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68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统一多民族国家不断发展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创建中央集权制度。这种制度是适应新兴的封建地主制经济的需要而在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秦始皇把这一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自中央到地方由三个主要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就是建立大一统国家的元首制度,第二个环节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政治、军事;第三个环节是地方行政制度。

——摘编自严文明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一卷)》


(1)依据材料和所学,指出秦始皇时期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及意义。

左侧人物是宁夏固原北魏漆棺画中之“舜"(垂裙帽、窄袖为胡服特点),右侧为河南洛阳北魏孝子石棺画像中之“舜”(宽袍大袖为汉服特点)。

上图是南朝画像砖的托盘人物,前两位男性,后两位是女性。都穿大袖口短上衣,腰间系带,下身都穿挎褶(挎褶是北朝应用最广的服饰)。

(2)依据材料和所学,对以上两幅图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简要说明。

(3)指出①②的史料类型,简述两则史料在研究唐代制度变化时的价值。

西汉时期,北方地区城市有1187个,南方地区为391个。唐元和年间北方地区城市数量为806个,长江流域及南方地区有1176个。北宋时期,中国形成了以汴京、临安大城市为中心的区域城市群。元时期,西藏形成了宣政院、乌思藏宣慰司、十三万户三级管理体制,十三万户府所在地一般都发展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明成祖时,政府相继在长城沿线设置“九边”军事重镇,部分军镇后来成为重要的综合性城市。明朝后期,全国有40多座大的工商业城市,其中有14个位于今浙江地区,16个位于大运河沿线,10个位于长江沿线。康熙十年,清政府在平定准噶尔叛乱后在天山南北广大地区设治管辖,南疆的农耕经济和商业贸易都有一定的发展,由此带动城市的发展。

——摘编自何一民《论中国古代城市空间分布的变化与特点》


(4)依据材料,概括中国古代城市分布的变化。
2024-01-19更新 | 49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顺义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代中的战歌·战歌中的时代

      

(1)这是一位同学为了某一历史探究而搜集的三首歌曲,请你帮忙为这一探究确定一个主题并说明理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这些歌曲的史料价值。
2024-04-13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山西省平遥县第二中学校高三下学期冲刺调研押题文综(二)试卷-高中历史
3 . 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通常要从史料来源、数量、类型、多个史料能否互证等角度思考史料的可信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日本经济快速增长并谋求政治大国地位。日本的狂热右翼分子——甲级战犯松井石根的秘书田中正明以未公开且被其修改九百多处的《松井日记》为主要依据,于1985年发表了《“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书,妄称:“南京大屠杀完全是政治上制造出来的虚构”。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一个重要逻辑是认为日军军规严格,“军纪严明”,因此“不会发生大屠杀”。

——摘编自李松林《日本学者田中正明篡改松井石根的<战中日记>》等

材料二   近年,南京大屠杀中的幸存者纷纷出来控诉日军的暴行。与此同时,大量的历史档案被发掘出来,包括:大屠杀期间负责指挥处理中国人尸体的日军中佐太田寿男在战后的口供称,“毁尸灭迹的部分就达15万具(尸体)”;1990年在德国档案馆发现的原德国驻华使馆文书,描述了当时留在南京的多国人士目睹的日军暴行,记载长达一百九十余页;1991年,在美国发现的牧师偷偷摄制的日军暴行动态纪录片等。这些独立来源的历史档案都表明“南京大屠杀”这一惨剧的历史真实性。

——摘编自高兴祖《“南京大屠杀”事件研究现状和今后的课题》

(1)材料一中田中正明的观点受到广泛质疑,请尝试从史料实证的角度批驳其观点。
(2)根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二中“历史档案”的可信度,并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对你的判断进行说明。
(3)请为更科学、有效地发挥“南京大屠杀”历史档案的价值提供一些建议。
2024-01-16更新 | 6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出自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被学者认定为传世的宋元话本。话本梗概如下:

南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杨思温“因靖康年间,流寓在燕山(今北京),犹幸相逢姨夫张二官人在燕山开店,遂寓居焉。燕山百姓“虽居北地,也重元宵。未闻鼓采喧天,只听胡笳聒耳”。这里虽不及东京元宵的盛况,也是“街上喧闹“半是京华(东京)流寓人”。东京人有元宵夜插戴花朵的习惯,而燕山的女真孩童、女子头顶耳畔戴着葱、蒜做装饰;东京流行的娱乐方式“三棒鼓”也处处可见。杨思温在一位贵夫人的随从队伍中见到一女子,打扮“好似东京人”,疑其为义兄之妻郑意娘。他跟着对方来到燕山最大的酒楼秦楼。这里“似东京白樊楼一般,楼上有六十个阁儿,下面散铺七八十副卓(同‘桌’)凳。当夜卖酒,合堂热闹”。秦楼也有来自东京酒楼的跑堂(服务人员),杨思温从他们口中得知夫人“常常夜间将带宅眷来此饮酒”。杨思温就此打听到女子的居所,彼此相认。

