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2020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

材料一   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612月毛泽东作《祭黄帝陵》文

材料二   不论我们对这一事件的动机及政治背景做何评论,都必须承认这一点,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真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

——斯诺《红星照耀中国》

材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彻底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殖民奴役中国的图谋,有力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彻底洗刷了近代以来抗击外来侵略屡战屡败的民族耻辱!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中华民族赢得了崇高的民族声誉!

——习近平在纪念抗战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所说的“救国良方”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单梳理材料一中“救国良方”的形成过程?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归纳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2020-11-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延安市黄陵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本部)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历经苦难的民族更加珍爱和平。近代史上,中国曾两次遭受日本侵略,中华民族众志成城,不仅血洗了民族耻辱,也维护了世界和平,守卫了人类正义。高二同学为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组织论坛,搜集了相关材料,请你依据材料回答问题。
【识图读表,释史明义】

(1)请依据知识结构图的逻辑,结合所学完善此图。A处应填写        ,B处应填写        ,C处应填写        
【史料印证,论从史出】

材料一   西安事变可以说是一件不幸中的幸事,既帮助统一了国家,也停止了内战。蒋中正(介石)不再被看作是抗击日军的绊脚石,而是具有新使命的民族英雄,领导祖国统一战线抵抗外来侵略。

——徐中约《中国近现代史》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讲话


(2)材料一中说蒋介石承担了“领导祖国统一战线抵抗外来侵略”的使命。请举一例印证这一说法。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
【中外链接,知史通今】

材料三   


——艾青《人民的狂欢节》(1945年8月)

材料四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他们可以毫不费力地把这些地方打下来,他们并且可以一直冲向中东……和德国配合起来,举行一个大规模的夹攻,在近东会师,把俄国完全隔离起来,割吞埃及,斩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

——罗斯福


(3)材料三体现了中国人民遭受百年屈辱的悲愤情绪获得释放时的欢乐心情。请你指出日本无条件投降为什么能使民众如此狂欢?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3 . 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不懈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卓越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孙中山先生一生追求真理,始终与时俱进。孙中山先生十分关注俄国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的传播,敏锐地认识到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变革的重要影响,赋予三民主义思想以新的内涵。

——胡锦涛在孙中山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   从革命斗争的这种失误教训中,毛泽东同志深刻认识到,面对中国的特殊国情……不能以教条主义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紧紧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响亮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伟大号召,领导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以来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基础上,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十月革命后“与时俱进”的举措及影响。
(2)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出毛泽东“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个具体事例。
(3)材料三中“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属于哪个重大理论成果?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4 . “如何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是近代以来的伟大命题。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1905年)

材料二   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毛泽东《纪念孙中山先生》(1956年)

材料三   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1979年)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为哪一革命组织的革命纲领。孙中山后来将这一革命纲领进一步阐发成什么理论?为了保护革命成果,他努力促成制订了宪法性质的文件是什么?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先生革命事业”的性质是什么。“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标志是哪一件重大历史事件?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毛泽东同志开辟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具体做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走出了一条怎样的“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
2020-05-27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2015年是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材料一: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

——1936年12月毛泽东作《祭黄帝陵》文


材料二:敌人见狡猾惯技已不生效,乃于七月七日凌晨五时向我宛平守军开始攻击。……于是所谓“七七“事变的卢沟桥事件,便这样的扩大了。而中国人民抗战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也就这样揭开了。

          ——蒋星德《冯治安将军关于“七七”事变的回忆》


材料三: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毛泽东所说的“救国良方”是什么?说明其得以实现的根本原因。
(2)材料二中的“七七”事变发生于哪一年?它标志着中国的抗战进入怎样的阶段?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分别举出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战例。

6 . 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实现了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巨变,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10月10日是辛亥革命10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有个学生写了一篇小论文。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正式大总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以青天白日旗为国旗,3月颁布《中华民国约法》。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政府实行总统制和三权分立制度,以中华民国纪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主共和观念从此深入人心。

材料二从2010年初开始,一场辛亥革命百年庆典主办权的争夺战在武汉、广州、南京等城市之间展开。

材料三100多年前,以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发动了震惊世界的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1)材料一的小论文当中有几处错误,请找出并纠正。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中的几个城市争夺庆典主办权的主要历史原因。

(3)材料三中“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是指什么?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什么样的辛亥革命精神?

2017-12-15更新 | 110次组卷 | 6卷引用:岳麓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5课辛亥革命同步练习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15年是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70年来我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以缅性历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87年7月7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建成开馆,坐落于北京卢沟桥畔的宛平城内。馆正前方抗战广场中央矗立着象征中华民族觉醒的“卢沟醒狮”,广场中轴线两侧各分布着7块草坪,寓意七七事变爆发地和中华民族的十四年抗日战争。

材料二   卅万亡灵,饮恨江城。……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捐躯洒血,浩气干云。尽扫狼烟,重振乾坤。……永矢弗谖,祈愿和平。中华圆梦,民族复兴。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铭文

——节选)

材料三   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中国邮政发行纪念邮票(小型张)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十四年抗日战争”的历史依据。

(2)材料二中“兄弟同心,共御外侮”指的是什么?分别举出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的一个战役,以彰显中国人民在抗战中“捐躯洒血,浩气干云”的气概。

(3)材料三中纪念邮票展现了怎样的时代内涵?抗战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8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军队阵亡人数统计表
年代
阵亡人数
1937
125 130
1938
249 213
1939
169 562
1940
339 530
1941
144 951

——摘自《抗日战争研究》1997年第3期
材料二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于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毛泽东《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改变了国家的命运,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创造了历史契机。……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抗日战争的胜利,还结束了日本在台湾50年的殖民统治,使台湾回到祖国怀抱。中国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中国参与发起成立联合国并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李长春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根据材料一,如何评价国民党正面战场?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