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6 道试题
1 . 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行为和过程,是社会进步、生产发展的基本前提。时代不同,人们的消费观念也不同。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国朝士女服饰,皆有定制。洪武时律令严明,人遵划一之法。代变风移,人皆志于尊崇富侈,不复知有明禁,群相蹈之……今男子服锦绮,女子饰金珠,是皆僭拟无涯,逾国家之禁者也。……望其服,而知贵贱;睹其用,而明等威。今之世风,侈靡极矣”

——(明)张翰《松窗梦语》

材料二   一位研究新消费主义的学者断定:“新消费主义使得各阶层开始购买它们从前从未有机会购买的、甚至比以前更大范围的商品。……社会模仿的巧妙使用使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使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事实上,时尚及其利用者提高了人们‘金钱准则’的水平。”大众消费主义正是以这种方式出现在18世纪的英国的,它已变成全球20世纪的社会标志。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某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数据(按百分比%)


——相关年份《安徽统计年鉴》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体现出的消费观念。并指出这一消费观念反映的社会现象。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世纪末至20世纪上半期西方消费观念形成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概括这一时期某省城镇居民消费观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
(4)综上所述,你认为影响不同时代消费观念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2 .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祖国的工业化做出了长期不懈的努力和探索。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当时清政府财政因巨大的赔款陷入严重的困境,兼以官办工业毫无成效,无一不是亏蚀累累。它不得不在1895年命令各省督抚对所办局厂“亟应从速变计,招商承办”,借以缓和国内阶级斗争。不久,它又命令各省设立商务局,主持设厂;颁发章程,奖励民营,从立法上奖励私人投资设厂。

——张国辉《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企业》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政府对官办和民营工业分别制定了怎样的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这些政策主要目的是什么?

材料二   怎样搞工业化是民国南京政府主要思考的问题,工业化的重点一开始就被确定在重工业上。……至于具体操作,最突出的是政府于30年代新组建了资源委员会,从资源委员会1936年和1937年的实际建设活动来看,主要集中在与军事工业密切相关的钢铁、冶金、燃料、电力、机械、电器、化学等基本工业领域,其活动地区是以江西、湖南、湖北为中心并及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

——陈勇勤《中国经济史》


(2)材料二中,国民政府的工业化政策有哪些特点?并分析其影响。

材料三   率先由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时代,是继工业1.0机器代替人工时代、工业2.0的流水线时代、到工业3.0高度自动化时代,又一个新纪元的开始。数据化、智慧化、网络化成为工业4.0的关键词。2014年11月4日,中国首套工业4.0流水线亮相第十六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这标志“中国制造”将逐渐向“中国智造”升级。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我国工业4.0时代的有利国内外经济条件。
(4)综上,概括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水平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万物皆有此理。理皆出一源。……如为君须仁, 为臣须敬,为子须孝,为父须慈,物物各具此理,而物物各异其用,然莫非一理之流行也。

——《朱子语类》

材料二 清朝学者赵翼的《陔余丛考》,对历代正史中受儒家伦理熏陶而累世同居的、并受政府褒奖的孝义之家的代表人物进行统计,以宋朝的人数最多。(转引自樊树志著《国史十六讲》P.166)宋代士绅阶层人数增多,常常通过教育进行规训,以家规、家礼、族规、乡约之类的规定,通过童蒙读物的传播、甚至通过祭祀以及仪式中常常有的娱乐性戏曲、说唱,把上层人士的知识、思想与信仰、广泛地传递到了民众之中……

——葛兆光著《中国思想史》第二卷

材料三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日:“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刺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日:“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后之人主,既得天下,唯恐其祚命之不长也,子孙之不能保有也,思患于未然以为之法。然则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是故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属于我也;宋解方镇之权,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而亦可谓之法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   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在本质上仍是儒家的模式,但是在这一模式内部注入了时代的气息,是传统与时代、实验与经验的结合。

——黄晓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政治思想》


(1)材料一中,朱熹对道德规范提出了什么新的见解?分析其产生的历史影响
(2)依据材料二,宋朝是怎样推动理学思想逐步深入到古代中国社会各地区、各阶层的?
(3)材料三中黄宗羲提出了什么样的主张?这是一种什么思想?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为儒学注入了怎样的时代信息?分析这些“时代信息”出现的背景。
4 .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民国建立至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进入民族工业发展的“黄金时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发展新式工业的过程中,一些官员以官方代表的身份担任了监督、经理等职位,并在政府的鼓励下充当了投资者。从60年代起,先后有王韬、郑观应等人不断鼓吹新的社会价值观,对商业的重视甚至有点夸张。这种新的价值观终于在1903年得到官方确认,于是从传统社会中逐渐分化出一个工商业精英集团

——摘编自许纪霖、陈迭凯主编《中国现代化史》

材料二   中国历年新设商办面粉业数据统计表(1914—1923年)

