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2年,日本制造了一·二八事变。上海是美英等国在华利益中心,据统计,美国在华利益的64.9%,英国在华利益的72.6%都集中于上海。日本的进攻损害了美英等国在华利益。美国驻华公使史汀生积极建议英法大国一起来维护《九国公约》的精神,然而无人响应。最终他只能沮丧地表示“看来我注定是无能为力了”。19323月,在日本精心策划下,伪满洲国成立,美英再次明确表示反对。美国继续外交上的不承认声明,作为国际调停的国联也于此时通过决议,重申了盟约尊重成员国领土完整、政治独立以及和平解决争端的原则,并表示不承认伪满洲国。

——摘编自刘杰《摇摆与孤立:“九一八”后美国远东政策的考察》

材料二   1938年底,美国决定向中国提供2500万美元的购货贷款,中国以桐油出口来偿还,史称“桐油借款”。为避免给日本留下反美的口实,19392月中美两国分别通过中国政府设在美国纽约的世界贸易公司和美国政府所属的进出口银行签订了《桐油借款合约》。实际上,整个争取借款的谈判都是在中美两国最高领导人蒋介石和罗斯福的直接指示下进行的。

——摘编自任东来《略论美援与中美抗日同盟》

材料三   抗战前期,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与侵略反侵略两大阵营的明晰,中国共产党从一般地反对帝国主义的政策转变到联合英美的政策上来。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不仅努力争取国际力量牵制国民党的反共活动,还试图在反对国民党专制统治争取民主的斗争中借助国际压力。中国共产党努力与美国建立半官方的联系并试图争取美国更多的支持。美国方面最初作出了善意的反应。

——摘编自步平、王建朗主编《中国抗日战争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公使史汀生表示“看来我注定是无能为力了”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初期美国对华援助的历史作用。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抗战后期中国共产党联合英美政策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先罚而后赏,尊而不亲。其民之敝,荡而不静,胜而无耻。

——摘编自《礼记·表记》

材料二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

——摘编自【西周】《尚书·泰哲》

材料三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民恶忧劳,我佚乐之;民恶贫贱,我富贵之;民恶危坠,我存安之;民恶灭绝,我生育之。

——摘编自【春秋】《管子·牧民·四顺》

材料四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

——摘编自【战国】《孟子·尽心上》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与商人相比,周代以来人们对“天人关系”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2024-09-13更新 | 17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实学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表为《商君书》中的主张与《史记·商君列传》中记载的商鞅第一次变法(公元前359-前351年)的举措(部分)对照表。

《商君书》中的主张《史记·商君列传》对变法举措的记载
故王者刑用于将过,则大邪不生;赏施于告奸,则细过不失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均出余子(嫡长子以外的儿子)之使令(服徭役),以世(辈分)使之,又高其解舍(免役资格)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民之欲利者,非耕不得;避害者,非战不免。境内之民莫不先触耕战,而后得其所乐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共身(免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官奴)
能得甲首一者,赏爵一级,益田一顷,益宅九亩,一除庶子一人,乃得人兵官之吏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

——摘编自商鞅等《商君书》、司马迁《史记》

(1)根据材料,指出商鞅第一次变法的主要举措,并说明其相应的意图。(不得照抄材料原文)
(2)废井田和行县制是商鞅第二次变法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些举措的实质,并分析商鞅第一次变法并未推行这些举措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革命以前,高利货在闲西普遍存在,暴动以后,苏维埃政府对高利货采取了严厉的打击政策。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大量银元被藏匿起来,地主豪绅即便手里有钱,也不再愿意借给农民,经济发展所需资金严重短缺。19299月,中共闵西特委要求各区政府设立借贷所,办理低利借贷借给农民。同时,普遍发展信用合作社组织。信用合作社的资金由群众集股,可以吸收群众的存款,也可以对生产生活有临时困难的社员发放贷款。193010月,闽西苏区政府专门颁布《禁止私人收买金银首饰》的布告,“如有私人在赤色区域收买首饰,一经查出,处以十倍以上之罚金。其将首饰运到白色区域贩卖或在赤区私铸银币,则处以死刑。”闵西工农银行于193011月成立,随后发行了面值为一角、五角和一元三种纸币。这实际上是一种以政府信用为基础的信用货币。苏维埃政府规定了该行资本分配的比例,其中“存库不动的现金30%”,银行将30%的现金作为准备金,以保证纸币能够兑现。为方便群众兑换,在上杭南阳、白砂,永定湖雷等地设立了兑换所。由于有充足的准备金能保证纸币的充分兑现,“持纸币来兑换银元者日渐稀少”。

