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07 道试题
1 . 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伟大梦想。近代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亡、争取民族独立,实现民族复兴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材料一:

治国之道,在于自强,而审时度势,则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

——李鸿章

材料二:

满清王朝可以比作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经从根本上彻底地腐朽了,难道有人(清朝统治者)只要用几根“小柱子”斜撑住外墙就能使那座房屋免于倾倒吗?我们恐怕这种支撑行为的本身反要加速其颠覆……显而易见,要想解决这个紧急的问题,清除妨害世界和平的根源,必须以一个新的、开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

——孙中山《中国问题的真解决——向美国人民呼吁》(1904年8月31日)

材料三:

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导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位先生,一切政府的迫压,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我们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洋务运动的思想主张、目的以及实践活动。
(2)阅读材料二,指出材料中的“几根小柱子”具体指什么?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说明孙中山为此所进行的努力。
(3)材料中为了建立光明的世界,陈独秀等人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场运动有哪些影响?
7日内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2 . 社会进步推动教育发展,而教育发展也推动着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封建传统教育,发展到鸦片战争以前,已有两千余年的历史,它是封建社会结构下的教育,在教育制度和教育内容上起支配作用的是科举取士制度。这种传统教育,在创造和传承中国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起过巨大的作用。

——摘编自王炳照等编《简明中国教育史》

材料二   1860年冬,主持外交的恭亲王奕䜣奏请设立专门学馆以培养请练外国语言文字的翻译人才,他说:“欲悉各国情形,必先谙其语言文字,方不受人欺蒙。各国均以重赀请中国人讲解文义,而中国迄无熟悉外国语言文字之人,恐无以悉其底蕴。”1862年8月14日,京师同文馆正式成立,启动关防;英文馆开学,延请包尔腾充任教习,教授英语等课程。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传统教育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中国近代教育兴起的背景。
(3)综合以上材料,对中国教育有什么历史认识。
7日内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一中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继续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朝中后期,原产美洲的玉米、红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提高了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使许多耕地可改种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在松江府,妇女们“晨抱绵纱入市,易木棉花以归,机杼轧轧,有通宵不寐者”,催生枫泾镇成为棉纺业专业市镇。湖州府双林镇的丝织业,广东佛山镇的铁器业等,也远近驰名。随着工商业市镇的勃兴,由中小商人和手工业者构成的市民阶层形成,明代阶级结构发生新变化。

——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隆庆元年(1567)部分开放海禁后,海外贸易蓬勃发展。中国精美的丝绸和瓷器等产品,在世界市场上有着极好的销路,白银便源源不断地往中国内流。到万历年间,白银的使用已相当普遍,手中握有大量白银的徽商几乎遍布全国各地,进行大宗的商品长途贩卖。明朝后期,许多富商带着大量资本经营起矿冶业等产业。在这种历史潮流推动下,徽州的士人十之七八“以儒而贾”,甚至“左儒而右贾”,习以为常。

——摘编自晁中辰《明后期白银的大量内流及其影响》

材料三   中国、西欧社会经济发展部分数据比较表

时间

占世界GDP份额(世界=100)

人均GDP(1990年国际元)

中国

西欧

中国

西欧

1500年

25

17.9

600

774

1600年

29.2

19.9

600

894

1820年

32.9

23.6

600

1232

——数据来源: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千年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高产作物传入中国后,明朝农业和手工业发生的变化。
(2)据材料二,指出明朝中期“海外贸易蓬勃发展”的国内因素,概括白银内流推动的商业发展表现。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当时思想、文学的影响。
(3)据材料三,指出明清时期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态势。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这种态势的总体认识。
7日内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天津一中 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上学期历史学科期末质量调查试卷
4 . “案例研究”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有效途径,一个典型的“案例”能够折射出一段完整的历史画面。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史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全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6年,荣氏兄弟决定筹办面粉厂。在办厂审批时因为没有送礼遭到当地士绅的反对,幸好两江总督刘坤一是倡导兴办实业的官员,一连下了八道批示要求地方官支持实业。最终才有了保兴面粉厂、振兴纱厂等企业的创办。

材料二:

1914年“一战”爆发。西方列强忙于战争,中国市场进口棉纱减少,还纷纷向中国大量订购面粉,荣氏企业便大力扩充规模……荣氏企业在每个袋装面粉中塞入一个铜板,以博取顾客的中彩心理,引发了大家竞相购买……机制面粉价廉物美,并毫无毒素,很快便在面粉业立足、发展起来。

