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雍乾时期的农业生产工具,虽然基本上沿用明代以来的农具,如犁、耙、镘、香(锹)、铧、铁搭、田荡、长镜、钱铲、锝、耨、钼等,但是出于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这些农具较之明代都有所改进,有所创新,有所进步。如这时的犁与明代的相比,部件减少,操作更加方便;铧的面积缩小,减少了耕作阻力,犁壁扩大,增大了耕作幅度,提高了耕作效率。在南方,如松江府的农业生产,普遍使用耕牛;在耕耘除草技术上,实行“三耘”。他们宁愿“少种多收”,也不要广种薄收。史称:种稻,“南土多收两熟者,上熟厚下熟薄。上熟移秧栽芸如他处早稻,六月中旬获,先十日撒种禾下,获去上熟,下熟秧长四五寸,以锄芸之,如治早种法,八月秒获,仍种大麦名三月黄者”。这是二稻一麦轮作复种一年三熟制,土地的利用率提高至300%

——摘编自《李龙潜明清经济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4-03-30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梧州市苍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2月开学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的一次影响深远的启蒙运动;是一次重新寻找民族自强道路的爱国运动;是一次呼唤“人的解放”的启蒙运动;是一次高举民主、科学这两面大旗,“重新估定一切价值”的思想解放运动;是一次力图在政治上、思想上、文化上与世界潮流接轨,实现“人”的近代化的运动。

——摘编目沈世锋《论新文化运动的性质》

根据材料部分或整体信息,提炼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准确,史论结合,逻辑合理)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夏、商政治遗产的基础上,西周以血缘为纽带,在强调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的前提下分封诸侯。西周时期形成了以“天下”“禹迹”为核心的疆域认同。在“天下”范围内,正统或共主地位成为历代王朝的共同追求。中国古代的正统思想最初体现为天命观。西周铭文及《诗经》《尚书》,皆称文王、武王“受命”。“受命”的关键是敬德保民,天命所归必是民心所向。春秋时期,诸侯亦可称先祖“受命”,“天命”不再是周天子专利。周人自称“我有夏”“我区夏”,追慕夏人所奠定的文化传统。春秋时期,中原诸侯亦以“诸夏”自居,齐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管仲也强调“诸夏亲昵,不可弃也”。面对春秋战国混乱的秩序,齐桓公“一匡天下”,楚庄王问鼎中原,皆有一统天下之志。兼并战争带来连锁反应。战国七雄纷纷变法图强。变法的主题不外乎强化君主集权、尊贤、尚法、富国、强兵。在时代巨变中中央集权已呼之欲出。春秋战国商业空前繁荣,商人活跃于各诸侯国间,促进了不同区域间的商品贸易。无论是中原诸国还是与“蛮夷戎狄”杂处的秦、楚、吴、越等,都继承了商周以来的汉字系统、文化典籍和礼乐文明。各区域文化的多样性和统一性,极大地促进了中华文明的融合与扩大。

——摘编自陈民镇《春秋战国的基本走向》


根据材料,围绕“春秋战国社会转型”自拟一个恰当的论题,并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进行简要阐述。(论题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8-29更新 | 21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大化县高级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与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下图为某一研究主题的论文的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一、档案
1上海市档案馆藏档,上海市社会局档案,全宗号Q5
2北京市档案馆藏档,北平市社会局档案,全宗号J002
二、近代报刊
1申报
2新青年
三、专著
1唐宝林等:《陈独秀年谱》,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2熊月之:《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3李剑农:《中国百年政治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4《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5《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四、期刊文献
1萧功秦:《中国百年现代化的六次政治选择—从清末新政到当代改革开放》,《历史教学》,2007年第7
2李长莉:《晚清社会风习与近代观念的演生》,《社会学研究》,1993年第6
根据参考文献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该论文可能的研究主题,并阐述理由。(要求:使用不少于三种类型的参考文献,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7-24更新 | 167次组卷 | 7卷引用:广西南宁市第二中学、 柳州铁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代中国的危机与反应

鸦片战争

新思想萌发、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瓜分中国狂潮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辛玄革命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五四运动

从材料中提取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围绕“危机与反应”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明确列出信息,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近代前期发生的重要史事

时间

事件

主要内容

19世纪60-90年代

洋务运动

洋务派创办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新式学校,建新式海军。

19世纪90年代末

戊戌维新运动

光绪皇帝在维新派支持下推行“百日推新”,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除旧布新。

20世纪前期

新文化运动

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宣扬“德先生“赛先生”,反对旧伦理、旧政治、旧艺术、旧宗教、旧文学等。
根据材料所列史事,概括它们共同反映的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阐释符合逻辑。)
2023-03-01更新 | 153次组卷 | 10卷引用:广西南宁市横州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36年12月12日,国民党东北军张学良、十七路军杨虎城,为逼蒋抗日,率部“兵谏”,软禁蒋介石,发动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12月13日上午,中共中央举行政治局常委扩大会议,讨论西安事变问题。根据会议精神,中共中央从停止内战、和平解决事变的大局出发,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和支持张、杨。

10月17日,中共代表团到达西安。同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中央,呼吁南京政府停止内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并提出了和平解决事变的5个条件。

12月1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再次讨论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张闻天在毛泽东作了报告后发言补充说:“我们的方针应确定为争取成为全国性的抗日,坚持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方针。”

12月22日,周恩来会晤宋美龄。周恩来一再申明:“在中国的目前阶段,除了蒋委员长之外,别人谁也没有资格成为国家的领袖。”

12月24日晚,周恩来与蒋介石会面。周恩来采取“触龙说赵太后”的方式向蒋表明,共产党目前丝毫也不想做出不利于委员长和南京政府的事情,并希望所有的问题得到解决。最终,蒋介石表示愿意停止内战。

12月25日下午,蒋介石由张学良陪送飞往洛阳,次日回到南京。至此,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了时局转换的枢纽”,“西安事变像是一面镜子”,它反映了国内国际各种政治力量的不同作用,但在此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对突发事件的卓越能力得以彰显,并得到了历史的检验。

——整理自薄谊萍《论中共应对西安事变突发事件的能力》


就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的表现,自拟论题,并作简要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说明充分,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下表是20世纪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与建设的口号。

——根据杨德山《中共党史上的80个口号和术语》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20世纪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可以分为几个阶段,请说明划分阶段的理由。(要求: 划分阶段准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9-02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南宁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质量调研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青年杂志》1916 年9月1日改名《新青年》。下图是杂志第2卷第1号的封面。



提取图片上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对图片进行阐释。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2年-1979年不同时期的对联

时间地点对联
1912某地农村帝德乾坤大,皇恩雨露深
民国初年/民犹是也,国犹是也,何分南北;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不是东西。
国民革命时期/和为贵,三民主义指导革命;
斗则胜,一切权力收归农会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江南农村平分土地,斧头开辟新世界;
阶级斗争,镰刀割断旧乾坤。
1945成都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1949/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1958/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1979农村三十年前分田地,耕者有其田;
三十年后又分地,耕者有其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选取任意两副对联进行评析。(要求: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13更新 | 271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柳州市鹿寨县鹿寨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