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52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湘赣边界的秋收暴动是在共产党的旗帜下进行武装斗争的伟大尝试,它在开始时也是以攻占大城市为目标的,在暴动遭到严重挫折时,毛泽东能够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在实践中开始闯出一条与农民相结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以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的道路。这条道路代表了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摘编自《毛泽东与中央早期领导人》

材料二     1927119日至10日,瞿秋白在上海召集了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做出《中国现状与共产党的任务决议案》,强调了暴动的重要性:城市工人暴动的发动非常之重要;轻视城市工人,仅仅当作一种响应农民的力量,是很错误……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发展的先决条……当然,最激烈主张暴动的,是共产国际新任全权代表罗明纳兹。会后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新中央,向各地党组织发出了一系列要求组织暴动的指令,但都痛遭失败。

——摘编自《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材料三     遵义会议集中全力纠正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上和组织上的错误,是完全正确的。这次会议开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中央的新的领导,是中国共产党党内最有历史意义的转变。遵义会议后,党中央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政治路线。是完全正确的。倾路线在政治上、军事上、组织上都被逐渐地克服了。

——摘编自《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结合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当时党内在探索革命道路上存在什么样的分歧,并分析产生分歧的原因。
(2)结合三则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分析党探索适合中国国情革命道路中所体现出的特点。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1942年,延安城内发生燃料危机,市民生活用煤严重缺乏。有些机关单位甚至提前两个月预定1000—2000斤煤炭。加上对延安周边森林的采伐,造成局部沙化现象,绥德、米脂一带的居民向森林深处移居。这引起了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调查团,多次开展调查,并根据调查中发现的问题,采取诸多措施以促进边区煤炭工业发展。边区政府直接投资5万元,在安塞、延安增开煤窑;边区政府鼓励公私合营等多种形式的开采活动,有计划地发展民营煤炭业;边区政府还改善煤厂管理,批判和纠正官僚主义作风;采取工资计件累进制;开展劳动竞赛;等等。据边区建设厅统计,到1943年,煤矿矿井发展到100个,职工1891人,每月生产煤炭7600吨。

——摘编自王飞《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社会调查与政策制定——以陕甘宁边区为主的考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延安燃料危机发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说明边区政府应对燃料危机的做法有何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其作用。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百家争鸣与中华文明”

材料一   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强本节用,不可废 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道家使人精神专一,动合无 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至于大道之要,去健羡, 绌聪明,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1)结合所学,任选儒、墨、道、法诸家中的一家思想,对材料一所述观点进行评析,并指出该思想主张在当今的社会价值。

材料二   现代考古表明,中华文明在史前时期的存在,不是一花独放,而是像满天星斗一样。除了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还有许多上古的文化遗存散布在全国各地。 春秋战国时代的百家争鸣反映了中国人的思想本质,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孔子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人既改造自然以适应人的需要,也必须调整人的生活方式以适应自然的规律,这就是所谓“天人合一”的根本要义。中华文明和域外异质文明的接触,无论是与印度佛教文明的接触,还是对西方近代文明的引进,都促进了中华文明的发展。

——摘编自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


(2)阅读材料二,概括中华文明的主要特点。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1年7月23日,在这普通的一天,发生了深刻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大事件。各地早期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石库门楼召开会议。……突然,一个陌生人闯入了会场,与会代表经过紧张的商议,决定易地去嘉兴南湖继续开会。

——摘编自曾成贵《锤头镰刀旗下》

材料二 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9年底,党在全国各地领导了200多次武装起义,武起义大部分失败。但这些起义都保存了一部分武装,为创造并壮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创建和扩大农村革命根据地打下一定基础。起义的接连失败,以血的教训教育了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俄国十月革命式的“城市中心论”在中国根本行不通,中国只能在马列主义指导下照顾中国社会特点,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

——贺新元《中国道路 ——不一样的现代化道路》


(1)指出材料一中“深刻影响中国和世界的大事件”,并简析其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党为了“探寻自己的革命道路”进行的革命实践以及形成的重要理论成果。
5 . 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重要体现。阅读下列有关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列三图为我国古代部分朝代疆域示意图



材料二   开国议政假设你是宋初的决策者,需要做出一项重要的决定——是否大力推行科举制。决策之前,你需要考略的因素如下



(1)分别写出图1、图2和图3分被对应的政治制度?并说出图2这种制度在管理形式和官员任命上有什么突出特点?图3所示制度的历史作用是什么?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科举制相比之前其他选官制度有何进步?假如你是宋初的决策者,你会做出怎样的决策?理由是什么?
2023-07-20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青海省海南州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6 . 材料   庆历七年(1047年),王安石调任明州(今浙江宁波)郡县知县。鄞县本是个、水利资源十分丰富的鱼米之乡,居然“旱辄连年”。其缘故固然在于水利工程年久失修,但王安石进而发现其深层原因则是“吏者因循”,“人力不至”,官吏甚至与豪强勾结,侵占、破坏水利资源。因此,他一方面加强廉政建设,奖惩结合,提拔廉吏;另一方面把抗旱作为第一要务,在全县范围内组织民众掀起水利建设热潮。其后鄞县“旱则滴水如油,涝则民居漂没”的问题大大缓减。鉴于鄞县无官学,王安石在这里创建了鄞县县学,并聘请名师主办。为了改变鄞人“信巫而不信医”的状况,他将朝廷颁布的医书《善救方》“刺石,树之县门外左”。当时两浙转运使司厉行损害百姓利益的禁盐之政,王安石拒不施行,且上书转运使为民请命。王安石离任后,民众“常相与传诵其事,指其迹而怀思之”,甚至为其立祠,以祭祀之。

