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陈旭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近代民主思想的演进,既不是一江长流,也不止一个洪峰,而是以一个接一个思潮的涨落相继出现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社会思潮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体西用:(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选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习外国利器,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张之洞)”四书、五经”等为旧学,西政、西医、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
甲午中日战争后维新思潮:(康有为)当今中国“能变则存,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则弱(梁启超)“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辛亥革命后民主与科学:(陈独秀)“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故其提倡孔教必排共和,亦犹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之下,若舟车之有两轮焉”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陈旭麓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12-02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第五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与中国巨人赛跑——严复与近代中国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严复人生历程的认识。 (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12-0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华大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11月教学质量测评历史试题
3 . 有一学者认为: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近代以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大里程碑。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物简介
李大钊 (1889-1927年)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他是 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 革命家,也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他为马克思主 义的宣传,做了大量工作。1919年,参与领导五四运动;1921 年7月,促进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宣告中国 共产党成立,是中国共产党早期的主要创始人和领导者之一。
毛泽东 (1893-1976年)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他是中国共产 党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 缔造者和领导人。1949至1976年,毛泽东担任中华人民共和 国最高领导人,是中国第一任主席。他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 展、军事理论的贡献以及对共产党的理论贡献被称为毛泽东思 想。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时代》 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I 00人之一。
邓小平 (1904-1997年)邓小平,四川广安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 开国元勋,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核心人物。他是中国社 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其所倡导的“改革 开放”及“一国两制”的政策理念,改变了20世纪后期的中 国,也影响了世界,曾两次当选《时代周刊》“年度风云人物”。 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这个学者认识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4 . “实事求是”一词最早见于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明代王阳明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之后“实事求是”成为了中国古代学者治学治史的座右铭。毛泽东说:学习马克思主义要“有的放矢”,“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要找“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这个“的”。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代表性著作代表性言论
19211927《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农民在乡里造反,搅动了绅士们的酣梦.一切革命同志须知:国民革命需要一个大的农村变动。辛亥革命没有这个变动.现在有了这个变动,乃是革命完成的重要因素。
19271937《反对本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怎样纠正这种本本主义?只有向实际情况作调查。
19371945《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通过它的先锋队一中国共产党实现革命的领导叔,在不同的情形下团结一切可能革命的阶级和阶层,组织革命的统—战线,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19451949《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党要立即开始着手备项建设事业,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并将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作为中心任务。城市中的其他工作,都必须紧紧围绕着生产建设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毛泽东同志在民主革命时期关于“实事求是”理论与实践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12-18更新 | 477次组卷 | 9卷引用: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中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春秋公羊传隐公元年》对此解释道:“元年者何?君之始年也。春者何?岁之始也。王者孰谓?谓文王也。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王正月也。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统也。”

材料二   先秦诸子大一统观念

《诗经》“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孔子“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老子“一”为本,“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孟子“天下定于一”
墨子“上之所是,必皆是之;所非,必皆非之”,“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
《吕氏春秋》“王者执一,而为万物正。一则治,两则乱”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董仲舒认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11-27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鄂东南省级示范高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有人认为:社会发展状况决定了土地制度的取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孟子滕文公上》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汉书食货志》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民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唐会要租税》凡天下丁男,给田一顷……所授之田,十分之二为世业(又称永业),余以为口分。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以上观点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2020年山东卷)1900年,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行走的少年

