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包含了古代中国四个历史时期都城情况的丰富信息。请任意提取两个时期都城发展(或变化)的信息,予以论证解说。(要求:信息提取准确、符合史实,论证说明充分,语言简洁,逻辑清晰。

23-24高三下·西藏拉萨·阶段练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20世纪上半叶不同时期我国拍摄的几部具有代表性的影片。这些影片的上映引起重大反响,对塑造该时期国家形象具有重要作用。

下图是1913年刊登在《申报》上的《难夫难妻》电影的广告。该影片讲述了一对互不相识的男女在媒人的撮合下,经历一系列繁文缛节后,结为夫妻但婚姻不幸的故事。

《孤儿救祖记》上映于1923年12月,其主题是“教孝”“惩恶”“劝学”“扬善”和宣传社会改良,儿媳余蔚如的“贤妻良母”形象是中国传统理念的标志。

《木兰从军》上映于1939年2月,讲述了北朝时期,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奋勇杀敌,打退敌军后凯旋的故事,引起了上海“孤岛”电影界的轰动,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桥》上映于1949年5月,讲述了1947年冬,东北某铁路工厂接到抢修松花江铁桥的任务后,工人们克服一系列困难,造出桥座和铆钉,从而修复铁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重大贡献的故事。

任选不同时期的两部电影,围绕“国家形象塑造”自拟观点,并对其进行解读。(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7日内更新 | 15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自治区拉萨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5月月考文综试题-高中历史
3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有三个时代,中国人特别热衷讨论“中国”。第一个时代是北宋,关于“正统论”的讨论在当时非常热闹。第二个时代,也就是20世纪上半叶,这段时间热衷讨论“中国”和“中华民族”。第三个时代,应该就是当下,现在中国崛起。需要思考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我们要重新认识历史中国是怎么样的?第二、要认识现在我们是一个怎么样的国家?第三、要认识中国未来要如何和世界相处?

——摘编自葛兆光《什么时代中国要讨论“何为中国”》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时代或者多个时代,对学者的观点进行解读。(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唐朝关中本位政策

材料一   关中本位政策为宇文泰来用苏绰建议所创建,分为物质和文化两个层面,目的在于让关陇地区的胡汉民族合力,以对抗北齐和江左萧氏。隋朝及唐高宗之前仍实行关中本位政策,武则天时期逐渐破坏,至唐玄宗时期完全破坏无道。

——据吴海军《浅析唐前期关中本位政策》

材料二   李唐皇室者,唐代三百年统治之中心也,自高祖、太宗创业至高宗统御之前期,其将相文武大臣大抵承西魏、北周及隋以来世业,即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下阶结集团体之后裔也……李唐承数宇文泰“关中本位政策”,全国重心本在西北一隔,而吐蕃盛强延及二百年之久。故当唐代中国极盛之时,已不能不于东北方面采维持现状之消极政略,而竭全国之武力财力积极进取,以开拓西方边境,统治中央亚细亚,籍保关陇之安全为国策也。

——据陈寅恪《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材料三   唐前期军力分布情况

道名关中河东河南陇右其他合计
军府数288164743794657
占军府%43.82511.35.614.3100
结合材料,对唐朝关中本位政策进行解读。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汉武帝时期部分重要历史人物活动事迹

重要活动资料来源
汉武帝发使十余辈至宛西诸外国,求奇物,因风览以伐宛之威德。而敦煌置酒泉都尉;西至盐水,往往有亭。而仑头有田卒数百人,因置使者护田积粟,以给使外国者。

《史记·大宛列传》

李广利(汉武帝时大将)伐大宛时,“宛城中无井,汲城外流水厖宛城中新得秦(汉)人,知穿井”。

《史记·大宛列传》


张骞“为汉使外国十八年,得涂林。涂林,安石榴也”“使外国,得胡豆”。《齐民要术》


“孝武(汉武帝)之世,图制匈奴,患其兼从西国,结党南羌,乃表河曲,列四郡,开玉门,通西域,以断匈奴右臂,隔绝南羌、月氏。单于失援,由是远遁,而幕南无王庭”。《汉书·西域传》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豫设计豫出彩丨文化赋能 设计添彩 文旅文创“豫来豫潮”

