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章节选题 > 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
A.德才兼备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
2021-10-23更新 | 291次组卷 | 59卷引用:河北省巨鹿县二中2017-2018学年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 . 国外新闻媒体认为,“中国一直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进行宇宙开发”,“中国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进步达到新高度”,“中国掌握了先进火箭技术和制造出大型火箭的技能”。这些评议出现的背景可能是
A.第一枚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B.中国第一颗导弹的试爆成功
C.1958年大跃进运动进入高D.“东方红一号”卫星的发射成功
3 . 中国传统社会始终面临着中央与地方关系调处的难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西周以同姓兄弟或亲信所封的诸侯国已非过去承认的原有邦国,而是以武力为背景,在原有众多邦国的地域内人为“插队”进去,……很像“掺沙子”。

分封出去的邦国,按“授民授土”的原则,仍是“有其土、田、人民”的地方实体,并实行贵族世袭统治,地方拥有实权。……西周政治体制明显是二元,而不是一元的--中央与地方权力并存共荣。

一一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汉之郡国守相丞尉、县令长、侯国相及丞尉虽不能用本地人,但他们的属吏必为本地人。如(郡)主薄于属吏中最为亲近,犹今之秘书长,功曹总领众曹,群吏进退赏罚皆由之……故其权极重。

--严耕望《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略》

材料三无论行政、财政、军事、司法诸事权,朝廷总是在直接掌握某些基本权力(如主要军队、官吏任用等)的同时,把相当一部分权力分寄于行省,然后借行省集权于中央。显而易见,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一一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1)据材料一,分析周王室在原有邦国内“掺沙子”的意图。这一举措对西周政治体制产生了怎样影响?
(2)据材料二,指出汉代地方官员任用的特点。这反映出中央与地方关系如何?
(3)据材料三,指出元朝行省制度在权力运行方面的特征。
(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地方权力的变化趋势。
2020-11-04更新 | 121次组卷 | 26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第八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改革被视为一种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周王室的统治逐渐崩溃,奴隶制度也在逐渐解体,加速这一解体的催化剂就是各国一系列的变法。“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秦国在整个争霸战争中处于劣势,时刻有亡秦的危险。秦孝公求贤若渴,强烈支持商鞅变法。商鞅不负秦孝公的厚望,变法从阶级结构、政治文化、外部环境三个方面推动了秦国的社会转型。

——摘编自何彬《社会转型视角下的商鞅变法》

材料二 大抵天下之事,久则不能无弊,固宜通变,然须合乎人情。宜于土俗,从容改图,而后天下蒙其福。宋至神宗,国势颇不振矣,安石所谓变风俗、立法度,未为不是。但其不达事理,不识时宜,直任己见而专务更张,遂使天下霭然,丧其乐生之心,而君子为之一空。有才而无识,可胜惜哉!若王安石起初不可谓非君子也,特因性执而少容,好学而泥古,遂至引用小人,基宋室之祸

——摘编自张居正《资治通鉴直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商鞅变法的背景,结合商鞅变法的措施说明商鞅变法是如何推动社会转型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张居正评价王安石变法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2020-11-23更新 | 17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有人写道:“天下大乱,需要‘救市’,先秦诸子百家争鸣,儒墨道法究竟孰是孰非?在黑夜的背景下,诸子的身影如群星般闪耀。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
A.人与自然的和谐
B.社会现实
C.人与社会的和谐
D.人的生命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介石先生惠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的背景应该是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B.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C.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坚持抵抗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
7 . 下列三幅图是中国近代三个历史时期的地图(阴影部分是土地革命时期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分布示意图、全面抗战时期主要敌后抗日根据地分布图、解放战争时期1949年2月中国解放区形势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一

图二

图三

分别提取三幅地图中有关的中国共产党控制区域分布信息,并结合背景简要说明与其相对应的历史时期。
2021-01-01更新 | 21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巨鹿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现代国家成熟、完备的宪法相比, 关于人民权利、义务和人民的自由权的规定有许多不成熟之处, 但从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条件出发, 仍具有时代进步性。其“时代进步性”主要表现在
A.防止了袁世凯独裁专制B.有科学革命纲领作指导
C.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D.最终确立了总统制政体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先秦诸家之学,并起争鸣,经过一个相当时期之后,总是要归于统一的。统一的路线有两条:一、淘汰其无用的,而存留其有用的;二、将诸家之说,融合为一。在战国时,诸家之说皆不行,只有法家之说,秦用之以并天下,已可说是切于时务的兴,而不切于时务的亡了。儒学的兴起,虽由社会情势的要求,然其得政治上的助力,确亦不少。

——摘编自吕思勉《中国通史》

材料二   冯先生在此精辟地指出了儒家从先秦到西汉经历的一个由子学到经学的演变过程。在先秦与汉初,儒学一直处于子学的地位,但自董仲舒之后,儒学获得了独尊,并由子学一跃而成为经学。儒家由子学变为经学,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董仲舒虽然在其著作中用了很大的篇幅对宇宙的本源、宇宙的生成图式、宇宙的秩序等问题进行了详细论述,但这种形而上的对总体宇宙的探讨,不过是为了论证、说明与推演其人间的秩序。形而下的“人道”才是其形而上的“天道”所要达到的目的及其归宿。

——摘编自史仲文、胡晓林《中国全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先秦诸子学说“并起争鸣”的背景,并指出“争鸣”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儒家思想从“子学”演变到“经学”的有利条件,并说明演变的特征与影响。
2020-11-11更新 | 99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邢台市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杜市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据此可知,杜甫创作这首诗的相关背景是
A.安史之乱B.七国叛乱C.藩镇割据D.黄巢起义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