人物简介
詹天佑
(1861—1919)
1872年,作为首批赴美留学幼童之一出国学习。1878年, 考入耶鲁大学,主修铁路工程,成绩优异。1881年回国。1905—1909年,主持修建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震惊中外。
邹容
(1885—1905)
1902年,自费赴日留学,开始撰写《革命军》。1903年5月《革命军》印行,署名“革命军中马前卒邹容”,明确宣布革命独立之大义在于“永脱满洲之羁绊,尽复所失之权利,而介于地球强国之间”“全我天赋平等自由之位置,不得不革命而保我独立之权”。
周恩来
(1898—1976)
189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少年时先后在东北、天津等地求学,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1917年留学日本。1919年回国后在天津参加了五四运动,组织成立觉悟社。1920—1924年在法国等国勤工俭学,期间积极在中国留学生中宣传马克思主义,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回国后,全身心投入党领导的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赫赫功勋,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梁启超认识的理解。 (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0-08-01更新 | 1958次组卷 | 43卷引用:湖北省武汉市钢城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汉武帝和唐太宗都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皇帝。有人认为汉武帝的丰功伟业可简单用“文治武功”四字概括,其卓越的功绩在于承前启后,独具开创性,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唐太宗李世民,年青时封秦王,立下赫赫战功。即帝位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成功转型为中国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近代理学家曾国藩说到:“自古英哲非常之君,往往得人鼎盛。若汉之武帝,唐之文皇(唐太宗诞号文皇帝),宋之仁宗,元之世租,明之孝宗。其时皆异材勃起,俊彦云屯,焜耀简编。”

——摘编自(中国史上十大开疆拓土的皇帝》


请结合所学,谈谈你对这两位君主的认识。(要求: 表述成文,史实充分,持论有据,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某学者在谈到近代中国思潮演变时指出:在五四运动的前夕和初始阶段,启蒙没有立即被救亡所淹没。相反在一个短暂时期内,启蒙借救亡运动而声势大张,不胫而走。救亡把启蒙带到了各处,启蒙又反过来给救亡提供了思想、人才和队伍。二者相得益彰,终于给整个的中国造成了巨大的震撼。

不过,这种良好的情景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五四以后,中国的绝大多数知识分子,走的是这样两条路:要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参加革命斗争,救亡图存;要么继续从事教育、科学、文化等启蒙工作。……然而出于救亡、革命和战争的现实要求,在共产党所坚持的道路上,从其建党伊始到延安整风,都不断地在理论和实践中彻底否定无政府主义鼓吹的那种绝对个人主义,同时也否定了自由主义所倡导和追求的种种个体自由、个性解放等属于资本主义启蒙思想体系中的许多东西。救亡的局势、国家的利益和人民的疾苦压倒了一切,最终也压倒了启蒙。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以“救亡与启蒙”为主题谈谈你对该学者观点的看法。(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10 . 黄金时代总是为人们所称道,探索历史中的黄金时代,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黄金时代中的平民却可重新获得知识技能,爬到贵族地位,担任政府官员和积累财富,世袭贵族统治瓦解后各种新的哲学、政治、道德观念纷纷涌现……春秋战国的吞并战争在公元前三世纪结束时,大黄金时代达到巅峰。
——据柏杨《中国人史纲》
材料二        1901——1928年天津工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清政府)在“实业救国”的社会议论压力下发布“新政”上谕,颁布了一些促进发展工商业的措施,如设立专门管理工商业和教育事务的机构,制定各种政策性鼓励兴办工商业的章程。附近农村剩余人口流向城市,成为兴建企业的廉价劳动力,附近农村成为企业商品的销售市场。大规模收回“利权运动”使外货输入量急剧下降。新政时期华北局势稳定,没有发生大规模战乱。后来,一战爆发、俄国十月革命大量牵制了列强力量,各界人士的反帝斗争和抵制洋货运动,都给它们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据陈迪新《天津近代工业的黄金时期工业概况及原因浅析》
材料三   维多利亚时期(1837——1901年)是英国发展史上的“黄金时代”,社会迅速发展转型,一举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出身高贵、温文尔雅、衣食无忧、教养良好等绅士理念逐渐弱化,边沁和穆勒提出的功利主义伦理道德观成为信条,形成所谓“维多利亚主义”道德风尚。
——据李增、龙瑞翠《英国“黄金时代”道德风尚之流变》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对黄金时代的认识,要求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严谨,表述明确。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