(1)根据材料指出荣氏企业在创办初期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概括材料中荣氏企业得以发展的因素。
(3)假如你是1916年某报记者,请你为该公司面粉写一句广告词(不超20字)。
7日内更新 | 7次组卷 | 1卷引用:陕西省铜川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高祖初得天下,即下令招贤。直到汉武帝,这一趋势达到正式的法制化,全国优秀青年,受国家大学教育,凭其成绩,补郎补吏,加入政府。不到一百年,西汉政府早已完全是一个士人政府了。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二   魏晋时代因当时地方骚乱,交通阻梗,中央政府行使职权能力有限,全国选举难于推行,乃由中央指定各地域服务中央政府官吏中之性行中正者,采访同乡舆论,开列各地区人才,造成表册,送政府作为录用之根据。

——钱穆《中国传统政治》

材料三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四   由于土地兼并逐步发展,失去土地而逃亡的农民很多。农民逃亡,政府往往责成邻保代纳租庸调,结果迫使更多的农民逃亡,租庸调制的维持已经十分困难。……公元780年,唐朝推行两税法,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同时不再按照丁、中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的原则征租庸调,而是按贫富等级征财产税及土地税。

——摘编自黄永年《唐史十二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西汉和魏晋时期中央政府选拔官吏的制度分别是什么?选拔制度各自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科举选官制度的历史进步性
(3)根据材料四、指出与租庸调的税制相比,分析两税法在征收标准和纳税对象上的新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化带来的影响?
2024-06-05更新 | 1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泸水市怒江新城新时代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1902年起,荣氏兄弟与友人在无锡合办保兴面粉厂,1903年独资更名为“茂新”面粉厂。1905年又设立振新纱厂,1912年后陆续在上海、无锡、汉口开设申新纺织厂、福新面粉厂、茂新面粉厂。历经二十余年,荣氏兄弟便进入了中国最大的民族资本家行列,成为名震工商业界的“面粉大王”和“棉纱大王”。到1922年2月,荣氏兄弟经营的面粉厂和纱厂已经达到16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12年到1922年间,荣氏兄弟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
2024-06-04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代

宋代

学子出身门第势力正盛,应考者多是门第子弟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书生
考试形式“公卷”,是由考生把平日诗文成绩遍送政府中能文章有学问的先进大僚阅看;“通榜”是考后出榜,即据社会及政府先辈舆论来拔取知名之士“糊名”,所凭则真是考试成绩。故有主考官存心要录取他平日最得意的门生从学,而因是糊名,寻觅不出该人之卷
选拔依据未考以前,早已有许多知名之士获得了客观的地位,不专凭考试之一日短长考试成绩一日之短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官员选拔制度与唐代相比变化的影响。
2024-06-04更新 | 3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8 . 【强化史料实证能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旧石器时代重要人类遗址统计表

遗址名称

距今年代

发现地点

所属流域

元谋人

约170万年

云南元谋

长江

蓝田人

约115—70万年

陕西蓝田

黄河

北京人

约70—20万年

北京周口店

海河

金牛山人

约28万年

辽宁营口

辽河

长阳人

约19万年

湖北长阳

长江

和县人

约19—15万年

安徽和县

长江

马坝人

约13万年

广东韶关

珠江

丁村人

约10—5万年

山西襄汾

黄河

左镇人

约3—2万年

台湾台南

山顶洞人

约3.4—1.6万年

北京周口店

海河

材料二   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是有一定规律的……新石器早中期多分布在太行山和豫西山地与华北平原的交汇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则普遍分布在渭河平原、华北平原和黄淮平原。

——摘编自张之恒《中国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分布规律》

材料三   古代黄河中下游地区之所以取得长足发展并取得文明中心的地位,首先得益于它以平原、河谷与山间盆地为主,沃野千里、河流纵横、交通便利,而且位于古代中国的文化中央,可以广泛接触周边文化并吸取营养。而南方暖湿的气候利于作物成长,但也造成森林密布、沼泽遍布,在人烟稀少且以使用木石工具为主的条件下,农田的垦辟比北方更难。此外,南方地势复杂,多高山大壑,山河阻隔,不利于它们的交流与整合。

——据《中国大通史·史前卷》

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在文化遗址分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试结合材料三分析发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024-06-04更新 | 2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因为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完成了社会的转型。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仍然是血缘社会,在此之后虽然仍有浓重的血缘色彩,但转向了地缘社会;在此之前是封建诸侯、贵族分权的时代,在此之后是专制独裁、皇帝集权的时代……中国自夏朝以来的四千年历史可以分为前后两大阶段,春秋战国时期就是这两大阶段之间的转型时期。

——摘编辛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研究》

根据材料,归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转型前后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2024-06-04更新 | 5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商业已与国计民生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联系生产与消费、支撑城乡经济发展的经济命脉,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产生深刻影响,清晰展示出商业发展的历史脉络与演进态势,揭示出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的时代特色。

——张熙惟《宋代: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商业发展的表现,“宋代工商业文明因素加速生长”导致的社会变化有哪些?
2024-06-03更新 | 1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延边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