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古代王朝都城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朝代都城及现今地名统计表。

注释:①商代商城原在亳,今河南商丘北,公元14世纪,商王盘庚把瑚蝴壮迁址殷。
②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至洛阳。
③隋唐两代均以洛阳为东都,
④1421年,明成祖朱棣把明代商嗡从应天(今南京):迁到北京。
⑤1644年,清军入关占领北京,清政府把高强郎氇归匕京,开始了对全国的统治。
阅读表格,从中分别提取中国古代王朝都城选址的两项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予以说明。(要求:信息准确,史论结合。)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列表格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发展演变简表。

时期录取数量或方式考试内容考试程序
唐代进士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一二诗赋、儒家经典、法律、文字、算学等武则天时,初设殿试,但未形成定制
宋代录取名额大为增加儒家经典为主,儒家经典可依据多种注疏考试分解试、省试、殿试三级;殿试成为定制,录取权由皇帝直接掌握
明代开始实行南北榜,即南北方的学子,按照其所处的地域进行排名,分别录取出贡生后,再统一参加殿试。命题范围只限于四书五经,答卷只能以朱熹的注释为主士人需先入地方学校为生员或入国子监为监生,再通过乡试、会试、殿试而入仕
结合材料与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围绕“科举制度与社会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1-10-16更新 | 238次组卷 | 46卷引用:广东省汕头市金山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8月)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3 . 某历史兴趣小组举行以“唐朝的兴衰”为主题的探究活动,搜集到以下材料,并提出了一些探究问题,邀请同学们帮忙解决。

(经济发展篇)

材料一唐太宗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

时间人口数(单位:万人)
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649年)1900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26年)4142
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4532
唐玄宗天宝二十三年(755年)5291
唐玄宗上元元年(760年)1699
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1576

(走向衰亡篇)

材料三公元755年12月,边镇将领安禄山、史思明见朝廷空虚,联合同罗、契丹、突厥等民族组成共约15万士兵,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发动了长达8年的战乱。……战乱对中国后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对外关系的发展均产生了极为深远而巨大的影响。


(1)从材料一的内容中,你发现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在经济上采取了哪些为民获利的措施?
(2)根据材料二表格中的相关数据分析,从649年至742年,唐朝人口数量呈现什么趋势?出现这种趋势的原因有哪些?
(3)材料三中的“战乱”指的是什么?这场战乱导致强大的唐帝国由强盛走向衰亡,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统治者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国家富裕、人民幸福?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不待贾(买卖)而足……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史记货殖列传》

材料二   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

——《陆游集》

材料三   北宋科举入朝做官的官员统计

前期中期后期
人数比例人数比例人数比例
北方27884.5%27463.9%12140.3%
南方5115.5%15536.1%17959.7%


(1)从材料一到材料二体现了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2)材料三表格所示内容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5 . 夏、商、西周是我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时期,社会经济和文化取得了巨大飞跃,给湖人留下了宝贵的财富。某兴趣小组以“王朝更替制度创新“为主题进行探究活动,请你参与其中。
(王朝更替)
(1)请你完成表格,记住夏、商、西周三代的更迭。

朝代

建立时间

开国君主

都城

亡国君主

阳城

约公元前1600年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镐京

周幽王

(制度创新)

材料一: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材料二:(周)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请回答:
(2)材料一中“天下为家”的局面从谁开始的?这一局面反映了我国古代哪一制度的出现?
(3)材料二反映的是周朝什么制度?该制度实施下受封者该履行什么样的义务?周朝实施该制度有什么样的作用?
6 . 上海与广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4—1856年中国经由广州和上海与英国进出口贸易额货值表(美元)

年份

由英国进口的贸易额

对英国出口的贸易额

广州

上海

广州

上海

1844

15500000

2500000

17900000

2300000

1850

6800000

3900000

9900000

8000000

1852

9900000

4600000

6500000

11400000

1853

4000000

3900000

6500000

13300000

1854

3300000

1100000

6000000

11700000

1855

3600000

3400000

2900000

19900000

1856

9100000

6100000

8200000

25800000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第34页

注:表格以对英国贸易为比较依据,主要因为英国是19世纪中期对华贸易的主要国家,其进出口货值占各国对华进出口货值的70—90%。

材料二:乾隆年间,国内沿海和长江沿岸各地往来上海的船只已数以千计。国内外运来的货物,一部分从上海直接运往苏州、杭州等地销售,大部分则等待转口贩运。这时的上海港,已经成为国内外、南北方海上贸易的中转站,至嘉庆、道光年间,随着海运漕粮之路的开辟,……被誉为“江海之通津,东南之都会”。

——华师大版拓展型教材《高中历史》第15课

材料三:从内地到广州的地形主要以山地为主,其运输方式主要为“人背马驮”,陆路运输平均每包生丝每200英里需纹银13两(6包生丝约重一吨),每百箱茶叶(约重一吨)运费为纹银12两。纹银一两约等于6先令2便士,该项费用可折合为生丝每吨运费约24镑,茶叶每吨运费约21镑。与这些运费率相比,同样的距离,如果经由水陆运输至上海,茶叶和生丝平均每吨运输费约14镑,其节约费率约35—40%。