——摘编自[]冯梦龙《古今小说》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元话本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故事梗概中选取两处情节,指出情节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并简要说明。
2024-01-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合肥市第六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教学质量诊断历史学科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80-2014年中国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化

——据(日)关志雄《从GDP规模的国际比较来看中国崛起对世界的影响》

材料二   《光明日报》1978年5月11日发表了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冲破了“两个凡是”的精神束缚。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从关心群众的整体利益出发,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善和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还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他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看成我们党和国家的“最大的事情”,看成党和人民的“最大的政治”……我国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和农业生产方面进行,以解决吃饭问题。然后逐步从农村到城市、由农业到工业、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由沿海到内地进行渐进式改革。首先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逐步过渡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五位一体”全面发展。

——摘编自聂北茵《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材料三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总体上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有利于我国更好把握国际战略主动权。……进入21世纪以后,世界在多极化发展轨道上的速度明显加快。发轫于20世纪的科技革命仍在加速推进,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类生产生活,同时也为各国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摘编自颜旭《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演进、机遇与路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则材料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改革开放40年成功的“中国密码”。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前我国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面临的新机遇。
2024-04-09更新 | 112次组卷 | 3卷引用:2024届广东省梅州市高三下学期二模考试历史试卷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20世纪以来,西夏文献的出土发现可谓层出不穷。在众多富含研究价值的出土西夏文献中,有一类用西夏文翻译的汉文典籍,学界简称“夏译汉籍”。

汉文典籍与西夏译文对照表

汉文典籍的部分信息西夏文献的译文
《孟子》卷四中的“今有受人之牛羊而为之牧之者”和卷六中的“汤使遗之牛羊两处“牛羊”分别译作“”和“
《孟子》卷六中的“”和“对“稷”和“黍”的翻译均为“
《孟子》卷六中的“农夫岂为出疆舍其耒耜哉”此句译为:“”(农者疆出时农具弃能乎)
李筌注《孙子》第十三《用间》中的“不得耕作者七十万家”此句译为“”,即七十万人耕牧不利
《孟子》卷四中的“古之君子,其过也,如日月之食此句译为:“(古世君子过者日月罗睺掩如)”【注:译文认为日食、月食与罗睺有关,“罗睺”乃梵文的音译】
《孟子》中“孔子”等诸子及学派对“孔子”及其创立的学派“儒家”特用意译,把“孔子”称作“(夫子)”,把“儒者”译作“(士人)”。对其他学派和诸子如墨家、墨子,则采用音译

——摘编自彭向前《试论“夏译汉籍”中的史料价值》


(1)根据材料,结合西夏译文与汉文的不同之处,说明其反映的西夏社会状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夏译汉籍”的当代价值。
2024-01-13更新 | 168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024·河北·模拟预测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朝著令,赋役之法有三……此三道者,皆宗本前哲之规模,参考历代之利害,其取法也远,其立意也深,其敛财也均,其域人也固,其裁规也简,其备虑也周。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以之厚生,则不堤防而家业可久;以之成务,则不校阅而众寡可知;以之为理,则法不烦而教化行;以之成赋,则下不困而上用足。三代创制,百王是程,虽维御损益之术小殊,而其义则一也。

——据陆贽《翰苑集》整理


(1)材料反映了__________(朝代)的__________(赋役制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制度实行的影响。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史料价值。
2024-03-25更新 | 25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年河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猜题卷(三)历史试题
8 . 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涌现出无数典型和英雄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请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1)在收集到的下列两件历史资料(图1和图2)中,哪一件更能印证活动主题,请说明理由。

(2)为更深入的进行探究,搜集到如下三份资料,请对其史料价值进行评估与说明。
序号类别内容
日记王进喜在日记中写道: “我是个普通工人,没啥本事,就是为国家打了几口井,一切成绩和荣誉都是党和人民的,我自己的小本上只能记差距。”
书籍《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湖北人民出版社,1972年。
电影《创业》(以劳动模范王进喜为原型),长春电影制片厂,1974年。


