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7 道试题
1 . 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某校学生对此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请你帮他们解决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问题。

一、战争的背景

材料一 1793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觐见中国乾隆皇帝,以下是期间英国的礼单和中国的回礼单。

礼单一(部分):天文仪器有天体运行仪、地球仪、望远镜、气候架等,工业品有棉织品、钢铁制品,军事装备有毛瑟枪、装备有110门火炮的巨型战舰模型等。

礼单二(部分):珐琅、珍宝、玉器、漆器、花缎、画册、鼻烟壶、扇、签,普洱茶48团,茶膏9匣和各色食品等。

——据《1793乾隆英使觐见记》等材料整理

二、历史的转折

材料二   结合所学知识不平等条约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条约名称签约时间签约背景(战争)历史意义
《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材料三   大陆政策是日本自明治维新后,“不甘处岛国之境”,立足于用战争手段侵略和吞并中国、朝鲜等周边大陆国家的对外扩张政策,是日本近代军国主义的主要特征和表现。该政策于19世纪80年代趋于成熟。

三、历史的反思

材料四 1843731日,美国公使顾盛来到中国,进呈皇帝的礼品有航海地图、地球仪、六轮手枪、步枪、蒸汽战舰及蒸汽挖掘机模型,还有关于构筑要塞、造船、海陆军战术、地质、化学等方面的书籍,但都被清朝官员视为“奇巧淫技”给谢绝了。186010月,英法军队闯入圆明园。让英国人十分意外的是,当年马戛尔尼送给乾隆皇帝的那些标志着进步和文明的礼品,都原封未动地堆在那里,上面落满了灰尘。


(1)材料中哪一个是英使进呈中国皇帝的礼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张礼单表明18世纪末中、英社会文明进程有何显著不同。
(2)完成材料二的表格。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大陆政策”在19世纪90年代在中国的主要表现。该行为对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这段材料对我们有何警示意义?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名称时间发动国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鸦片战争18401842《南京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18941895日本
19001901德国等8《辛丑条约》

材料二   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

——《中共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三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自交战以来……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惨害所及,真未可逆料……此朕所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四   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罗斯福


(1)填写材料一中的表格。
(2)结合抗日战争的史实,从政治、军事两个方面论证材料二中的观点。
(3)依据材料二、三,分析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重大意义。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3 . 下表为关内地区与东北地区机制福布进口心最号平均连口根革变动示意园。(进口单位:匹)

提取图中关于关内与东北相比较的数据特征一处,并分别做出合理解释。(提取特征准确,解释史论结合,逻辑通顺)
2021-11-0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十校2022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现在把中国传统政治,扼要再加以一番综括的叙述,如下表所示。

序号叙述
因中国是一个大国,求便于统一,故不得不保留一举国共戴的政治领袖即皇帝。又因无法运用民意来公选,因此皇位不得不世袭。要避免世袭皇帝之弊害,最好是采用虚君制,由一个副皇帝即宰相来代替皇帝负实际的职务及责任。明清两代则由皇帝来亲任宰相之职,只不负不称职之责。政府与皇室划分,此直至清代皆然。宰相负一切政治上最高而综合的职任。对于皇帝之谏诤责任及最高命令之覆审与驳正权,交付与给事中与谏官。此两官职,唐代隶属于宰相,宋以后至明渐成独立机关,清代则废止不复设
中国传统政治,论其主要用意,可说全从政治的职分上着眼,因此第一注重的是选贤与能,第二注重的是设官分职。选拔人才的责任,自汉至唐之辟举,交付与各级行政首长自行择用其属员。考试权交付与礼部与吏部,宋代以后则专在礼部。考课成绩升黜官吏权则交与吏部。监察弹劾权交付与特设的独立机关。唐代有御史台,下至明代有都察院。职权既定,分层负责,下级官各有独立地位,几乎政府中许多重要职权都分配在下级,而由上级官综其成,宰相则总百官之成