——摘编自廖雅珍《中央苏区时期闵西红色金融实践及启示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闽西苏区缓解金融流动性短缺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闽西苏区缓解金融流动性短缺的意义。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三司判官,即三司系统内的盐铁判官、度支判官、户部判官的通称,是三司使、三司副使的协助官员。三司所掌稳定在二十案,其中度支司掌赏给、钱帛、粮料、常平、发运、骑、斛斗、百官八案;盐铁司掌兵、胄、商税、都盐、茶、铁、设七案;户部司掌户税、上供、修造、曲、衣粮五案。宋初两朝三司判官多专于上述二十案事务。逮至真宗朝,三司判官频繁参与本职外的体量安抚,即对灾伤区进行安抚、赈济;还出按刑狱、国家正旦使(外交使节)等临时性事务。司马光指出:“国初……晓钱谷者为三司判官,……近岁三司使、副使、判官,大率用文辞之士为之,以为进用之资涂,不复问其习与不习于钱谷也”。仁宗朝担任正旦使的三司盐铁、度支、户部判官中,多带直集贤院、集贤校理、秘阁校理、崇文院检讨这类代表较高文学水平的贴职。

——摘编自邓森林《北宋三司判官的沿革及其差遣职能探究》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三司判官职位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推动宋代三司判官职位变化的因素。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汉代的公文,文风古朴,受到后人推崇。到了晋朝末年,“文章竟为浮华,遂以成俗。”南北朝又甚于两晋,“博士买驴,书纸三卷,不见驴字”,已在民间传为笑柄。北朝学者颜之推评论当时的公文说:“辞与理竞,锌胜而理伏,事与才争,事繁而才损”。隋文帝称帝后,发现南朝“文笔日繁,其政日乱”,于是对公文文风进行了改革。开皇4年(公元586年)“普诏天下,公私文翰,并宜实录”。他还开动法律机器,有敢抗旨不遵者,即绳之以法。从此以后,公文“弃绝华艳”。

——摘编自孙静斋《古代公文文风改革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文帝公文文风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文帝公文文风改革措施的影响以及取得成效的原因。
2024-08-31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7 .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寻找通往伟大复兴光明道路的脚步从未停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展现出无限光明、无比广阔的发展前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共同的梦想。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梦想,从中国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各个阶级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进行了一系列的艰苦探索和抗争,虽然最终都以失败而告终,但是中华民族勇于探索的追梦精神是中华儿女的宝贵精神财富。

——刘文《近现代中国各阶级追逐“中国梦”的历史考察》

材料二:同文馆于同治元年(1862年)成立。馆学最初只有英文、法文。……同文馆是成立了,但招不到学生,因为风气未开,无人肯入,大家以为学了洋文,便是降了外国。

——齐如山《齐如山回忆录》

材料三:

