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9 道试题
1 . 有人评价小说《禅真逸史》一书中的插图说:“图像似作儿态,然史中炎凉好丑,辞绘之辞所不到,图绘之。其间仿景必真,传神必肖,可称写照妙手…”这段话道出了小说插图的首要作用是
A.努力营造诗画合一的意境B.形象地补充文字表述的缺陷
C.满足市民阶层的审美需要D.使小说中的奇闻异事图示化
2 . 杜市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据此可知,杜甫创作这首诗的相关背景是
A.安史之乱B.七国叛乱C.藩镇割据D.黄巢起义
3 . 汉初受到重用的黄老经典有“兴贤”一说。在中大夫陆贾所著《新语》中,《辅政篇》专论“用贤”;素来鄙儒轻士的高祖,不仅接受了陆贾“读《诗》《书》、行仁义”的建议,还把尊贤理解为用“猛士”。可见,“兴贤”说
A.顺应汉初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B.推动了儒学独尊地位的巩固
C.为官僚政治的兴起奠定了基础D.表明儒家重视培养经世人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如表是有关太平天国时期妇女的部分史料。由此可以判断太平天国
内容出处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天朝田亩制度》
妻道在三从,无违尔夫主洪秀全《幼学诗》
当我们行走在(南京)街上时,沿途可以看到不少的女子……许多人骑着马,其余的人则是步行,大多数人都是天足《慕维廉牧师的一封信》(1861年)

A.废除了封建土地所有制B.基本上实现了男女平等
C.冲击了社会成员的固有角色定位D.打破了封建礼教对妇女的束缚
2020-01-15更新 | 505次组卷 | 19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第五中学2019-2020高二4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5 . 在唐朝存在的290年里,从帝王、宰相、官僚、文人到和尚、道士、歌妓,都有诗作存世。这反映出当时
A.科举考试以诗歌为主
B.政府极力排斥其他文学形式存在
C.诗是流行的文学体裁
D.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6 . 阅读材料,加深对历史上江南经济变化的认识。
材料一
松江府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
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
嘉兴府
王江泾镇“多织绸,收丝缟之利,居者可七千余家……”
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二
1840年后,长江三角洲的村镇无不受到开埠带来的影响。时人有诗:蚕事乍毕丝事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上海)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
——摘编自清末史志资料
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3年就预言:“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而当这种隔绝状态在英国的努力下被暴力所打破的时候,接踵而来的必然是解体的过程。”马克思在这里使用了“暴力”一词,这无疑是侵略的同义词。但他并没有用侵略和被侵略来概括全部中外关系。……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思想。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指出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说明农业经济与商品经济的关系。阅读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江南经济的主要变化。
(2)仔细阅读材料二中的诗歌,结合时代大背景,分析长江三角洲的村镇经济发生的重大变动。
(3)阅读材料三,按照“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的思路,概括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真题 名校
7 . 顾炎武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大学者,他曾有诗云:“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诗中所体现的情怀是
A.“经世致用”B.“人心一点灵明”
C.“循天下之公”D.“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
2019-04-19更新 | 3623次组卷 | 54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据学者考证,《诗经》中的政治讽喻诗主要收录在《雅》中。其中《大雅》有7首,讽谏周厉王的有5首,讽谏周幽王的有2首;《小雅》有46首,讽谏周幽王的最多,还有周宣王及其他讽谏对象。这反映出
A.《诗经》以统治者为主要题材
B.周人忧国忧民的社会意识
C.《诗经)追求精神解放的特点
D.西周走向衰亡的历史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从晚清到民国初年,“诗界革命”、“文界革命”、“文学革命”、“思想革命”、“家庭革命”、“婚姻革命”、“教育革命”、“社会革命”、“佛教革命”、“祖宗革命”、“经济革命”、“产业革命”、“科学革命”、“国民革命”等术语、口号相继出现,这显示了
A.国民权利和自由得到法律保障B.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C.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D.革命影响的深度和广度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