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道路。这是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的东西,就是资本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因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历史主题,是……

——苑书义《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现在民族危机极端严重,国民党已不能照旧不变地统治下去,因而全国人民和国民党中的爱国分子,又有两党合作的迫切要求。因此,重新整顿三民主义的精神……两党重新合作,并领导人民坚决地实行起来,是完全适合于中国革命的历史要求,而应为每一个共产党员所明白认识的。

——《毛泽东选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1937 年5月)》


材料三: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比较材料二,分析中国共产党在政策上做了哪些调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做出这一调整的原因。概括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要特征。
(3)材料三中“破坏一个旧世界”的含义指什么? 毛泽东在这方面的理论上有什么独特贡献?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材料   明代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自然条件差别甚大,少数民族众多。明初平定西南各省后,承袭元朝的土司制度,“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土司的官职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这些土司官职,大多由各族的首领世袭。土司必须定期向明朝朝贡,明朝也回报以丰厚的奖赏。土司的士兵听从朝廷和都指挥司的调发。

杨氏在播州统治期间,豢养“涅手军”,土官“人皆世禄,自用其法”,任意压迫和剥削统治区内的各族人民。万历年间平定播州土司杨应龙叛乱后,在该地设遵义、平越二府有的地区也先后以各种原因被改土归流。但明朝在推行这一政策时,受到土官的抵制而不断反复。

——摘编自曹大为等主编《中国大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代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的作用。

2019-09-25更新 | 78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安徽省滁州中学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第一次周测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一个国家有三种权力,即立法权力、有关国际法事务的行政权力和有关公民法事务的行政权力。……当立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了。因为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法官就同时成为立法者。如果司法权同行政权合而为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者的力量。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人类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都是不可动摇的人权;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力。

——《人权宣言》

材料三   人人享有自由平等的权利而不论其出身。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中应有“共同意志”,人人遵守。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和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不得转让,不受限制,不准分割。为维护这一主权,必须使人人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四   “以天下之利尽归于己,以天下之害尽归于人。”

——黄宗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孟德斯鸠所主张的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2)依据材料二指出《人权宣言》体现了当时启蒙思想家的哪些基本主张?
(3)依据材料三指出卢梭在国家学说、人权学说、法治学说方面各提出了什么主张?
(4)将材料四与前三则材料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两种思想体系不同的社会条件、根本目的、思想内容及所起的作用。
2019-09-18更新 | 145次组卷 | 1卷引用:2019年安徽省芜湖一中人教版高中历史复习检测: 必修三综合测试三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中国的道路自信源于中国特色革命道路成功实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

——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

材料二   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军打仗。因此,毛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共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和粮食支持战斗,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为主席的“江西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关于中国革命的道路党内出现了怎样的不同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支撑各自观点的主要依据。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深层次原因。
2019-05-12更新 | 1149次组卷 | 24卷引用:安徽省滁州中学2019—2020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周测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5 . 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 (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历代王朝调控中枢权力的基本策略和原则。
2019-01-30更新 | 2746次组卷 | 32卷引用:2015-2016学年安徽合肥中国科技大学附中高二下期中历史卷
6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重庆,有些人认为,蒋介石是靠不住的,是骗人的,要同他谈判出什么结果是不可能的。……我向他们说,你们说的是有理由的,有根据的,积十八年的经验,深知是怎么回事。……但是,这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事情还有另一个方面,还有许多因素,使蒋介石不能不有很多顾忌。
材料二:有些同志问,为什么要让出八个解放区?……我们的方针是保护人民的利益。在不损害人民的基本原则下,容许作一些让步,用这些让步去换取全国人民需要的和平民主。我们过去和蒋介石交涉,也作过让步,而且比现在还大。

——以上材料均摘自毛泽东《关于重庆谈判》


(1)材料一中所说的“许多因素”主要包括哪些因素?
(2)材料二中说“我们过去……也作过让步,而且比现在还大”的表现是什么。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毛泽东参加重庆谈判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太平天国领导人曾对在华的外国使节说:“尔等如帮助满人,真是大错,但即令助之,亦是无用的。”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国(六)》

材料二:平定时不惟英国通商,万国皆通商……(但)害人之物为禁。

——《太平天国文书汇编》

材料三:准尔英酋,带尔人民,自由出入,随意进退,无论协助我天兵歼灭妖敌,或照常经营商业,悉听其便。

——1853年杨秀清等《谕英使文翰》

(1)归纳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

(2)试分析太平天国的外交政策。

2017-12-1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第四单元 第11课太平天国运动作业试卷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党纲领如下:(一)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直至消灭阶级差别;(二)采用无产阶级专政,以达到阶级斗争的目的——消灭阶级;(三)废除资本私有制……

——《中共一大纲领》

材料二:中国共产党为工人和贫民的目前利益计,引导工人们帮助民主主义的革命运动……中国共产党……在这个联合战线里奋斗的目标是:(一)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二)推翻国际帝国主义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三)统一中国本部为真正共和国。

——《中共二大民主革命纲领》

(1)材料一的重大意义是什么?有何不足?

(2)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根据是什么?说明了什么问题?

(3)材料二的内容是否表示中共放弃了“一大”制定的纲领?证据是什么?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务望全国工商各界,一律起来设法开国民大会,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存亡,就在此一举了!今与全国同胞立两个信条道: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材料二:此次沪上风潮始由学生罢课,既由商人罢市,近且将有劳动工人同盟罢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失此不图,将成大乱。

——《淞沪护军使卢永祥电》


材料三:“本日公准曹汝霖辞职,似此可以谢国人乎?……查栖息于津埠之劳动者数十万众,现已发生不稳之象,倘迁延不决,演成实事,其危厄之局,痛苦有过于罢市者”。

——天津总商会急电


材料四:6月3日以后在学生要求下,上海商人罢市。商店门上贴着“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等揭贴。
材料五:运动期间,浦东一带码头工人“全体一致表示,凡遇日本船只抵岸,不为起货,并分发传单,劝导各码头劳动界切实进行”。
(1)阅读材料,此次风潮是指近代史上什么重大事件?引起此次风潮的直接原因是什么?从材料看,参加这次风潮的都有哪些人?说明了什么?
(2)阅读以上材料,分析这次运动后期发生了什么变化。这种变化起了什么作用?这场运动与我们今天哪个节日有关?今天我们纪念它有何现实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法令由一统”“君主言出法随,天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唐六典卷八》门下省侍中条:“凡下之通于上,其制有六:一曰奏抄,二曰奏弹,三曰露布,四曰议……”并在注释中解释“议”云:“谓朝之疑事,下公卿议,理有异同,奏而裁之。”集议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重大的关涉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等诸方面的问题,均可通过一定的程序,成为集议的主题。

——《探讨隋唐时期司法政策》

材料三   明朝正德十四年(公元1519年),明武宗下诏南巡,遭到朝廷百官的集体反对,最终以一百四十六位官员受杖刑,十五人毙命为结果,明武宗最终成行。廷杖作为一种法外之刑,在明朝时期屡屡作为皇帝针对犯颜直谏或忤旨过犯的朝臣而下令在朝廷之上对其实施的一种刑罚,并且规模逐渐愈演愈烈。

——曹毅《中国古代君权制约的理论与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皇帝制度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代门下省的职责。比较材料一、二,分析唐代“集议”机制形成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明两代对“集议”态度的不同说明了什么?
2016-11-27更新 | 380次组卷 | 18卷引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政治史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第四课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作业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