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 道试题
1 . 学习、借鉴和传承、创新是中国思想发展的重要特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 “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日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子》等

材料二:后代的人们,由其现实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他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

材料三:佛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厌;老氏之失,出于自私之巧。厌薄世故,而尽欲空了一切者,佛氏之失也;关机巧便,尽天下之术数者,老氏之失也。……佛老之学,不待深辨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

——《朱子语类》

材料四:至论天下之理,则要妙精微,各有攸当,亘古亘今,不可移易,噍古之圣人为能尽之;而其所行所言,无不可为天下后世不易之大法。

——朱熹《行宫便殿奏札》

        前三代,吾无论矣:后三代,汉、唐、宋是也。中间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固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卷》

材料五: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先秦儒学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在加强君主专制措施方面有何不同。并从它们创立时的思想来源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
(3)根据材料三,说明宋儒对待“佛老之学”的态度。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贽与朱熹的观点有何不同?
(5)材料五反映了黄宗羲的何种主张?具体措施是什么?
2 . 近代以来,中国人对美国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在1817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广总督蒋攸鼯在奏折中就谈到美国民主制度,内称:“该夷并无国主,止有头人,系部落中公举数人,拈阄轮充,四年一换”。

——熊月之《民主制度在晚清的最早解读》


(1)材料一中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有何偏差? 据所学知识分析其主要原因。

材料二 “于是十三领地,分为各州。咸以自由民权为宗旨。定宪法。置大统领一人。总理庶务。一千七百八十九年三月四日。首选华盛顿为初次之大统领。成北阿美利加合众国。合众国之独立。实出于国民之爱权利。爱自由。不稍受暴政之压制。奋力以获得胜利。其事业光昌。赫耀伟大。国民之举动也。且当时建比伟业者。皆由智者义勇之士。

——《万国历史》光绪28年(1902年)上海作新译书局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对美国民主制度的认识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这一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材料三   “美国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因为按照宪法规定,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权利和被选举权。……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工人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美国的政治制度保障了美国有产阶级的利益,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为的是地主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实为剥削的自由。”

——人民教育出版社《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1958年

材料四、“联邦制……避免过度集权的弊端。”“三权分立……防止独裁的出现。”“1787年宪法……突出分权与制衡的原则,以避免权力过于集中,体现了一定的民主精神。……仍然存在着不足,后来,陆续以修正案的形式加以弥补。”

——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必修一》(高级中学课本)2007年


(3)材料三和材料四对美国政治制度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结合国际、国内背景的变化,分析产生这种不同态度的原因有哪些?
2020-07-20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市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历史学界关于夏仍有争论,二里头文化的考古发现推动中华早期文明的探索不断深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长江黄河与西辽河考古学文化年表

地区年代(距今(2019年)长江上游黄河上游黄河中游黄河下游长江中游长江下游西辽河
6000仰韶文化早期北辛文化汤家岗文化马家浜文化赵宝沟文化
6000—5800仰韶文化庙底沟文化类型大汶口文化早期大溪文化崧泽文化红山文化
5800—5300
5300—4700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晚期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屈家岭—石家河文化良渚文化小河沿文化
4700—4300庙底沟二期文化
4300—3800宝墩文化齐家文化中原龙山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后石家河文化钱山漾广富林类型雪山二期文化
3800—3500三星堆文化寺洼文化二里头文化岳石文化马桥文化夏家店下层文化
二里岗文化

材料二   二里头遗址的聚落面积已达300万平方米以上,宫殿区(约12万平方米)出现纵横交错的大路,兴建起了大型宫室建筑。宫殿区以南有手工业作坊区,铸铜作坊和绿松石作坊可能都已开始生产贵族用奢侈品。二里头文化的分布范围首次突破了地理单元的限制,几乎分布于整个黄河中游地区。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有了接触,源自中亚地区的作物、家畜以及青铜冶金技术,在这个时期陆续传入了并被我们加以改造和提升。

——摘编自许宏《最早的中国》

材料三   中国考古学因重建古史而起。殷墟使用甲骨为材料   占卜,得以保存。二里头时期应该是有文字的,但如果是竹简木牍或帛书,很难保存三千年。所以,当考古学家在历史记忆中夏的时空范围找到二里头时,争论无可避免。

——摘编自孙庆伟《追迹三代》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你认为黄河流域哪些考古文化遗存与二里头文化存在文化传承?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里头文化考古发现的实质,概括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的特征。
(3)据材料三,指出重建二里头文化的重要依据。进一步科学解读二里头文化,还需要继续使用什么方法?
4 . 经济政策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作出调整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武帝时期,由于财政危机,国家取消行之已久的盐铁 特许制度,由政府自行经营盐铁。其时,王国的问题已经解决,山海资源的垄断权已全部收归朝廷。盐铁官营,国家不仅占有原有盐铁商人的利润,而且把农民对盐铁的消费纳入到国家的财政时常。国家一旦控制了盐铁 ,大量为豪族地主所隐占的人口,在盐铁官营之下,不得不出高价食官盐、用官铁,等于是向国家交税。“天下之利”尽由国家掌握,将商人排斥于流通领域之外,本质上是国家通过商业独占以榨取农业赋税的一种方式。
——摘编自程念琪《国家力量与中国经济 的历史变迁》
材料二 至两宋时,国家建立了渐趋完善的商税制度,从而以法律的形式承认了民营商业的存在及其合法性,而商税也在很大程度上提供了国家维持庞大的官僚机构正常运行和两宋王朝赡军养兵的巨额费用。“以朝廷雄富,犹言采山煮海,一年商利不入,则或阙均需”。“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唐宋以来,商业镇市的崛起和繁荣所带来的商税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显得越来越重要。宋代设镇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官府积极促进镇市的设置。“州县官凡有所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
——摘编自冯芸 吴臣辉《宋代商税制度的确立与国家商业政策的调整》

(1)结合材料,分析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营的背景和作用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两宋时期政府商业政策的调整并分析其原因
(3)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以社会经济与政策变迁为视角,解读赋税结构的变化。(10
分)(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