(3)根据下面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时代精神的形成背景。

王进喜大事记

1923108王进喜出生于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家庭
童年时期6岁拉着双目失明的父亲出去讨饭:10岁就进山给地主放牛
1949年一1950玉门解放后,他通过考试在玉门老君庙钻探大队当上了钻工,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
19564王进喜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910王进喜赴京参加全国群英会,看到国没油烧而背着“煤气包”的公共汽车,感慨道: “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
19603东北松辽石油大会战打响,他主动请缨,带领1205钻井队从玉门到达大庆,之后与工友们日夜奋战,甚至跳入泥装池控制井喷,被誊为“铁人”
1969419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发了长篇通讯《大庆精神大庆人),从此, “铁人王进喜”随着“大庆油田”的名字传遍中国和世界
19701115因胃癌在北京逝世,享年47岁
2024-03-20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兰州市2024届高三下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是茶的发源地,相传上古时代的神农氏首先发现茶叶的饮用价值。把茶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而不仅仅作为一种生活需要,是从唐朝陆羽开始的。他的《茶经》影响至今,根据《茶经》的记载,茶起源于巴蜀之地,之后茶叶朝东南西北各方向传播。朝东,日本、高丽有不少僧人和使者来到大唐学习,并携带茶种回国种植;往西,作为商品沿着丝绸之路传到中亚和西亚;往南,到越南、缅甸、印度,大约始于9世纪开始饮用茶;至于北,则是五代和北宋时越过河套地区传到北方游牧民族区域。古代的中央政府利用茶来掌控和协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因而就出现了“茶马互市”。古代的中国茶传播,由于航海技术还不甚发达,除秦汉时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到邻国韩国、日本之外,主要还是陆地传播。来自中国的茶与世界各地的民俗民风融合,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世界茶文化和饮茶习俗。

——摘编自余锋《从茶与咖啡的普及历程看中西方文化及传播差异》

材料二   历代商人,都明白一个基本的经营之道:要做一名成功的商人,就必须掌握整条产业链,而不仅是制造这一个环节。作为最早经营茶叶外贸生意的常家,直接把眼光投向了中国的产茶之地,他们最早开辟了南起福建武夷山等产茶之地,经江西景德镇、南昌、九江,湖北汉口、襄阳,河南南阳、洛阳,山西平遥、大同至张家口,再运往恰克图的绵延数千千米的“茶叶之路”。他们从南方贩茶叶,把制造、包装、加工、运输、批发、零售这整条产业链完全掌控在自己的手中,正是这条高效整合的产业链,造就了以晋商为代表的一代茶商的辉煌的成就。

——摘编自《晋商史料全览》等

材料三   1757年至1842年间,清政府规定西方航海国家只能在广州开展贸易活动,史称“一口通商”时期。广州成为18世纪重要的世界贸易中心之一,也是中国与世界接触的重要口岸。许多西方人通过广州了解这个神秘的东方国度——中国。于是在清代广州口岸,外销画应运而生。清代外销画题材丰富多样,从风景名胜、生活习俗,到家具陈设乃至各行各业的生产情况无不涉及。这些画作当年主要为了满足西方人了解中国的需要,内容大多围绕着广州贸易为中心而延伸到社会各个方面。如今,我们可以在这些画作中看到一个色彩明亮、商业繁荣、市井气息浓厚并且与西方交流紧密的广州。时至今日,外销画留存了1819世纪中国社会的丰富图像,因此被研究者定义为“历史绘画”,具有一般艺术绘画无法比拟的历史研究价值。

——摘编自《18、19世纪广州十三行外销画的现代意义探讨》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后期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并指出明朝后期以来以茶叶贸易为代表的海外贸易的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重要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解读清代广州外销画畅销的原因。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北宋都城东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鼎盛时期人口达150多万。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用“市井最盛”、“不可驻足”等形容东京的城市景象。最热闹的市通宵达旦,人员往来不绝,小贩叫卖声不断,商店连绵不绝,还有大相国寺每月五次的庙会集市。纵观南北的御街两侧,酒楼、茶馆店铺鳞次栉比,城里还有瓦斯、勾栏等娱乐场所,最大的可容纳千人,里面唱戏的、说书的应有尽有。

材料三   今天的开封城有一处公园,名清明上河园,是根据名画《清明上河图》复原建成的,漫步其中,恍若置身于北宋东京的繁华和市井生活。

材料四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从上述材料提取信息,辨析其对研究宋朝历史的史料价值。
2023-10-13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