——(美)罗兹·墨菲《上海——现代中国的钥匙》

材料四:经一次兵事,则租界繁盛一次。

——姚公鹤《上海夜话》


(1)从材料一的表格中可以提取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表格呈现出怎样的趋势?
(2)依据以上材料与所学知识,请你综合分析出现这一趋势的原因。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与演变

阶段演变
秦朝①确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颁布《秦律》②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汉朝①②③
隋唐①实行三省六部制②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北宋①解除禁军将领的调兵权;建立禁军
②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权力;派文官到地方做知州,与通判互相牵制;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
明清①明朝废丞相、设内阁,相权分六部,地方设三司分权
②清朝前期设南书房,后设军机处③实行八股取士

(1)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将表格补充完整。

(2)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体现了哪两对矛盾?其发展趋势如何?

材料二   在大约10年的时间里,有近5000名公民,即30岁以上公民的四分之一左右,担任过负责为公民大会决定议案、接待外来使节、负有重要监督职责的议事会议员……正因如此,雅典民主政治也成为一种迄今为止公民最广泛参与国家管理的制度。

——晏绍祥《雅典民主政治的危机与民主信仰的重塑》

(3)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体现了怎样的政治体制?依据材料二概括其特点。

8 . 【世界文化遗产荟萃】1956年,新编《十五贯》的演出“救活了”濒于消亡的昆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听昆曲先得记熟曲文;自然,能够通晓曲文里的故实跟词藻那就尤其有味。这又岂是士大夫阶级以外的人所能办到的?当初编撰戏本子的人原来不曾为大众设想。

——叶圣陶《昆曲》(1934年)

材料二   (新编《十五贯》)删去了原作中的“宿命论”、“因果循环”以及“忠君”思想等……许多台词,都是重新写的,同样的意思,却换成了浅显平易的文言,使语言更加生动和口语化,增强了《十五贯》对于大众的适应性。

——刘遗伦《从昆曲〈十五贯〉的改编看新中国初年的戏剧改革》

材料三   《十五贯》所表现的这一案件,正是集中地反映了……坚持实事求是的唯物主义精神,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这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是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的。

——黄源《昆曲〈十五贯〉编演始末》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分析《十五贯》重新编演前后的变化,完成下列表格(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比较项
时间
观众群体思想内涵表达方式
重新编演前        ▲                ▲        
重新编演后        ▲                ▲                ▲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昆曲极盛的起讫时间。
(3)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编《十五贯》让昆曲重新焕发生命力的原因。

9 .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中国人民奋起反抗列强侵略,救亡图存,努力争取中华民族的复兴。

随着国民革命时期反帝运动不断趋于高涨,列强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放弃固守条约特权的立场。南京国民政府利用这一有利形势积极开展改订新约的“修约外交”。1928年7月,中美两国代表经秘密谈判之后,宣布废除中美间的片面协定关税制度。其他国家也陆续承认中国关税自主。抗战期间,中国对日、意、德法西斯三国宣战,并宣布废止与三国的一切条约。同时还促使美英等国放弃治外法权。1942年10月10日,蒋介石宣布,美、英等国已“表示愿自动撤销在华治外法权及其他有关权益”。

—摘编自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讲》

(1)依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时间所废除的不平等条款废除的原因
1928年
1942年领事裁判权(或“治外法权”)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根据不平等条约强行割占台湾。这是殖民时代强权政治的产物。二战结束后中国政府收回自己的固有领土,符合人类正义原则,也是有国际法依据的。1943年12月1日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于中国之领土,满洲、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首脑在《波茨坦公告》第八条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上述具有国际法律效力的文件,决定了战后日本将台湾归还中国的事实。

—摘编自熊志勇苏浩《中国近现代外交史》

(2)台湾是如何被日本帝国主义强占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决定台湾最终归还中国的各方面因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及其解决的道路,取决于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近代中国没有按照正常的规律从封建社会发展到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走上了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道路。这是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相结合的结果。压迫和阻止近代中国社会向前发展的主要东西是帝国主义国家的资产阶级和中国的地主阶级。

——《论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


材料二 中国缺少的东西固然很多,但是主要的就是少了两件东西:一件是独立,一件是民主。这两件东西少了一件,中国的事情就办不好。一面少了两件,另一面却多了两件。多了两件什么东西呢?一件是帝国主义的压迫,一件是封建主义的压迫……因此,我们要破坏帝国主义,要破坏封建主义。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的宪政》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主题是什么?提出这一主题的依据是什么?
(2)根据下列表格的提示写出其中字母代表的历史含义。
大事件主要领导人革命的性质主要历史意义
A洪秀全反封建反侵略农民运动沉重打击了清王朝封建统治和外国侵略者
辛亥革命孙中山BC
南昌起义周恩来、贺龙等新民主主义革命D

(3)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是怎样创造性地将中国革命引上胜利的道路的?
(4)你从上述材料和民主革命的大事件中得到什么启示?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