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情境思考] 朱元璋废丞相

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章共1 160件。这些奏章有讲一件事的,也有讲两三件事的,共计3 291件事,皇帝平均一天要处理411件事。


思考:大量奏章送达皇宫,是因为朱元璋对内外诸司作了哪些改革?
2022-10-30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第12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生学习清单)-【高效教与学】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同步精品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
材料分析题 | 容易(0.94)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以下是孔子言论的漫画。


材料二   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官学习音乐。他去世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面前。

材料三   截至201812月,中图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汉语、孔子、中国连成一体,把中国的语言、文化,把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中国的“友好”,传达向全世界各个角落,不分种族,不分国籍。


(1)指出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孔子的什么观点?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
(2)据材料二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记录孔子思想言论的经典著作是什么?
(3)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出现“孔子热”的原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漫画中国通史故事》


材料二

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治国主张
儒家孔子             
实行“仁政”;民贵君轻
道家老子             
     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材料三   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

——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


(1)依据材料一判断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
(2)材料二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治国主张”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表。请你结合所学在表格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的内容。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一“跨世纪大辩论”的影响。
5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新中国在成立初期所遇到的国际环境,一方面是社会主义国家和各国人民的友好和善意,一方面是美国为首的反对势力的敌视和侵略……新中国……作为一个新型的国家,要为抛弃旧中园的外交传统,建立新中国独立、自主、平等的对外关系而努力。

——《中国外交史》

材料二   和平共处 五项原则之所以历久弥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从根本上说,就是因为它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符合国际关系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五项原则的精髓,就是国家主权平等。

——《弘扬五项原则促进和平发展》

材料三   中国将积极同美国发展新型大国关系,同俄罗斯发展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欧洲发展和平、增长、改革、文明伙伴关系,同金砖国家发展团结合作的伙伴关系。

——习近平在联合国总部的演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为“抛弃旧中国的外交传统”制定了怎样的外交方针? 具体概括为哪三个政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建树的主要表现。
(4)依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主要原因。
7 . 在2006年新年即将来临之际,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2月31日在北京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发表了题为“携手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新年贺词。其中提道:

“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加快改革开放,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我们将坚持‘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扩大内地同香港、澳门的交流合作,坚定地维护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我们将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决不动摇,争取和平统一的努力决不放弃,贯彻寄希望于台湾人民的方针决不改变,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决不妥协,积极促进两岸的交流合作,维护台海和平稳定,推进中国和平统一大业。”


(1)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是在中国共产党召开的哪次重要会议之后?
(2)“一国两制”这一构想是谁提出来的?提出的出发点是什么?
(3)“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都分别是在什么时候实现的?
(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这一对台方针的前提是什么?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承派周恩来先生来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先生惠然偕临,则重要问题,方得迅速解定,国家前途实利赖之。

——蒋介石



请回答:
(1)上述材料中提到的“渝”是指哪里?
(2)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
(3)蒋介石定要毛泽东亲自“赴渝面商”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4)双方谈判的结果是什么?
2019-12-05更新 | 316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统编版高一上第八单元第24课 人民解放战争 练习卷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圆明园内正上演着昆曲《惊梦》,歌舞升平……列强入侵的炮声……大清王朝纸醉金迷的沉梦就此被粉碎。

----摘编自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解说词


(1)材料一中“入侵的炮声”来自哪次战争?列强发动这场战争的借口是什么?

材料二 列强入室……割我宝地,掠我财富。


(2)请结合《南京条约》的相关内容,说明材料二中的“割我宝地,掠我财富”。

材料三 中国的版图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还像一个“大葡萄叶子”,可后来由于东北、西北大片地区的割让,已经变成了一个上半部分被挖去的残叶,好听些说它像“公鸡”的形状,其实是想掩盖我们的屈辱。


(3)根据材料三,说明欲掩盖的屈辱是什么。试举一例说明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列强带给中国的屈辱。
10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1856年.英法联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被大炮打开国门,丧失了大量主权。


(1)鸦片战争爆发于哪一年?
(2)这场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这个条约是什么?战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鸦片战争中,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