年份家数资本(千元)创办人或企业代表
1914—19186310658荣宗敬、荣德生等
1919—19236517627

——摘编自杜恂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中国政府》

材料三   北伐后的六年,国民政府的所作所为虽多为人所诟病,但并非无心国家建设。1929年政府制订经济建设方案,侧重工业,自1932年开始积极施行。原则上重工业、基础化学、基础矿业归中央政府举办,轻工业由人民经营,政府予以扶植奖励。到1936年,棉纱进口下降至1928年的38%,棉布进口下降至20%,同年钢铁机器进口各约增加20%。

——摘编自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分析近代中国“工商业精英集团”形成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民族面粉业在一战后的发展态势和内在动因,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民族工业十年的发展对近代中国民主革命进程的影响。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南京国民政府推行的经济政策,依据材料数据说明其施行的效果。
2017-04-01更新 | 186次组卷 | 20卷引用:2019年天津市蓟州区擂鼓台中学高三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鲜的存亡与中国的安危是密切关联的。唇亡则齿寒,户破则堂危。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的抗美战争不止是道义上的责任,而且和我国全体人民的切身利益密切地关联着,是为自卫的必要性所决定的。

——《各民主党派联合宣言》(1950)

材料二 我也深知,在美国的眼里,印度支那正是我们遏制政策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一座冷战中至关重要的堡垒。……在担任国防部长之后两方面事态的发展强化了我考虑越南问题的思路:古巴与苏联之间关系的日益密切,和苏联在柏林进行的新挑衅。两者似乎都标志着共产党人咄咄逼人的进攻态势。按照这一思路来考虑问题,在越南加强美国的势力就似乎是合乎逻辑的了,因为,越南的丧失以及其后的多米诺现象,极有可能使我们失去整个东南亚。

——美国前国防部长罗伯特·S·麦克纳马拉

(指南越政权)是我们的产儿,我们不能抛弃它,不能无视它的需求。如果它丧身于威胁它的任何致命危险——共产主义、政治混乱、贫困等等——那么美国将不无理由地要承担责任,我们在亚洲的威望就会降到新的低点。

——约翰·肯尼迪

材料三 19735月,彼尔德伯格俱乐部年会召开。会议的主题是如何应付美元颓势,夺回失控的金融战场主导权。国际银行家们提出了一个惊人的计划:让国际油价上涨400%!这个计划的关键是挑动埃及和叙利亚进攻以色列,美国对以色列的公开支持会激怒阿拉伯人,使其对西方实行石油禁运,最终导致石油价格暴涨。   1973106日,叙利亚、埃及向以色列发动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华盛顿在战争期间的表现和战后基辛格(时任美国国务卿)著名的“穿梭外交”都精确地执行了彼尔德伯格5月会议的路线。1975年,欧佩克的部长们同意只用美元进行石油结算。石油价格暴涨导致了石油贸易结算对美元需求的暴涨,使美元在国际上重新获得有力支撑。随后而来的高油价时代,造成了西方各国高达两位数的通货膨胀,人民储蓄被大幅洗劫,更为不幸的是毫无防范意识的发展中国家。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统计,1974年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赤字达到了350亿美元,相当于1973年的4倍,与石油价格上涨成比例。                                             

——摘编自宋鸿兵《货币战争》

材料四   1947220日,英国首相艾德礼在下议院发表对印度政策声明,宣布至迟在19486月前把政权转到“负责的印度人”手里,并选派蒙巴顿到印度办理交接事务。

——陈庆军《世界近代现代史精要》

19477月,蒙巴顿公布了《印度独立法案》,主要内容为:印度分为印度教徒的印度斯坦国家和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国家;各土邦有权选择加入哪个自治领土,抑或两者都不加入,保持原来与英国的关系,但不能自治。

材料五印度总理尼赫鲁的祖籍就在克什米尔。他曾说:“没有克什米尔,印度就不会在中亚的政治舞台上占据一个重要的位置。”克什米尔是“亚洲的心脏”。


(1)从材料一中可以看出,中国人民参加朝鲜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其性质如何?
(2)根据材料二分析说明美国发动越南战争的原因及越战对美国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的经济、政治原因。根据材料分析,第四次中东战争后石油价格暴涨的影响。(依据材料提取信息)
(4)材料四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依据材料指出印巴分治的原则,并说明英国的重要目的。
(5)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印巴之间长期对立和战争的原因。(注意原因类的分析方法)
2020-03-17更新 | 47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3月学生学业能力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6 . 在社会学上,社会转型主要是社会结构的整体性、根本性变迁,其具体内容至少应该包括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代学术界认为宋朝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有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史实指出宋代在“信息革命、金融革命、商业革命”方面的具体表现。
材料二:据资料统计:在明朝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
(2) 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没有形成强大的日后能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 18—19世纪的欧美各国属于典型的社会转型期。请从经济、政治方面变化的角度归纳其转型的表现
材料三:美国著名学者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所著的《全球通史》中写道: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中,曾有过三次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大革命。第一次发生在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在1911年……;第三次则发生在1949年……。
(4)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转型及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