——摘编自钱穆《国史新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传统政治的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中国传统政治。
5 . 现代中国外交

材料一   尽管尼克松在咨文中说了一大堆玩弄词藻的空话,但他仍然无法掩盖美帝国主义危机重重、日益没落的处境。同时,这两个咨文表明,美帝国主义在力不从心的情况下,还要继续进行挣扎,对内加强反动统治,对外坚持侵略扩张,企图扭转内外交困的局面。

——1972年1月30日人民日报社论

苏修先生们,你们在全世界干尽了横行霸道的勾当,充分暴露了你们超级大国的丑恶面目。……老实告诉你们,中华人们共和国既然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我们就要坚决同第三世界的国家和人们站在一起,同一切爱好和平和主持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站在一起……你们想在联合国干坏事而不遭到中国的坚决反对,那完全是痴心妄想。

——1972828日人民日报社论

材料二   下表记录了二战结束后的70年来,美国对中国的6次重大战略误判

第一次误判共产党和国民党,谁能赢得中国?
第二次误判中国人敢出兵朝鲜吗?
第三次误判苏联解体,下一个垮台的是中国
第四次误判“市场化”必然使中国“自由化”
第五次误判中国将在“崛起”中“崩溃”
第六次误判中美关系是“第二场冷战”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此时外交的基本态度,体现出新中国外交政策的什么趋势?
(2)据材料二从美国角度分析导致其六次战略误判的原因。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使美国第三次战略判断成为误判?
6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据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中国——发明和发现的国度》一书统计,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以上源于中国。如下表:

年代科技发明(件)中国世界其他国家
百分比百分比
公元1~400年452862%1738%
公元401~1000年453271%1329%
公元1001~1500年673857%2943%
公元1501~1840年472194%45396%

材料二   


材料三   1961412日,苏联发射了宇宙飞船“东方”1号(如图),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载人空间飞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科技史上地位。
(2)唐宋时期我国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重要影响的发明是什么?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的影响有哪些?
(3)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在材料二所反映的各领域在世界上具有影响力的科技成就各一个(包括时间、事件和影响)。
(4)材料二、三涉及的新技术是哪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2021-01-2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西安市周至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编纂《四库全书》是继修纂《古今图书集成》之后的一次更大规模的举动。这部大型丛书,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下诏有计划地征求当时国内所有存书起,共花费了十三年时间,集中了大批人力、物力修纂而成。它主要是对重要文献的分类编排与汇辑,它的主要用途是仕途举子学习和参考之用。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却没能收录其中。作为一部丛书,延续了自晋、隋以来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共编辑了从古到当时的3457种著作,计有79070卷。编纂这部大丛书,出力最大的是纪昀,而所动用的抄写人员有一千五百余人。《四库全书》前后共抄写七部,另外还有副本一部。编纂《四库全书》,收书3503种,同时也销毁和删改旧书图书3100多种。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1751年至1772年,狄德罗编写的《百科全书》汇集了伏尔泰、卢梭、霍尔巴赫等160余位作者的智慧结晶。这部书采用了百科全书的形式,反映了当时的一切科学成就,宣传了科学和理性,起到了批评迷信和反对专制的作用。下表为《百科全书派》主要作者及其编纂条目表:

撰写人涉及学科条目代表作
伏尔泰历史学、哲学历史、智慧
孟德斯鸠哲学情趣(品味)
卢梭政治经济学、美学音乐
霍尔巴赫政治经济学、化学、宗教史、自然史
达朗贝尔前言、数学、物理学日内瓦
迪德拉美学、农学、手工艺、政治学、哲学艺术、农业、手工业者、钢、自然法、爱真理者、政治权威

——摘编林硕《从<百科全书>与<四库全书>比较透视十八世纪中法文化差异》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书编纂的相同之处并分别对两书的编纂进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书所透视出的中法文化差异并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