《四洲志》《变法通议》《海国图志》
江南制造总局奕䜣张之洞
开平煤矿《新学伪经考》林则徐
《资政新篇》李鸿章《时务报》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中国近代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开展的运动,并简要分析为什么说这些运动都是失败的。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同文馆的办学目的,并分析当时“招不到学生”的原因。
2024-08-30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北外附属东坡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早在1887年,日本就计划要和清朝开战,最终制定出一套非常完整、具体、全面的侵华方案。在“国家军队”的意识统合下,日本将传统的尚武精神与近代国军意识相结合,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国家军事力量;而清朝的主要军事力量是湘淮军,他们从地方乡勇转化而来,没有统一章法,各自为政,军力涣散。甲午中日战争中,淮军、北洋海军孤立无援,充分暴露了清朝军队体制的弊端。甲午中日战争中,日本天皇亲赴大本营,节衣缩食;皇后变卖首饰,带领宫人为士兵缝制绷带;政府军部也在全力开动国家机器,日本国内上下各个阶层都被动员起来。而清朝朝堂之上,不论是当朝统治者,还是清流大臣;地方之中,不论是总督巡抚,还是封疆大吏,除了怀疑、猜忌、夺权、诽谤,就是拆台、掣肘、隔岸观火。纵使李鸿章再能长袖善舞,北洋将士再英勇善战,前有虎狼之师,后无寸力可借,左右分身乏术,这仗怎么能够打赢?

——摘编自范宇亮《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原因新探》

材料二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兴起的湘军和淮军,以及从绿营和勇营中挑练而成的练军,成为清政府的支柱,但这些军队都不是日军的对手。北洋水师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几乎全军覆灭。清政府已经没有可以有效抵御外部侵略的军事力量,军事危机给政治危机提供了一个条件。日本在中国夺取的大量权益打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原有“均势”,引起列强对中国权益的进一步争夺。战后,清政府无力偿付巨额赔款,不得不向帝国主义列强大规模借款,使帝国主义国家借机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政治条件,使中国的主权遭受进一步的损失。中国同意了《马关条约》中允许外国在华设厂的条件,这使中国企业直接面对外国企业的冲击。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清政府试图大规模兴办铁路,但是缺乏资金,列强借机争夺中国铁路利权。

——摘编自陈长江《甲午战后至戊戌维新前清政府的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甲午中日战争前中日两国备战的差异。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冲击。
2024-06-26更新 | 149次组卷 | 5卷引用:四川省内江市威远中学校2025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鞅变法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制土分民”,促进土地私分。其他各诸侯国的变法也类似。商鞅还下令“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荀子则从理论上论证了私分的必然性和合理性:“人之生不能无群;群而无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矣。”他还提倡“分田而耕”。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   独秦(国)不然,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宋·洪迈)

春秋以来尤唯贵戚世臣是赖,虽以罪诛,皆不绝世……列国独秦无世臣,而迭天下。(清·钟文桑)

材料三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战国·墨子)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战国·韩非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个体劳作形成的历史条件。
(2)概括材料二中对秦国用人的不同见解,并指出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
(3)指出材料三用人观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并说明秦国变法相关举措与这一变化的联系。
2024-06-14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达州市渠县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文科综合试题-高中历史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清时期)在人口膨胀、耕地紧张、赋税繁重的背景下,江南农民只有通过调整种植结构来寻求出路。原来用以种植粮食的耕地,改种了棉花、桑树等经济作物;原先的副业—纺织业成了人们的主业;原来的重要粮食产区江南地区,开始在粮食上依赖湖广地区的供应。农业结构的调整和纺织业的兴起、粮食贸易的频繁,终于成就了江南工商业市镇的兴起。江南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最集中地体现为棉纺业和丝织业的发展,而棉纺业和丝织业专业市镇也占江南市镇的绝大多数。在南方个别地方,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的景象。

——摘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

材料二   中国的封建专制皇权则恰恰相反,实行的是“重农抑商”政策,统治者对世界形势懵然不知,当葡萄牙人进入澳门时,他们仍处之泰然,丝毫没有感到这是处于重大转折中的西方殖民力量伸入东方繁荣第一个触角。中国的私人海外贸易既然得不到政府的保护而未能充分发展,也就不能通过海外贸易而积累足够的货币资本,促进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编》

(1)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新变化。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明清经济无法向近代转型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