跨越数千年的贾湖骨笛、妇好鸮尊、莲鹤方壶、杜岭方鼎、武曌金简等39件文物仿制品在麦田里“开起了音乐会”;脱胎于唐代彩绘陶俑的唐宫少女穿越千年,在舞台上欢快起舞;埋着微缩版青铜器、元宝、铜佛等仿制文物的考古盲盒供不应求,掀起“考古热”;支付宝“地下室”模拟考古现场,还原洛阳铲等考古器具,人人都能成为数字“考古官”……伴随着河南文旅持续出圈,其文创产品也进入大众的视线,在积累千年的传统文化和新时代的碰撞中,被具化的摆件、玩偶、盲盒等在受到年轻人喜爱的同时,迸发出前所未有的生命力。

近年来,河南以厚重的历史文化为基础,辅以新奇有趣的创意设计,将历史之美、文物之美重现于文创产品之上,一次又一次“破圈”,不仅创造了巨大的商业价值,还成为中原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



       请你以一名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师的身份,就你熟悉的某地博物馆设计一个文化创意产品,并对该产品进行解读。(要求:指明博物馆所在地,对产品外观进行简要介绍,解读过程符合史实、条理清晰)
2024-02-26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历史(河南、新疆专用)- 学易金卷:2024年高考第二次模拟考试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十六国时期几位帝王的事迹。

政权前赵后赵前秦南燕
民族匈奴羯族氐族鲜卑
年号永凤、河瑞太和、建平永兴、甘露燕平、建平
谥号光文皇帝明皇帝宣昭皇帝献武皇帝
事迹其先有虞氏(舜)之苗裔,其母祈于月而生坚,有神光坚姿貌魁杰,臂垂过膝,目有紫光。鱼而孕,十五月而生渊。渊猿臂长八尺四寸,当心有赤毫毛三根,长三尺六寸。其先匈奴别部,勒生时赤光满室白气自天属于庭中。勒长而壮健,有胆力,雄武好骑射,每夜于野,尝闻鼓角之声。其先有虞氏(舜)之苗裔,其母祈于西门豹祠,孕十二月而生坚,有神光之异,自天烛庭背有赤文隐起。坚姿貌魁杰,臂垂过膝,目有紫光。其先额项之苗裔其母梦日入脐中后生德。德年十八,身八尺二寸额上有日角偃月重文。
从上述材料中提炼你发现的历史现象,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阐述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结论明确)。
2024-02-25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焦作市博爱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艺与时代:延安的版画抗日战争爆发以后,革命的文艺工作者来到延安和各个抗日根据地的多起来了,这是很好的事。但是到了根据地,并不是说就已经和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完全结合了。我们要把革命工作向前推进,就要使这两者完全结合起来。我们今天开会,就是要使文艺很好地成为整个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作为团结人民、教育人民、打击敌人、消灭敌人的有力武器,帮助人民同心同德地和敌人作斗争

——摘编自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月2日)

版画《妇纺小组》(1944年,计桂森作)反映了在大生产运动中,延安的妇女组成妇纺小组,积极参加劳动生产的情形。计桂森,现代画家,1921年生于山西,1939年到陕北,翌年入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学习。

——摘编自李萍《召唤、共情与重塑——延安版画中的“新女性”形象解读》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妇纺小组》赏析”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1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涪陵第五中学校高三下学期第一次适应性考试历史试卷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口号(部分)

时间口号出处
1922“打倒军阀,打倒(除)列强”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927“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毛泽东在八七会议上的发言
1928“工农武装割据”毛泽东论述中国革命
1935“停止内战,争取民主,实现抗战”毛泽东的《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
1943“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解放日报》社论
1946“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毛泽东与美国记者的谈话
1947“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中共中央颁布《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1949“将革命进行到底!”毛泽东新年献词

——整理自东南网《中国共产党各时期历史口号》


根据材料,任意选取一个口号,并结合所学的中国近代史知识对该口号进行解读。(要求:写出选取的口号,从口号提出背景、影响等方面进行解读)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在维系中国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阴阳和顺、刚柔相济,被视为至真的宇宙规律。人伦和谐,天人协调,被视为至善的社会关系。“和”的精神.是承认、尊重、圆融。“和”的途径,是以对话求理解,以合作求共赢,和睦相处,共生共长。“和”的思想,既是理想境界,又是处理问题的手段和方法。“和”的基础与核心是“和而不同”。“和而不同”,是在承认多元性、多样性及矛盾性的前提下,找出统一性和共同点,找出事物之间和谐有益的相互关系,进而求同存异,争取实现问题的解决。“和而不同”思想,是贯穿中国外交理论和实践的思想脉络,成为中国外交理论的重要源泉和宝贵财富。

——摘编自李杰《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外交理论建设》

结合所学知识,在解读材料基础上独立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运用中国外交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4-04-27更新 | 56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巴蜀中学高三下学期4月高考适应性月考(九)历史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