——摘编自张邦炜《王安石的鄞县施政与熙宁变法之异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鄞县施政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鄞县施政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84年,邓小平在视察经济特区时指出:“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不久,他正式向党中央提出,“可以考虑再开放几个港口城市,这些地区不叫特区,但可以实行特区的某些政策,还要开发海南岛。”

材料二国有企业改革大事记(摘录)

1992年,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国家控制“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努力寻找能够极大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实现形式”等国企改革思路。

1998年,上海宝钢集团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公司等一大批大型企业集团相继组建,并实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摘编自钟祥财《经济史学视域中的国企改革》等

材料三20世纪八九十年代是中、苏两国重要转型期,如何推进现代化进程是中、苏两党两国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中苏两国改革进程突现出了强烈的现代化取向,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局。

——摘自钟鸣《20世纪80年代中苏现代化进程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战略步骤和格局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90年代我国国企改革的特点并分析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苏两国社会主义改革不同结局,对此你有何认识。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现代化进程与传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在炮火中逐渐清醒并深刻反思自己的文化。第一次在鸦片战争后,主要围绕“中体西用”论进行;第二次在甲午战败以后,宣扬“西体中源”;从民国初年到五四运动前夕,第三次文化反省的“西体西用”论,最终陷入了民族虚无主义的泥潭,但也刺激了现代化探索方向的转变;开端于1928年的文化反省则因规模不大,后又爆发了华北事变,人们的注意力转移而就此结束。

——摘编自李晓语《钱析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材料二   约翰·密尔说,英国人“生而自由”。这指引着英国把抗拒王权、限制王权看做是“自由”的传统,推动了政治民主化。英国人极为尊崇经验的理性思维使他们追求政治的实际内容而并非形式。他们实行宗教宽容政策,推动了纺织业的近代化和经济的自由化。但英国尊崇传统的风尚也阻碍了后期的革新。如钱乘旦所言。“一个民族往往容易在前进的道路上战胜迎面扑来的艰难险阻,但要战胜自己创造出来的成绩和荣耀却相对困难。”

——摘编自吕文辉《浅析英国传统文化对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国人不断反思传统文化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并说明近代中、英对待传统文化的不同取向所产生的历史影响。
2019-12-16更新 | 109次组卷 | 20卷引用:四川省乐山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调查研究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9 . 中国的铁锅在中外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的先进铸锅技术,使得南宋以来的中国铁锅成为周边诸国的抢手货,一度引发了宋孝宗“金银铜铁,海舶飞运,所失良多”的感慨。元代《真腊风土记》《岛夷志略》记载南海各地贸易都涉及铁锅。宋以来长期禁止铁锅出境贸易。明初,郑和下西洋携带大量铁锅以赏赐海外诸国,规定每个官员带锅五十口,士兵每人带锅十口。官员九百人,带铁锅重四百五十吨;士兵二千七百人,带铁锅重二百七十吨,合计共带铁锅七百二十吨。

——摘编自许艳青《明代主要金属类商品的对外贸易》

材料二   占据澳门后,葡萄牙及后来的西班牙、荷兰、英国商人,很快建立起以澳门为中心的铁锅走私线,伙同中国商人将铁锅贩运至日本及东南亚地区。在“马尼拉大帆船”推助下形成的太平洋丝绸之路上,中国生铁和铁锅扮演了重要角色。

铁锅海外贸易的一大转机是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颁行《粤海关税则》。该税则将铁锅列入征税商品,结果铁锅如浩荡江水一般涌入海外市场。据学者罗一星推算,康熙二十四年至雍正九年(1731年),每年夷船、华船和走私商船出口的铁锅重量不少于300万斤,数量达75万口。光绪年间,两广总督张之洞奏称:“内地铁货出洋,以锅为大宗。其往新加坡、新旧金山等处,由佛山贩去者约五十余万口。”

——摘编自罗一星《论清代前期的佛山市舶》、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等

(1)根据材料一,指出郑和下西洋和宋元的铁锅贸易政策,并分析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比较康熙二十八年前后的对外铁锅贸易有何不同?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清朝对外贸易的特点是什么?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战国策》和《汉书》中,古人就提出了“爱国”和“爱国如家”的观点。在古代社会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四位一体的。在人们心目中,君主是国家的象征,君主的忱乐与国家的安危和民族的兴衰联系在一起,国家和君主是一回事。古代爱国主义者要求建立的统一国家,只能是以皇帝为代表的一统天下。面对统治者的腐朽没落和破碎的山河,面对外来侵略势力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古代爱国主义者不惜以身家性命报效国家,来获取个人的功名利禄。沿着古代爱国主义者的足迹,我们可以看到岳飞的“三十功名尘与土”,陆游的“当年万里觅封侯”“千年史策耻无名”,辛弃疾的“赢得生前身后名”“志士虚有少壮年”。

——摘编自顾杰善《中国古代的爱国主义》

材料二   1899年2月,梁启超发表《爱国论》,认为“爱国心之薄弱,实为积弱之最大根源”,欲唤起国人的爱国心以救国家,反对专制君权而兴民权,指出:“国者何?积民而成也。国政者何?民自治其事也。爱国者何?民自爱其身也。故民权兴则国权立,民权灭则国权亡。为君相者而务压民之权,是之谓自弃其国;为民者而不务各伸其权,是之谓自弃其身。故言爱国,必自兴民权始。”该文也是近代论爱国的第一篇文章。梁启超在文中强调,爱国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伦理。他说:“国家为近世史新产”,“夫国家者,一国人之公产也”,它与被专制君主视为一人私产的传统国家已是不可同日而语。

——摘编自郑师渠《梁启超的爱国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爱国主义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爱国主义思想与中国古代相比的不同之处,分析其成因。
(3)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评梁启超爱国主义思想。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