽《从方物交往看唐朝的中日交流》

(1)据材料概括唐朝传入日本方物的类别。
(2)据材料分析两国方物交流的特点并说明原因。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与日本方物交流的影响。
10 . 民生是指人民的生活、生计和生存的状况,民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的政治主张不是从历史上抄袭过来的,而是性善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产物。主要有下列各项:第一,给民以“恒产”;第二,赋税徭役有定制;第三,轻刑罚;第四,救济穷人;第五,保护工商。孟子的先王之道就其内容而论,与时代的要求相合拍,具有现实批判主义精神。

——摘编自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初,定令有租赋庸调法,自开元承平久,不为版籍,法度玩敝。至德后,科敛凡数百名,百姓竭膏血,鬻亲爱,旬输月送,无有休息。炎疾其敬,乃请为两税法以一其制……帝善之,使谕中外,议者沮诘,以为租庸令行数百年,不可轻改,帝不听,天下果利之。

——【北宋】欧阳修《新唐书·杨炎传》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孟子的思想主张,分析孟子政治主张提出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杨炎建议实行两税法的原因,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