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与时代:延安的版画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和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多起来了,这是很好的事。但是到了根据地,并不是说就已经和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完全结合了。我们要把革命工作向前推进,就要使这两者完全结合起来。我们今天开会,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摘编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2日)

版画《妇纺小组》(1944年,计桂森作)反映了在大生产运动中,延安的妇女组成妇纺小组,积极参加劳动生产的情形。计桂森,现代画家,1921年生于山西,1939年到陕北,翌年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

——摘编自李萍《召唤、共情与重塑——延安版画中的“新女性”形象解读》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妇纺小组》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1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在维系中国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阴阳和顺、刚柔相济,被视为至真的宇宙规律。人伦和谐,天人协调,被视为至善的社会关系。“和”的精神.是承认、尊重、圆融。“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以合作求共赢,和睦相处,共生共长。“和”的思想,既是理想境界,又是处理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和”的基础与核心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在承认多元性、多样性及矛盾性的前提下,找出统一性和共同点,找出事物之间和谐有益的相互关系,进而求同存异,争取实现问题的解决。“和而不同”思想,是贯穿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思想脉络,成为中国外交理论的重要源泉和宝贵财富。

——摘编自李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理论建设》

结合所学知识,在解读材料基础上独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中国外交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4-27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卷
3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但不能认为从远古起就已统一成今天这个样子了。那就不免有些忽视了各族人民千百年来开发、战斗的艰辛而曲折的历程,才终于缔造成这个“统一”。 而且, “统一” 是分大小层次的,从地区性的到全国性的,“分裂” 酝酿了 “统一”, “分裂” 为 “统一” 铺平了道路。历史上各民族间的交往、迁徙乃至相互冲撞,最终融铸成“中华民族”的统一整体。

——摘编自武尚清《白寿彝先生论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结合所学知识,在解读材料基础上提出观点,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历史学的角度认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理解: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看,中华民族经历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近百年的中外关系史看,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国际关系与百年前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是可谓“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百年历史看,中国经过艰难探索,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显示出了巨大的优越性,将带领世界人民走向一个全新的境界,可以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张海鹏《“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历史的结论》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角度解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个概念。(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角度及内涵;解读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李鸿章的主要工业布局行为图

——摘编自刘静 《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

解读材料,提炼观点,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阐释。(要求: 论题正确,史实准确,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4-01-20更新 | 50次组卷 | 2卷引用:历史(重庆卷)-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三次模拟考试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一统”理念贯穿于中华数千年文明的全过程,经过历朝历代的总结和实践,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大一统”一词最早见于《春秋公羊传》,先秦时期的“大一统”强调统治权的至高无上,还表现为强调政权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从空间上看,“大一统”反映了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张中央对地方(包括四夷之地)的绝对权威,追求国家统一、民族和谐“太平世”。总体而言,“大一统”理念从秦朝到汉朝时期经历了“实践”“成熟”两个主要阶段的演进过程。

——根据李龙、刘玄龙《“大一统”理念的法学解读和时代底蕴》


提取材料中关于“大一统”理念的演进过程的一个观点,结合所学的秦朝或者汉朝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天然植被破坏过程示意图


   
环境变迁是历史发展的一个缩影,能反映诸多历史问题。请提取如图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就某一具体问题,予以解读。(要求:信息提取精准,问题明确,逻辑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抗战爆发后,特别是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日军集中其陆军和海军的主要航空兵力,对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进行了长达近7年的战略轰炸,妄图以此彻底“摧毁中国的抗战意志”。近年来,日本右翼势力否认日本的战争罪行。这就要求国际学术界进一步挖掘史料,拿出成果,澄清疑虑,要求每一个有良知的历史学家深入研究日本侵略中国和亚太各国的历史,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的罪行,戳穿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美化侵略的谎言。

二战结束以来,西方世界对中国和中国战场的地位作用却相当忽视。只有把包括中国抗战大后方在内的中国抗战历史放在中国历史进程中去审视,放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大背景中去观察,任何不带偏见的人都会得出正确的结论,给中国抗战历史以应有的评价,还原其崇高的历史荣光。研究抗战大后方历史,通过各地保存资料的参照对比、梳理考证和重新解读,进一步研究抗战时期国共合作艰难曲折的历程,还原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历史真实,进而充分认识国共两党“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的经验教训,强化天下为公,民族至上的理念,推动两岸人民和执政党,实现民族和解与团结。

——据周勇《关于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自孔子诞生两千五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敏感的心弦不时地被它触动、撩拔而激荡…唯一不变是中国人内心深处挥之不去的或爱或憎、或敬或恨、或褒或贬的“孔子情结事实上“孔子”之名所指乃有三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指真实的孔子;二是指不同视野下的孔子;三是指纯粹符号化的孔子。

——摘编自林存光《孔子形象的历史变迁与时代转换》

古代
(汉至清)
圣人
孔子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康熙亲笔题词“万世师表”
孔子的个人声望逐步走向巅峰,被尊为“古今第一圣人”。
近代
(新文化运动前后)
落魄
孔子
南京临时政府颁布法令,“不拜孔子,不读四书五经”;五四新文
化运动反对“尊孔复古”,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现代
21世纪以来)
雕像
孔子
以孔子儒学为代表的国学大受热捧;2004年以来孔子学院遍及全球。

解读材料,任选一个角度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2021-12-16更新 | 344次组卷 | 4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15年,袁世凯启用《中华雄立宇宙间》为国歌中华雄立宇宙间,廓八珽,华胄来从昆仑巅,江湖浩荡山绵连,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
19267月,广州国民政府决定把《国民革命歌》(原为《国民革命军军歌》)定位国歌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齐奋斗。工农学兵,工农学兵,大联合,大联合。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帝国主义,齐奋斗,齐奋斗。
19499月,1935年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被定位国歌,后定为正式国歌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从上表国歌变迁中提出论题并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分,观点明确;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2021-06-17更新 | 483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育才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